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范文【优秀19篇】正文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范文【优秀19篇】》

时间: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及分析范文【优秀19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教学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本文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入手,对有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特别提出加强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会影响教学成效,而且它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也非常大。有学者认为,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也有学者认为,案例分析教学法作为大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对于理论教学起到辅助教学作用,而且在某些学科中是主流教学方式。总的认为,案例分析教学法对学生具有磨练心智、培养能力、拓展视野和掌握方法的作用。

迄今为止,有关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研究相当多,国外的许多著名大学就特别注重案例分析教学,例如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引入并广泛应用于MBA的教学中,国内对案例分析教学也偏重于MBA教学,这在《管理学》教学方面较普遍。近年来,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也非常强调案例教学。梁振球(2007),殷凯、谢光前(2007),张勇、段君玮、董启明(2010),马继东、李淑红(2010),徐有芳(2011),李薇(2011),甘明鑫、高学东(2011),张亮、张翔、余小鹏等(2011),徐生菊(2011)等学者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从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探讨。

随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其他专业开设(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在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进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国内还较欠缺,仍有必要进行研究。

2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及与同行的交流发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教学中对案例的剖析深度不够

值得肯定的是,几乎所有的教师在上《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时,都或多或少地讲解过案例,但许多老师对案例的讲解欠缺深度。

2.2 教学中未能对学生进行定位教学

就笔者所在的学院,该门课程是专业平台课程,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均开设该门课程。但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与课程相关的前导课程和后续实际应用的不同,使得各专业学生对待该门课程的态度也有所不同,部分学生对课程兴趣不大。

2.3 现有的教材太强调理论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很多,但现有的教材比较注重理论,未能结合实际的应用背景进行分析讲解。因此,学生学完该门课程之后,出现课后理论水平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的窘境。

2.4 教学和研究团队实力还有待加强

有些课程教师由于对管理信息系统实践项目的管理、实施比较缺乏,授课时不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听课觉得比较教条、枯燥。

3 提高《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水平的对策

3.1 大力引进案例分析教学法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方面,教师们应在讲解完理论之后,应辅助案例教学,根据案例内容分析该系统是如何设计和实现的,并提出该系统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系统的哪些模块是核心模块,它们是如何实现的,这些都应该深入浅出地剖析出来,呈现于课堂,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它。同时,对学生还要进行视野开拓,多引导学生浏览其他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讲义及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在这方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大学等大学均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精品课程,这些高校在精品课程中展示了不同的教学案例,值得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

3.2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定位教学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开始时,首先强调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与各位学生自身今后发展的关系以及可能要从事的工作相关性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区别性地选择案例。例如,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选取的案例最好是外贸业务或外贸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如选取服装外贸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讲解。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选取的案例最好是物流业务或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在上课过程中,也可以将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3至5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寻找、分析一个企业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实施等情况。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每位同学都应负责其中的某项工作。最后,由各小组的代表来讲解他们的分析。如果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增大难度,要求各小组撰写程序实现其中的几个模块,这有助于他们能力的培养。做到有针对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3 选取适合各专业的教材,充分重视教材的建设

每本教材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任何一本《管理信息系统》教材都不可能适应于不同的专业。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大岗,编写适合几个不同专业的通用教材。教材上要有针对每个不同专业而设计的案例。在上课时,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学习该专业的案例,而可以不学习其他专业的案例章节。

3.4 切实加强教学和研究团队的实力

凝炼成一个专注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分析与教学的教师团队,有效促进该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研究能力。也可以通过纵、横向项目合作、教学讨论和竞赛、设置教师优秀讲义、优秀案例分析作品等措施来凝炼和提升队伍,以此提高教学和研究团队的实力。

4 结 论

本文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于从案例分析教学的视角,提出了解决《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吸引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在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任课老师要对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多收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事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受益于学生。

参考文献:

[1] 梁振球。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实训教学的改革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9):204-205.

[2] 徐有芳。“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5):107-109.

[3] 郭军华。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89-190.

[4] 马继东,李淑红。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的教学改革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6):180-181.

[5] 甘明鑫,高学东。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情境驱动案例教学[J]. 中国冶金教育,2011(4):37-39.

[6] 殷凯,谢光前。 基于案例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2):81-85.

[7] 张勇,段君玮,董启明。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4):113-115.

[8] 张亮,张翔,余小鹏,等。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经管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192-194.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 2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 管理与控制 案例推理 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73-02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证高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物质基础,其管理与控制对高校对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固定资产规模、构成发生巨大变化,其管理与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校际合并与调整、校内人事与管理等各项改革工作的深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许多学者积极探索着方面的研究。有学者提出了建立两级管理模式能够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不再存在权责不一致的弊病。同时,从资产管理前端的预算着手,构建以预算为视角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还有一些研究侧重于对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和改进,例如,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还有研究者引入了工作流管理模式,使得资产的管理更加规范。然而,相关的研究仍旧没有很好地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存取、搜索不便的问题。

该文针对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的研究现状研究进行分析,指出了利用案例推理的智能化方法在实现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并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研究。这对今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研究概述

1.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这从根本上导致了高校资产管理被动、滞后的局面: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为账物分管,缺乏统一管理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第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固定资产实物价值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相符,难以核算学校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管理系统,只能独立地对固定资产的各项数据进行输入,对于资产调拨、变动、报损等很多的操作,系统不能独自完成,并且资产信息不能通过网络共享。

1.2 管理制度与模式的改善

在管理制度与模式的改善方面,文献1提出了创新的两级管理模式:学校财务设备处固定资产管理中心为第一级,各设备使用单位为第二级;责任与义务的分配应由学校固定资产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使用,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动态统一管理转变。文献2则提出了构建了以预算为视角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的综合绩效为导向,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绩效管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机构以及运作机制,构成一个完整的运作系统。文献3则在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之后,提出了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机制创新,即实行权责发生制:财务部门必须对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的固定资产从其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即在其会计核算中将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然而,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存的主要问题,还需要依靠一些工具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高校管理与控制。

1.3 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工具

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许多学者提出了更加高效的管理软件,采用了新兴的软件技术。为了使手工操作的信息录入状况得到彻底的改观,文献4提出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应用到固定资产信息录入过程中,RFID可以透过外部材料的标签直接读取数据,具有快速高效性。文献5在设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了工作流管理(简称JBPM),包括, 即系统资产调拨、资产维修以及资产报废三个标准流程, 使得资产的管理更加规范,对每个资产的变动掌握得非常清楚。文献6提出了网络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的三级管理网络,固定资产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管理权限分到各个部门来负责及时提交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变动数据。然而,上述方法仅从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着手的可以从软件上提升的方法,在信息搜索的智能搜索方面相关研究甚少。

2 案例推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2.1 案例推理方法概述

基于人类解决新问题的模式,案例推理技术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或情况称为目标案例,而把记忆的问题或情况称为源案例,由目标案例的提示而获得记忆中的源案例,并由源案例来指导目标案例求解。典型的案例推理(简称CBR)问题求解过程基本步骤包括:案例检索、案例重用、案例修改和案例保留。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也可以引入案例推理技术,从大量已提出的管理模式中选取最适应于现实情况的源案例,便捷地实现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维修和报废的最优决策。

2.2 案例推理应用于固定资产分类

当新设备采购完毕并进行装载调试后,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设备分类并录入信息。采用案例推理方法时,可以从案例库中找到一个或多个与当前设备最相似的设备,从而方便地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CBR系统中的案例库由以前分类过的设备信息组成。案例库中的每一个案例包括以前分类过的设备的一般描述,包括属性和分类类别。检索即根据新设备的属性特征搜索相类似的旧的已分类过的设备,当多个旧设备与这个设备存在一定的匹配度时,甄选匹配度较高的旧设备即可以为新设备分类。对设备的案例检索可以采用很多检索策略,如知识引导法和最近相邻法相结合的混合检索。如果检索出的旧设备与新设备属性完全一致,则新设备与旧设备的分类一致;如果旧设备的属性无法和新设备属性匹配,则需要考虑该分类是否符合该新设备。在案例库中无法检索到相似设备时,需要对新设备进行重新分类,然后将新案例添加到案例库中以供下次检索使用。

2.3 案例推理应用于固定资产维修与报废

当固定资产产生损坏时,维修中心可以采用案例推理方法视情况决定采取哪种维修方式,选择组织校内维修或者校外维修。同样,当固定资产无法继续工作时,呈现严重老化或损坏现象或使用寿命到期时,管理人员可以借由案例推理方法决定在这一情况下该设备是否具备报废资格。一个新的损坏或报废案例并入案例库时,同时也建立了关于这个案例的主要特征的索引。当系统接受了一个求解新问题的要求后,CBR可以利用相似度知识和特征索引从案例库中找出与当前损坏或报废事件相关的最佳案例,它所检索的内容,即所得到的案例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问题的解决效果。

2.4 基于案例推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构建

基于目前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还可以构建基于案例推理的更加智能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输入基本类别的固定资产基本信息,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并进行分类编号,以后有相似资产信息需要录入时,系统会智能识别信息并自动分类。在各使用单位安装资产管理软件的同时,给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一个本部门的登录账号,他们可以在网上随时打印和查询到本部门的资产账户,但不能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作修改。即仅赋予三级使用部门以查看权限和添加更改新信息权限,执行相应的维修与报废信息操作时,系统会通过案例库自动识别并提供相应策略。清产核资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对照系统中的数据,计算机会自动整理出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简便准确。

3 结语

该文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情况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智能化的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的应用前景。基于案例推理的高效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方向,有望能够从人工智能方面实现对单纯制度改革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从根本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虽然,在实践中将案例推理应用到资产管理中还没有出现,但越来越高的现实需求会推动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希望本文能够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问题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晓红,郭兰英。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9(25):79-80.

[2] 李华军,邹富发,张玉磊。基于绩效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1(6):50-52.

[3] 孙守宇,王海虹,黄雳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0).

[4] 王开晔。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2.

[5] 张世宏。基于JBPM工作流的电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7.

[6] 黄海涛。基于网络化平台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6-17.

[7] 武。以创新为动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7(4):57-58.

[8] 左佳旭。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2(2):69-70.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3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MIS);案例;经济与管理;课程教学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门综合了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边缘性学科。《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已� 另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由于系统地学习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工具、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基础课程,所以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时候,对一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知识能很快的理解。而对于经管类其他专业如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旅游等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学过一些前期的基础课程,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对一些抽象的理论难于理解,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跟不上教学进度,完全是被动地学习,或者按照教师的讲解死记硬背。对教这些专业的教师来说,这个课程的教学比较难,教师与学生不能产生互动,教学质量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为了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并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体会。

一、教学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一)选好教材是关键

1,选比较新的教材。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知识的更新也很快,现在的知识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还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所以要选一些近期出版的,或者最新版本的书�

2,选适合经管类学生的教材。经管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也上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千万不能把这样的比较深的、比较专业的教材也用到经管其他专业的学生,这样会更加让学生难于适应,更难于理解,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就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应当选一些侧重于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最好是有一些信息基础知识内容的教材,这样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补上这些专业知识,因为后面的教学中要做实验,现在补上这些知识也有利于做好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

(二)重点介绍管理信息系统与专业的关系

1,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曲折过程。管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管理方法的推广,以及计算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而成熟起来的。虽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而且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刚开始的时候,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多组织的建设是失败的,所以那个时候也有很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产生很大的怀疑。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介绍,让学生明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曲折的,是一个组织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2明确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经管专业的学生最后毕业都是要从事各项对口的管理工作,因此,这门课第一次授课时,都要明白地告诉学生,将来工作后一定会面对组织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都得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处理日常的管理工作,那么现在系统的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就会掌握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而建立起来的,就会很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工作的岗位是手工管理信息系统,将来一定也得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

二、案例贯穿教学的始终

案例教学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早就有了,但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时候,案例教学尤为重要,因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很多知识是很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理解,更快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精选一些案例,整个教学过程用案例贯穿始终,在每个阶段可以精选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同时在每个案例后面都布置有思考题,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每个阶段怎么做可以成功,而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然,这些案例可以选择一些早期和近期的企业或单位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在准备一些大型案例的基础上,在一些抽象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上准备一些小案例或者举例来保证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授数据和信息的区别的时候,如果单纯地讲解概念和书本上的理论,学生会很难理解的,如果能举例来说明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并且经过解释,对接受者的客观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这样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对每一个抽象的知识点都可以采取小案例或举例的办法来帮助同学理解和掌握。

另外,可以结合自己多年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让学生明白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开发是一个“一把手”工程,而且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人才是多么重要。同时,人在信息系统中既是一个操作者,又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所以管理信息系统不但是一个技术系统,更是一个社会系统。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处理好实验和教学的关系

1,实验内容和专业相结合。虽然课程的理论知识是一样的,但在具体的实验安排上要尽量考虑学生专业的特点。最好安排切合学生实际的实验内�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4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 案例教学 用友ERP-U8系统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信息技术中,运用系统化的经营思维,优化企业的物流、价值流和信息,以达到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在ERP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ERP系统中,会计信息的采集来自企业所有与财务活动相关的部门,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到会计信息系统,动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更全面地给出财务管理的相关信息,

ERP的高度集成化和业务综合化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必然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丰富教学内容、扩展专业知识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会计信息系统”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案例,模拟在ERP环境下企业的整体运营活动,让学生接触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理解财务与业务的关系,从企业资源规划和经营的高度,了解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核算、控制和管理的全过程。本文结合用友ERP-U8系统,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案例教学进行探索。

一、案例教学系统的构建需体现ERP的系统结构

在ERP环境下,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集成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案例由一个一个子系统逐步集成,相互联系。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案例教学概述中,应给出ERP的总体概貌,每个子系统所提供的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给学生提供全局理念,更好地领会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关系,弄清生产业务流程与财务之间的关系和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统筹运作。

1.案例教学系统结构的层次。

“会计信息系统”的案例教学系统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账务处理模式,由总账子系统和报表子系统组成;第二层次:财务处理模式,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加上财务会计的若干子系统,如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应收与应付款管理子系统;第三层次:财务、业务一体化运行模式,将财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集合起来,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业务子系统。

在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是会计基础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基础会计的相关知识,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点内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第二层次是会计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该层次在财务会计的相关子系统产生的会计凭证,传递到总账子系统等待后续的审核、记账处理,学生必须掌握财务会计的相关子系统与账务子系统的关系及数据流程。第三层次是培养会计的全面性、协调性及归纳性等多方面的能力,主要涉及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该层次以业务模块为起点,自动产生财务系统所需的凭证和单据,学生必须对在ERP环境下企业的整体运营活动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全局观念,提高综合能力。案例教学体系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学时的安排加以选取和调整。

2.案例教学系统结构应凸显整体与局部关系。

案例教学系统结构的设计应具有系统性,由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组成,让学生了解企业基于流程的运行模式及ERP系统中各子系统业务处理的先后次序,更深切地体会整体与局部关系。在ERP系统中,处理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等系统与财务系统是捆绑在一起的,大量的基础数据(如部门编码、关键字等)是共享的,针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必须考虑所使用的子系统都能满足;在案例教学中,各子系统的实施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启用总账子系统,再启用其他子系统。各子系统共享基础数据,通过面向业务流程,实现逐步集成。

例如我们选取的案例教学系统结构包括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应收款管理和付款管理子系统。在基础档案设置设计中,对部门编码、人员编码、客户分类编码等的设置,除了满足总账子系统的要求外,还要满足应收款管理、工资和固定资产等子系统的要求。在只启用总账子系统时,可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科目设定为客户往来,受控系统为空,客户往来业务在总账子系统生成凭证。当启用应收款管理子系统后,可以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科目的受控系统改为应收系统,使客户往来凭证改由应收款管理子系统生成,其他子系统不再生成这类凭证,保证数据生成的正确性。

二、案例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突出ERP的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突出ERP的特点:(1)集成性。会计数据库的架构与企业销等业务过程的数据结构是相关协同的;(2)共享性。所有原始数据都是一次录入,多处共享;(3)面向流程。按业务流程收集数据;(4)实时性。每一个经济事项发生都会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实时确认、计量与记录,从而保证会计数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客观性、一致性,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5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特点及国内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和措施,意在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

目前,为适应管理信息化的大趋势,我国企业急需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开始强化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教学。mis是一门集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管理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极大地促进了mis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从而给mis的教学[1]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下面结合mis的课程结构特点及国内高校mis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改革。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一)理论性。mis课程涉及管理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二)实践性。mis课程一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开发中小型实用的mis。(三)综合性。从广义上说,mis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mis综合的意义在于产生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四)交叉性。mis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基础,已�

二、我国高校mis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需引入mis学科前沿知识。主要表现为,mis学科基础理论中涉及的技术方法落后,那些已经随着科技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篇幅,而那些mis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却没有被纳入教学之中。(二)教学内容没有区分专业。目前,mis课程教学存在不同专业使用相同教材,分配相同授课时间,教学大纲定位不当等问题。如工程类专业要求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较强,经管类专业则要求学生整体把握[3]和应用mis的综合能力强。(三)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与软件的结合。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在虚拟题课题下所开发的非常简单的系统模型。(四)缺乏开发工具和案例式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很多好的开发工具,如visual c++,visual basic,,java等。而教学中由于实验环节没有跟上,使得理论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仍然感到内容较抽象、空洞。

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mis教学改革

(一)注重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案例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等精心挑选或适当编写教学案例,从中引入基本概念方法和模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这里,尤其要注重将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纳入教学之中。(二)将案例分析同课堂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在每章的主要内容讲授完以后,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有争议的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思考,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大课或小组讨论,并进行引导、提示和点评,这样实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三)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通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而设计的一些模拟生产管理问题的案例,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一个特定情况下,结合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案例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请上来的方法。即老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学生讲,教师听,然后点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是课堂辩论的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正反两方面的选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辩论,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发散性思维方法。针对教学内容确定选题,然后请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研讨。(五)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mis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求信管专业的学生以一个信息系统的设计者角色来学习,不仅要了解mis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而且必须熟知mis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并付诸应用;而对非信管专业的学生,则是以一个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来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掌握mis的基本理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设计方法等几方面的内容。(六)基于案例教学的实践环节设计。为了促使学生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可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在学期末修完课程的同时,要求学生拿出一个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mis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管理系统案例教学,尚未建立起门类齐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库。我们需要进一步促进学术沟通和经验交流,提高案例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为创新合作搭建广阔的平台,从而为mis的案例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智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8,4:119-121

[2]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215-219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6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21-02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门包含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网络、经济管理、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管理的水平已�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MIS的研究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运而生。因此,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应用案例教学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MIS在应用领域持续迅猛的发展起来,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断深化改革,MIS在概念、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及管理方法上都发生了改变。“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来提供各种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手工规程以及用于分析的模型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MIS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主机中心模式,而广泛采用分布式处理系统。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MIS更加强调了对组织的决策和竞争服务,Kenneth C.Laudon、Jane P.Laudon给出了一个MIS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omputer 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CBIS),它通过收集、处理、储存和扩散信息,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合作、控制、分析活动,并使之可视化”。

MIS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系统性边缘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以便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企业和组织的问题。同时,MIS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在讲述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注重案例示范的作用,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引进和使用案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MIS除了综合性强这样一个特点之外,实践应用性强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案例实践环节很重要,这对于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案例实践,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加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行为导向”这样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反思,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学生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实践智慧的提高)与知识结构关系极大。所以培养学生采用“基本知识 + 案例教学 + 实践反思”的模式,是造就有实践能力学生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处于枢纽中的重要位置,实践反思是培养和获得能力的关键环节。以往的学生培养,以原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忽略了案例与策略的知识,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教学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两种缺陷。教学中应采用以案例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浅入深,逐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理解和综合运用MIS理论知识点的有效方法。理论知识点是抽象的,我们只有结合典型案例才能更深刻、生动地理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案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介绍对 MIS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专家系统知识点时,我们选用了一个简易的交通信号灯专家系统案例,以此案例为主线,贯穿专家系统的组成部件、知识表示以及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进行讲授,这样增强了学生对MIS领域新技术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动接受理论知识点。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选择典型的合适的案例,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方面案例必须要与理论授课内容高度地相关,内容要新;另一方面案例的文化、社会背景还要同当前一致。目前MIS领域的典型案例非常少,有的案例是从国外教材中翻译过来的,不仅过时、陈旧,而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针对每章的教学内容,搜集整理出典型案例,建设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库。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合理选取及合理地组织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案例是根据某个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案例的选取要结合学生的课程设置。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结合各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以及前期相关课程的掌握程度,例如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分析讲解一个物流信息系统,由于电子商务的学生对物流方面的知识不足,学习起来就会比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困难,反之亦然。同时,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在实现技术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如物流网站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则更需要扎实的数据库技术基础。而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及相关的实现技术都进行分析和讲解,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进案例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工资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等企业管理方面的案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商务网站系统》、《物流网站系统》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内容的案例。只有针对不同的专业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并选取与专业对口的案例进行分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的案例教学中,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选择并设计了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既有大型企业的案例,也有中小企业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案例,也有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案例,也有系统实施的案例。例如通过“格力”海外发展战略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通过“中国新东方总公司信息系统”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假定� 通过“中国服装外贸公司信息化的 ERP 系统选择”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如何准确把握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如何分析和选择供应商。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之路”的案例,让学生讨论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具体选用什么样的开发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选择案例的方法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课题,例如我们针对中小型企业提出地《中小型企业仓库进销存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帐务管理系统》、《中小型商场销售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等课题;针对学校提出地《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等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案例。用课余时间去搞社会调查,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设计案例、提出解决办法、并完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报告,然后写出文档来相互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先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课堂上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然后通过布置一些大作业,让学生实地考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设计,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的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文档。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可以学用结合。通过实践结果显示,案例教学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管理思想的提出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其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怡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

[2] 郭军华。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3] 殷凯,谢光前。基于案例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4).

[4] 韩钰铃。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5] 陈朝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设想[J].广西高教研究,2001,(5) .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7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273-02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型、边缘性新兴学科,是现代化的管理观念、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化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管理信息系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已是现代管理者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在管理学科的专业例如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以及其他学科的一些专业主干课程都包含了该门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且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学习MIS 的根本目的,是学会利用MIS 来提升组织的效率和业绩,学生应从管理学的角度向技术逼近的方法学习管理信息系统。MIS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管理思维、管理方法和竞争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理解信息技术如何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竞争策略;密切关注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发现其内在的商业价值;知道如何参与到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熟悉各种应用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式;学会从战略的高度来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使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人是MIS的主体。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相对弱化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突出强调管理的作用,显示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

二、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合理安排课程

MIS的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对相关知识的有序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开设MIS 课程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该学科对知识有序性的要求,应先开设管理学原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先导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学习MIS 奠定基础,因此建议在大三的上学期安排这门课程。

三、加强教材建设,突出专业特色

目前,国内比较著名的面向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如清华大学版(主编薛华成)和高等教育版(主编黄梯云),教材大致可以划分四个部分: 基本理论、技术基础、系统开发和系统应用。教材内容缺乏对工商管理学科特点的把握,且对已经比较成熟的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讲解过于简单,且目前在软件行业得到普遍应用的统一建模语言(UML) 和统一过程(Unified Process)介绍更少。因此,当前中国MIS 教材建设方面,要突破传统体系的束缚,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MIS先进思想和理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专家进行编写。在教材内容方面突出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增加从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维度认识和理解信息系统,增加信息系统的应用方面的介绍,如TPS、ERP、OA、KW、CRM、SCM、ERP、电子商务等系统,拓展视野,提供一个从管理角度了解、应用MIS 的方法。

四、实行案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MIS课的案例教学中,要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选择题材丰富的各种案例,包含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失败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并贯穿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系统实施的各个阶段。笔者曾采用宝供储运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作为MIS课程的先期导入案例,使学生了解到信息化建设给最初一个靠仓储和运输起家的小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本课程浓厚的兴趣。

此外,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案例教学步骤的规划与实施。第一,学生自行准备阶段。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教师要把案例材料和相关思考题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第二,小组讨论准备阶段。将学生划分为由三至五人组成的小组,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第三,小组集中讨论阶段。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意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在这一阶段,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扩展和深化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第四,总结阶段。总结可以是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的方式,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以便对案例所反映出来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五、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加强实践训练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

在MIS的课程设计中,注意方法的实施和过程的控制:

第一,项目案例分析。列举并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小型信息系统,例如,校园网上的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以及超市管理系统、餐饮管理系统等增加对MIS的感性认识,演示并评价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对项目开发的兴趣。

第二,项目选择。选择难度适中、小型、简单的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如班级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宿舍信息查询系统、食堂点菜系统等,也可经教师同意由学生自由拟题。

第三,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鉴于课程设计知识应用的综合性、先导课程数据库应用没有进行过实际开发训练、课程设计教学安排时间短等原因,教师必须针对一个特定的项目编写MIS课程设计任务书,从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规划、数据库建立、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方面给出详细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借鉴、模仿范例开发自己选定的项目课题。

第四,成立项目开发小组,明确个人分工。将全班同学分成项目开发小组,教师给每个小组学生合理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小组开发任务。可在开发小组中选择一至两名学生充当MIS的需求方,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MIS需求、管理MIS开发过程、负责MIS 的系统测试、系统评价以及系统验收等工作,从而体现出MIS开发过程中管理者的角色。

第五,项目进度控制。项目初期让学生利用网络计划法,合理安排项目的实施进度,采用组长汇报和教师不定期检查的方法,监督项目的开发进度,确保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第六,项目评价。课程设计结束后,项目小组需提交系统文档和系统模型,并参加项目答辩,展示并介绍项目的开发结果,教师则可以从企业的角度介绍情况,评议学生的设计,让其感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黎孟雄。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6).

[4]郭军华。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5]徐生菊。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ZHANG Qing-l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China)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8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与体系结构

从系统的角度,管理科学为基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优化管理工作。遵从软件工程的原则,开发运行稳定、质量可靠、互动性好的MIS软件系统,配置合适的硬件环境,构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管理开发过程的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网络技术。

项目管理包括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规划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涉及技术经济学方面的指示,如投资分析。分析阶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设计阶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论、管理学和通信网络技术;实施阶段涉及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配置管理、测试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

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和体系结构,结合现有文献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改革方法,提出以下改革建议。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减少MIS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所占的比例,添加MIS与企业竞争优势、MIS管理、经管领域MIS应用等知识模块。工商管理类专业MIS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篇

1.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2.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管理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学以及运筹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把握。

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基于管理层次的分类、基于管理职能结构的分类、信息资源的空间分类以及技术架构分类。

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基础篇

1.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条件: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与企业业务改革,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3.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程。

4.数据库技术基础:概念模型、关系模型、概念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型的规范化。

5.通信与网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三)系统开发与管理篇

1.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目标、内容与组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模型,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2.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分析的目标、任务及步骤,系统详细调查与分析,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3.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

(四)典型应用篇

1.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

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概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历程,决策支持系统功能与支持,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3.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概念、分类,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电子商务中的支付,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内容改革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一些文献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如梁妍和王知强针对信息管理系统学科的特点,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

关于教学方法已有较多研究,如讨论法、案例法、项目驱动法、自主实验法等。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避免以纯理论和纯技术的观点描述信息系统,而应将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管理和应用的角度介绍信息系统。在教学手段上应多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际系统调查等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结合上述教学内容提出一种专题讨论和案例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法。

(一)并非课程全部内容均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从上述四部分内容中选取一些作为案例讨论的专题。如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因果等。

(二)建议对学生分组,如每组4-5人,小组式任务安排可使任务量合理化,学生间团结协作。

(三)针对专题内容,选择有针对性。本土化的新颖案例可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小组自行确定。

(四)为保障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准备。

如,讲解管理信息系统成败原因分析这一专题时,安排学生准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学生分小组准备资料和课后在课堂讨论互动,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成功案例总结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经验有哪些?通过失败案例分析失败的教训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如何确定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如何分析和选择软件供应商等,最终由教师总结归纳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营造开放、互动的课堂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结论

如果对于案例教学的方法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很多人会将案例教学当做是教师讲述理论概念后的故事举例,进而总结结论,再要求学生提交阅读案例的心得,而实际上,案例教学是以具体问题为学习和讨论的焦点,选择贴近现实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学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挖掘隐含在案例之内的知识点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化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希望以上的探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三鸿,许鑫,王昊,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0-125.

[2]徐生菊,徐升华。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7-11.

[3]梁妍,王知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0(4):19-21.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9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22-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及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次产学研合作办学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学专科学历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它既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也不是传统的普通专科学历教育。而是将学生培� 而项目案例正是起到将理论和实践知识贯穿起来的纽带,使学生通过对特殊事例(即案例)的分析处理,掌握一般原理及方法,并借助这一原理和方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教学方法。

2005年,我校开始实施“能力本位”教学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案例教学法为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加强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锻炼。但是,企业中的实际项目是想当复杂的,牵涉到相关领域的方方面面,如果直接套用到日常教学中,不易执行,学生也很难适应。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或者设计合适的案例,是一项必须要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搜索和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国内外已有的案例教学研究成果为数甚少。而且该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科学性。因此,如何科学地将案例从实际项目中剥离出来,创建一个适合教学的案例库,是当前案例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例来探讨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案例设计过程。

1 设计思想和总体构架

本项目案例是笔者为杭州泰格医药信息管理公司制作的一个医药产品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它与目前市场上的医药管理系统不同,后者侧重于药品管理,适合于药店使用。而本系统主要侧重于新药品在投入使用之前的临床试验与信息反馈。不仅实现了药品检测过程的复杂事务的处理,而且也对药品检测的任务安排也有了明确的管理。为新药品的应用提供了方便、迅速和准确的服务。目前,该系统已经完成测试,并在杭州泰格医药信息管理公司投入使用。

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适用于实际教学,笔者发现如果全盘照搬该系统,在教学知识模块的系统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笔者根据软件系统的特点和教学的逻辑性设计了以下案例。

首先根据药品管理系统的不同信息,将其设计成不同的模块,为每个功能模块添加相应的功能解释,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系统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模块:试验管理、任务管理、参试单位(参试单位必须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要求开展临床试验)、费用管理、文档管理、工作安排和用户管理等。在每一个模块里面,包含了与其相关的信息。

在上述模块的基础上,将每个模块又细分为不同的子模块,分别执行其不同的功能。为了方便教学,先设计出了总体构架图,如图1所示。

2 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

实际项目是一种隐性知识,教学案例是一种显性知识,怎样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怎样让学生由应试需要驱动型的被动学习变为项目开发需要驱动型的主动学习?在这里我们主要采用模块化教学,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根据教材相关的章节进行教学。

2,1用户管理

该模块设置系统用户信息、职责分配和访问权限,如图2所示。

2,2试验管理

新药品在应用之前,需要大量的测试,因此参试单位和费用问题是生产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另外任务管理和文档管理也很重要。本系统分为四个模块:任务管理、参试单位、费用管理和文档管理。

2,2,1任务管理

此模块把某种药品检测任务分成三部分:一般任务、访视任务和总体进度,如图3所示。

一般任务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测试药品在测试前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放在一个栏目中,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了解:药品测试的计划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实际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检测药品目前正处于哪种任务的过程中,该任务的负责人信息等。

访视任务和一般任务栏目内容基本上差不多,只是记录访视任务的内容和过程,并记录任务执行的所有计划执行时间、实际执行时间和该任务的负责人。

总体进度记录了所有一般任务和访视任务执行的总体进度。

2,2,2参试单位

该模块提供了参与某种药品临床试验的参试单位和受试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该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质疑和不良反应,如图4所示。

该模块可以很方便地记录测试单位和受试者的信息,被测药品的主要研究者、测试开始时间和计划测试的例数;并系统地记录检测药品的质疑,对质疑的描述和CRP物理页,产生的不良反应和采取的措施,以及该反应是否与所检测药物有关、是否是严重的不良反应等信息,以便于今后进一步的改进和对比。

2,2,3费用管理

该模块提供了测试某种药品所有费用的管理功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将此模块又细分成三个子模块:付款、人员费用和其他费用,如图5所示。

在付款栏目中,我们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了检测某种药品需要的所有费用,以及合同双方的信息。而在人员费用和其他费用中,包含了在检测此种药品的过程中,发生的培训、出差等各种费用。

2,2,4文档管理

在文档管理项目中,我们将文档分成了三类进行设计:一般文档、存档文档和申报文档。这样可以使用户能够很方便的对文档进行管理,并在每种文档中添加了保存和打印功能,同时,都建立了超级连接,可以直接打开Word和Excel文件,如图6所示。

2,3工作安排

该模块提供了进行检测药品所要进行的工作计划安排,在该模块的项目任务表中,系统会自动检测并显示登录者所要执行的任务计划,而且登录者也可以修改、添加和删除自己的任务计划,如图7所示。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0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21-02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门包含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网络、经济管理、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管理的水平已�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MIS的研究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运而生。因此,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应用案例教学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MIS在应用领域持续迅猛的发展起来,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断深化改革,MIS在概念、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及管理方法上都发生了改变。“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来提供各种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手工规程以及用于分析的模型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MIS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主机中心模式,而广泛采用分布式处理系统。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MIS更加强调了对组织的决策和竞争服务,Kenneth C.Laudon、Jane P.Laudon给出了一个MIS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omputer 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CBIS),它通过收集、处理、储存和扩散信息,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合作、控制、分析活动,并使之可视化”。

MIS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系统性边缘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以便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企业和组织的问题。同时,MIS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在讲述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注重案例示范的作用,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引进和使用案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MIS除了综合性强这样一个特点之外,实践应用性强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案例实践环节很重要,这对于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案例实践,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加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行为导向”这样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反思,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学生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实践智慧的提高)与知识结构关系极大。所以培养学生采用“基本知识 + 案例教学 + 实践反思”的模式,是造就有实践能力学生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处于枢纽中的重要位置,实践反思是培养和获得能力的关键环节。以往的学生培养,以原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忽略了案例与策略的知识,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教学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两种缺陷。教学中应采用以案例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浅入深,逐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理解和综合运用MIS理论知识点的有效方法。理论知识点是抽象的,我们只有结合典型案例才能更深刻、生动地理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案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介绍对 MIS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专家系统知识点时,我们选用了一个简易的交通信号灯专家系统案例,以此案例为主线,贯穿专家系统的组成部件、知识表示以及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进行讲授,这样增强了学生对MIS领域新技术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动接受理论知识点。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选择典型的合适的案例,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方面案例必须要与理论授课内容高度地相关,内容要新;另一方面案例的文化、社会背景还要同当前一致。目前MIS领域的典型案例非常少,有的案例是从国外教材中翻译过来的,不仅过时、陈旧,而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针对每章的教学内容,搜集整理出典型案例,建设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库。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合理选取及合理地组织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案例是根据某个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案例的选取要结合学生的课程设置。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结合各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以及前期相关课程的掌握程度,例如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分析讲解一个物流信息系统,由于电子商务的学生对物流方面的知识不足,学习起来就会比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困难,反之亦然。同时,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在实现技术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如物流网站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则更需要扎实的数据库技术基础。而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及相关的实现技术都进行分析和讲解,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进案例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工资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等企业管理方面的案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商务网站系统》、《物流网站系统》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内容的案例。只有针对不同的专业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并选取与专业对口的案例进行分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的案例教学中,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选择并设计了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既有大型企业的案例,也有中小企业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案例,也有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案例,也有系统实施的案例。例如通过“格力”海外发展战略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通过“中国新东方总公司信息系统”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假定� 通过“中国服装外贸公司信息化的 ERP 系统选择”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如何准确把握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如何分析和选择供应商。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之路”的案例,让学生讨论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具体选用什么样的开发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选择案例的方法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课题,例如我们针对中小型企业提出地《中小型企业仓库进销存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帐务管理系统》、《中小型商场销售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等课题;针对学校提出地《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等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案例。用课余时间去搞社会调查,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设计案例、提出解决办法、并完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报告,然后写出文档来相互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先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课堂上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然后通过布置一些大作业,让学生实地考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设计,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的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文档。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可以学用结合。通过实践结果显示,案例教学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管理思想的提出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其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怡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

[2] 郭军华。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3] 殷凯,谢光前。基于案例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4).

[4] 韩钰铃。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1

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所有工商管理学生均要涉及企业资源与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以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代表了当今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作为一种高效模拟企业运作流程的工具,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越来越多地受到高校的欢迎,大规模的实验室也在各高校相继建立。从1998年起,教育部确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然而在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学生大都感觉其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与自身的专业知识距离太远,觉得计算机专业知识欠缺,难以理解和接受相关的学习内容。所以在做好相关理论教学的同时,为了更好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教学体�

1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目标定位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根据专业特点有四种定位:(1)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2)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具有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能力;(3)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具有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理论与思想指导具体管理活动的管理能力。(4)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具有从事信息系统研究的科研能力。在以上四种定位中,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应主要定位于第一、三种定位,兼顾第四种定位。

2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安排

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专业基本技能强化训练,主要针对课程实验;

第二层次:专业综合技能的合成演练,主要针对跨课程、跨专业的实验;

第三层次:专业与实践的结合,主要是企业实习

第四层次:专业与科研的结合,即参与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

基于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项目应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

(1)仿真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环境,适应第一层次要求。

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在企业中普遍应用的管理软件,如用友ERP、金蝶K3、SAP等,用于企业体验(用于体验企业管理流程、角色与岗位等)、战略管理(如何从战略角度动作企业)、专项管理(企业管理专门方法,如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生产型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商贸型经营实战演练、生产制造模拟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获得真实和具体的企业工作体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2)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体系,适应第二层次要求。

沙盘模拟课程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受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每个团队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4~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企业发展的典型历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在短期的训练中,学生将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他们必须一同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保证公司成功及不断的成长。2005年开始,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始主办“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迄今已经举办六届,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全国大学生赛事。

(3)管理信息系统实习基地,适应第三层次要求。

依托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大力拓展与社会单位的联系,并利用合作单位及合作单位的企业用户资源,为学生提供工商管理类学生实习基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4)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科研基地,适应第四层次要求。

实验室在进行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学术界、企业界的合作与交流,积极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和开发,努力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推广和企业培训工作,成为与企业共同培养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基地,努力推进管理科学化、信息化。

3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3.1统一化、系统化的专业实验平台

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往往是分步投入,这样容易形成资源的分散,实验平台多样化、相互重复现象严重,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使实验室建成一个系统的实验平台。

信息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经管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当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全国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00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专业研究会并每年举行一次研究会,2006年国家首次评选3所大学的经管类实验室为“全国重点示范实验室”,打破了“全国重点示范实验室”由理工科实验室一统天下的局面。ERP是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国家对管理信息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国家重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起点要高,步伐要快。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要基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类企业以应用ERP为主”和“其他企业要努力实现比较完善的财务、营销管理信息化”。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培养熟练掌握ERP技能的人才,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

基于此,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建设应以ERP实验教学软件为一个统一平台,为相关课程建设与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利用此平台可以改变相对落后、分散的课堂教学体系,使工商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可以在ERP平台上实现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从生产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库存管理信息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成为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3.2注重实践的实验教学体系安排

根据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建立系统的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包括仿真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环境、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实习基地、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科研基地等(图1)。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些领域的拓展,及时引入介绍新的与专业相关的系统软件,并能让学生会操作,或是要求学生理解其开发过程。将新的经营理念通过沙盘模拟训练课程导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或是及时增加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产生的新的理论,作为更新的教学内容。

3.3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手段改革

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外,场景式教学等教学手段也要引入进来,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获得更为直接的体验。

3.3.1 研究性教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中多学科内容交叉,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枯燥,学生感觉知识点太多,学起来很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说教气息太浓、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参与性差等弊端,结合自身的知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研究性教学,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以问题为导向,拟定一些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择,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自己动手参阅资料、选择分析方法、计算、并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解释所得到的结论,最后做主题发言,学生相互探讨、相互评分,老师给出指导性意见。

3.3.2 案例教学

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一般采用三种模式:教师组织案例,教师进行分析的模式;教师组织案例,学生进行分析的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组织案例,并由学生进行分析的模式。通过这三种案例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在MIS课的案例教学中,要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选择题材丰富的各种案例,包含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失败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并贯穿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系统实施的各个阶段。

此外,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案例教学步骤的规划与实施。第一,学生自行准备阶段。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教师要把案例材料和相关思考题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第二,小组讨论准备阶段。将学生划分为由三至五人组成的小组,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第三,小组集中讨论阶段。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意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在这一阶段,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扩展和深化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第四,总结阶段。总结可以是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的方式,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以便对案例所反映出来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3.3.3 项目驱动式教学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以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作为载体,来进行引导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项目驱动式教学应该选择学生所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型项目,以降低项目难度,使学生容易入手并产生兴趣。重点应放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规划、数据库建立这几个阶段,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限制,后续的实施阶段中涉及到具体的技术层面问题可以略过。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2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例教学;软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75-03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等管理类和工程类本科专业的限选课程。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内容涵盖计算机科学、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管理学、决策论等相关领域。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有着间接和直接的作用,从间接方面讲,它提高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形象的知识含量,从直接方面讲,它通过对企业管理人观念、常规管理活动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两个贡献来作用管理人的观念:一是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二是对企业的贡献。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人个人的贡献是指提高管理人的办公效率,可从实用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考虑,“实用”方面考虑是指供管理人使用的办公软件必须简单、易用和好用,“心理”方面考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管理人的权威感、名誉感和优越感。对企业的贡献是指信息化必须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两个贡献或贡献的倾向将促使管理人改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看法,并对其持积极肯定和坚决支持的态度;进一步,还将启迪管理人的思维,使管理人把信息技术引入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正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的自行开发了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的购买了相应的软件系统,鉴于软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用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因此,如何更好地教授与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也成为高校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任务重

任课老师需讲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方法,数据整合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管理技术,辅助决策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对象持久化技术,软件测试方法,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内容(见图1)。因此,课程内容繁多,考虑课时所限,单独依靠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很难熟悉、掌握课程的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更新快

1.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已逐渐从早期的主机集中式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C/S模式)再到如今广泛应用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模式)的方向发展。B/S模式是从传统的C/S模式发展起来的计算模式。C/S是松耦合系统,是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进行对话的,由客户端发出请求给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经传递机制送回到客户端来,而B/S模式是把C/S模式的服务器端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分解成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同时也简化了C/S模式的客户端,仅保留其表示功能,

2.程序设计的语言。已由最初面向过程的程序语言(如C语言)发展到如今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VB、Java、.net);Java编程语言的风格十分接近C、C++语言。Java是一个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继承了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的核心,Java舍弃了C++语言中容易引起错误的指针(以引用取代)、运算符重载(operator overloading)、多重继承(以接口取代)等特性,增加了垃圾回收器功能用于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使得程序员不用再为内存管理而担忧。在Java SE 1.5版本中,Java又引入了泛型编程(Generic Programming)、类型安全的枚举、不定长参数和自动装/拆箱等语言特性。

3.数据的采集方式。由原来的人工录入发展到如今的条形码、RFID、GPS等物流网设备的采集。

条形码识别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是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由一组排列规则的、黑白相间的、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这些条状符号对应着不同的数字,能够很方便地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方法表示不同的含义。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系统一样,RFID系统也是由信息载体和信息获取装置组成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简称。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

4.互联网核心技术。逐渐从Web1.0(以数据为核心)发展到Web2.0(以人为出发点)。

Web1.0以门户网站等技术为代表,强调内容的组织与提供;而Web2.0技术以Wiki等自服务模式为主,强调自服务和内容由使用都自动生成。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

5.系统整体观念。由原来的独立系统开发逐渐延展到现在集成系统的开发。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正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的自行开发了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的购买了相应的软件系统,由于这些系统在建设时期、开发技术、使用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其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满足各级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系统集成为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金的开发多数针对信息系统集成的框架体系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的相关技术两方面进行阐述,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仓库技术、中间件技术、SOA架构、决策技术、WSH架构、异构数据整合技术、Web Service技术等。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材多样

各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高校几乎都出版了相关的教材,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偏重点不相同,教材和授课内容上的差异也较大,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授课不能采用“拿来主义”,必须结合学校特色开展教学。

二、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理论教学,缺乏案例教学。部分老师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时,强调理论的介绍,忽略了案例的作用,不仅容易使课堂枯燥乏味,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致使教学与生活脱离、理论与实际脱节,忽略了真理形成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案例教学是加深学生理解、增强记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目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教学案例的改革过程中,编制的许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仍然处于浅层次,低水平,况且是凌乱的几个点,不能贯穿成一条线,很难在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全面展开应用。期待从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同仁和专家们,共同研究探索,资源共享,使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过分强调案例教学,讲授知识少。一味地强调案例教学,案例充分,所讲内容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但是讲授的内容相应会有所限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点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讲授。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边互动,一般耗时较多。如果授课内容较多而课时受限,就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建议在讲授重点内容时,精选案例,精心策划组织实施案例法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科的特点过分强调案例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无异于一般举例,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3.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由于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主干课程,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的学习重点也应该有所偏差,根据专业特色。案例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涉及生活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各个方面,一个好的案例可 实践探索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教学的一种好的方式,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难点,探讨多种方法。

1.结合专业特色,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其主干课程,授课时要从真实软件项目中总结、归纳软件开发全过程作为案例,包括: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等。针对如航运管理、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学生,选定物流管理系统、水路运证系统等学生熟悉的领域中的开发过程作为案例,将会加快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综合考虑课程约束,制定恰当案例辅助学生多视角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专业不同,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课时安排有时也存在差异,如课时为72学时、54学时和36学时。对72学时,可以选用一些涉及面广、业务逻辑复杂的信息系统;而对36学时,最好选用一些结构简单、功能少的小系统。

3.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疑问,循序渐进掌握理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案例选定之后,每次课程结束时,提出下一节课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给学生留充足的课后时间来分析探讨、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课堂上,直接针对问题,引导学生来尝试解决,除非难点问题,直接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决绝办法,并举一反三。

四、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目前多数都在课堂讲授,在机房上机实践。未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可能会将该课程搬到实验室,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实际项目,不仅使学生学到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学到如何快速、灵活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燕,李桃迎,屈莉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左美云,邝孔武。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孙志恒,郁红英,王晓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5]邓三鸿,许鑫,王昊,岑咏华。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9).

基金项目:辽宁省、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精品课(辽教发[2013]160号,YJPK2013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103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3132014307,3132014080),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13DGL060),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L2012173)。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 13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74-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变革,企业非常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由此使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并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重视。笔者拟根据在课程教学中的实际经验,阐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侧重点,并提出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对该课程进行改革的方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点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可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就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学生培养方面主要应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多以讲解知识点为主,辅以实例说明。而由于知识点的讲解需要逐条进行,大部分完整的实例被分成若干小节。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感到整个课程的理论性强、较抽象。即使有大量的教学案例,学生依旧觉得枯燥乏味,不成体系,容易遗忘。此外,缺乏完整项目的实际开发体验,学生无法进行市场调研、与客户接洽等实践,也就无法直接体会到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并能尽快在以后的工作中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对在教学中以真实的案例为主线,驱动整个教学过程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案例式教学的应用

(一)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情境案例教学课。其特点是:学生在案例处理中,运用课程所学的实用技能,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智慧解决问题,在操作中发展技能,“参与”就是“掌握”的保障。事实证明,案例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极佳的促进作用。

案例式教学的主题是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具有明确目的的项目,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取适合的项目,使学生置身其中,即在真实世界中应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体系跨度很大,涉及多门相关课程。而本课程选择了应用软件辅助决策的方向,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对这方面进行了重点规划,突出了应用软件决策的相关内容。在参考了国内、国外一些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后,最终选择了电子表格、数据库、网页开发三大块作为教学重点。

在建立好教学框架之后,相应的案例选择就是重中之重。案例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案例要贴切、恰当,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案例式教学的本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如果不能服务于教学目的,不能为教学对象所接受,所选择的案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一点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2.案例要生动,具有吸引力。所选案例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3.案例要难易适度,易于被学生理解。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对所选案例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尽量选择和设计出所有学生都可理解接受的案例。

4.所选案例最好与学生所学专业或学生的生活相关。选择本专业的事件作为案例更好,这样的案例贴近学生实际,使他们更有兴趣参与,更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的过程就是利用适时、适度的提问引出案例,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自我归纳,最后教师讲评、总结,实现教学目的。

本课程在教学中的主要过程如下:(1)介绍案例相关背景。主要是公司简介、行业环境等。(2)案例情境。案例情境是设定应用和决策活动的阶段,提供观察案例主要特征的视角和简要识别案例特征的信息需求。(3)信息说明。描述案例的信息需求,即客户需求。(4)实施要点。提供案例应用设计和开发的最终注释,这一部分还要指出一些可能引起学生关注的领域,并且提示学生使用适合的工具和技术避免潜在的问题。(5)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6)设计测试。学生完成案例设计后,设计测试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做出修正,并应鼓励学生设计一个可变通的方案,以便在信息需求改变时仍可应用。(7)案例提交。详细说明学生要交给教师的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提问要适度,要有目的。在设计提问时,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教学目的服务,不能随心所欲。问题不宜过多、过难,过多势必会使时间延长,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如果过难,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最后只能由教师说出正确答案,这不仅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长此以往,还会失去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认可。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4

关键词:信息系统;慢性病;信息化

当今世界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随着信息化深入各行各业,信息系统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按照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要求,北海市应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和“肿瘤登记管理子系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监测信息进行收集、管理,监测工作从传统的工作模式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现对信息系统在北海市慢性病监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 慢性病管理信息化

慢性病管理信息化主要是通过建立涵盖广泛的慢性病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地开展规范、持续的常规监测并结合定期的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信息和管理的一种卫生服务模式[1]。信息系统的使用丰富和规范了慢性病监测信息网络,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促进慢性病管理信息化。

2 信息系统在慢性病监测中的应用[2-3]

目前北海市的慢性病专病监测信息系统都是基于互联网。各监测点只需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通过浏览器就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访问系统,使用简单,易于掌握。

2.1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业务子系统,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组织管理。收集人口死亡信息,为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提供数据依据。系统涵盖报告卡管理、漏报管理、统计分析、字典管理等内容,实现信息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利用-信息全过程管理。医疗机构对病例作出死亡诊断后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复核无误后录入系统。

数据录入:“死亡卡录入”界面由个人情况和死亡信息组成,死亡编码通过关键字查询字典生成。当有必填的数据项漏填或数据格式错误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提醒。

数据查询和审核:在“浏览死亡卡”界面,可根据不同条件查询个案,支持随时调阅,若有内容更新可即时修改和保存。个案填写合格后审核通过,若不合格将返回原报告单位订正。

数据:系统根据一定条件设置功能,选择一定的查询范围后对已录入个案批量,避免一人多次登记,控制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分析:系统设有定时分析、实时分析、卫统报表统计和质量分析。其中定时分析能进行分地区、分年龄、分时间、分地区死因顺位等因素统计,模式多样,满足不同的数据需求。

2.2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 “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另一个业务子系统,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组织管理。2015年起,北海市应用该系统进行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个案的信息收集。

系统包含数据录入、查询、审核、和批量导入导出数据等功能。查询管理界面按数据来源对报告卡进行分类,其中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传送过来的病例标红,提示需进一步补充完善心脑血管个案的死亡信息。系统支持数据批量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批量导入数据功能需下载模版按要求编辑好格式;批量导出数据能使信息在系统的约束外进行更多的灵活处理,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2.3肿瘤登记管理子系统 “肿瘤登记管理子系统”由广西肿瘤防治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开发和组织管理,收集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的病例信息。

系统界面结构清晰,录入时解剖学部位和形态学编码由字典智能识别并通过确认填写,保存时自动检测数据逻辑性并跳出相应提示。查询管理界面按报卡完整性分为待整理卡、发病卡、死亡卡等,支持修改、删除、合并和,支持随访信息的后续跟进。

3 信息系统在慢性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4-5]

3.1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以人为主体,效率低、错误率高。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为环节,复杂的信息处理都交给计算机来做,控制了数据的逻辑性与指标的一致性,提高了数据质量。个案的快速查询和自动生成报表,避免了手工查找与统计的繁琐,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2实现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水平 慢性病经由系统报告,很快就能从网络传送到各级平台,反馈及时,信息灵敏。卫生行政部门和报告单位通过系统就能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掌握监测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改变了慢性病监测管理手段,提高了管理水平。

3.3整合资源,实现共享 系统会将不同地市报告的居民死亡个案信息、慢性病个案信息根据户籍地自动推送到个案属地,实现各地合作和资源共享。 “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平台能提供最完整的居民死亡信息,自动推送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信息到“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及补充肿瘤死亡病例,很大程度减少了另两个系统的漏报,能有效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重点慢性病报告工作,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完整性。2015年“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和“肿瘤登记管理子系统”分别登记报告个案8784例、5909例和2996例,推送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病死亡信息416条,为“肿瘤登记管理子系统”补充肿瘤死亡病例307条。

4 结论

信息系统给慢性病监测工作带来很大便利,但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和持续性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深度上,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应根据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的统一要求,整体规划和制定信息平台的成长目标,逐步实现和完善系统功能,在各专病系统之间创建数据接口,支持数据共享,减少相同信息的重复录入,优化工作流程,降低人力成本;广度上,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应逐步与医院、社区的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相对接,实现数据交流,将分布的人群疾病信息块有效地连接和整合起来,使监测信息更完整准确,为慢性病防控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龚怀宇。国内外慢病监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0,7(6):24-25.

[2]杨雷,贺媛,袁延楠,等。北京市癌症早诊早治信息平台建设初探[J].中国肿瘤,2015,24(7):535-538.

[3]娄培安,余加席,张雷,等。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信息系统的开发[J].中华全科医学,2010,8(6):748-750.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5

案例教学法作为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方法,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析了目前案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案例教学,管理类,学生

教学改革与方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点,同时还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由于受传统教学范式的长期影响,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办法顺应知识信息经济时代对人才特殊的要求。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与体系结构

本研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基础和体系结构,结合现有文献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改革方法,提出以下改革建议。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减少MIS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内容所占的比例,添加MIS与企业竞争优势、MIS管理、经管领域MIS应用等知识模块。工商管理类专业MIS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篇

(1)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2)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管理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学以及运筹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把握。

(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基于管理层次的分类、基于管理职能结构的分类、信息资源的空间分类以及技术架构分类。

(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概念结构、层次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

第二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基础篇

(1)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条件: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与企业业务改革,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3)系统的开发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程。

(4)数据库技术基础:概念模型、关系模型、概念模型和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模型的规范化。

(5)通信与网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第三部分:系统开发与管理篇

(1)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必要性、目标、内容与组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模型,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2)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分析的目标、任务及步骤,系统详细调查与分析,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3)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系统配置方案的设计,系统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

(4)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系统配置方案的设计,系统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

第四部分:典型应用篇

(1)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

(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概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历程,决策支持系统功能与支持,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3)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概念、分类,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电子商务中的支付,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如图所示。

二、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之间差异性小,知识创新速度缓慢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必须通过最新的、最快的信息快速填补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然而,由于管理类知识理论来源于早期的理论观点,因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一直局限于此。尽管一些管理理论和观点堪称经典,但理论也许与时俱进。很多高校学者们也在不断地通过学术论文推陈出新,不断创新。但这些观点和想法却不能及时通过教材更新,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观点不能在课堂上得到运用。学生所用的教材与任课教师的课件一直沿用很多年,几乎不更换。教学内容与时展脱节,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难以满足社会和时展的要求。工商管理类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由于实践性较强,知识点和内容重复性较高。但由于课程设置对优化整合关注少,致使同一内容通常在不同的学科中出现,比如会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ERP系统等课程会重复出现在课堂上。由于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师一般是管理类教师,他们缺乏计算机和信息论等方面的知识,对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刻。这些现象不但会使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系统,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上课不专心听讲、困倦等。

(二)理论讲解比重大,实践少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本科阶段教学一般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任课教师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及知识无法理解。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单调尽管现在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展现教学内容,但教师经常对多媒体中展现的文字和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每节课灌输给学生的知识量很大,学生之前的知识点还未理解,教师已经提出了新的知识点,如此循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深入,理解不透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论知识点抽象模糊,尽管通过简单的多媒体进行演示,但是学生仍不能透彻理解,只有通过实践真实体会,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但是,高校本科的教学大部分实践集中在理论讲解上,给学生的实践课时极少。在这种教学体制下,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必须精心准备与所讲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案例作为支撑。通过案例的讨论、讲解与总结使学生理解抽象之后的奥秘。

(四)案例稀少调查表明,教师不是不愿意使用案例教学,而是与所讲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案例较少。而且很多学校把案例教学当成是教师个人的事情。经费少,案例开发人员力量薄弱,组织上也不给予重视。因此,教学案例不能进行有效开发。尽管国外优秀的案例很多,但适合于中国本土教学的案例少之甚少。近几年来,很多高校也在不断投入经费,组织教师开发本土化案例,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处在开发阶段。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领域较多,案例的综合性较强,例如一个完善的案例会涉及信息领域、网络组织、通讯领域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综上所述,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将成为未来高校课堂教学的趋势。

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引入

鉴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性质,引入“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对其知识点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为了能够较好地将案例引入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相结合,本研究提出以下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点的有效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处理案例引入与理论知识点的衔接,有效衔接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注重案例教学,但又不能完全取论讲授。通过案例的引入辅助学生了解知识点,通过企业实际的背景资料了解企业实际,在有企业情景的背景下学习管理信息系统中错综复杂的知识衔接关系。

(二)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比例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授课的风格和讲授的方式不同,引入案例教学的比例也不尽相同。而且在不同的高校实践案例教学的比重差异很大,很难找到一个统一标准的范式指导教学。因此,教师应该灵活地引入案例,通过案例引入辅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建设案例库在中国,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发自己的案例库,同时也有鼓励教师编写案例的平台。大连理工大学组建全国百篇优秀案例的投稿平台,通过评选,选出百篇优秀案例,并装订成册,供各高校老师使用。同时,也会将投稿的案例经过评审入选到优秀案例集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挑选适合课程教学目标的案例,实现案例资源的共享。

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实施的流程

案例教学可 较长的案例建议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案例中未能全部提供的信息,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查询了解。一般在案例讨论环节应按以下环节进行。

(一)教师明确讨论主题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师对问题适当的筛选,明确案例中所提到的思考题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主题。

(二)小组讨论案例在课堂讨论前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小组讨论,最后形成小组意见。

(三)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的组长向全班陈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就分析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和争辩。

(四)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就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就每组的意见总结归纳。案例教学流程:案例教学的准备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课后的评价与反馈。案例教学是一种工商管理类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当前正处在推进阶段。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困难是如何借鉴国外案例教学模式,将国外案例转换为国产化和本地化的案例,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国管理案例教学体系。要实现管理案例本土化和国产化,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大批懂得如何去写作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使用案例组织教学的教师队伍。同时,从案例的编写、选取以及教学环节的把握力求严谨、科学,力争最大限度地提高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付俊红。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07(1).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 16

关键词: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信息系统开发;计算机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3.053

0 引言

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通过教学,应该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更要使学生能够结合实例掌握具体的开发技能。由于信息系统开发涉及到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等诸多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基本不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了解甚少,对管理策略的具体应用缺乏实际体验。因此,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的教学难度很大,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较高。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法很难让学生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全部流程、要点有直观感受。案例教学法具有生动、贴近实际、参与性强的特点,通过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中引入案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结合企业实际来分析、设计和实施信息系统。

1 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的教学特点

1.1 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的教学难点

由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其教学难点主要有:第一是理论和方法容易理解却难掌握;第二是相关知识点太多但体系性不强;第三是实践性强但学生知识面不够、实践经验太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学生听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将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1.2 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教师素质要求

从课程特点来看,从事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教学的老师应该是既懂管理知识,最好有从事企业管理的经历;又懂计算机技术,尤其要熟悉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和数据库技术;还最好是有开发信息系统项目的实际经验。然而,要全部满足这些要求,无疑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1.3 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的实际教学上,很多教师或偏重于对开发方法、开发原则、流程等的课堂讲述,或偏重于数据库技术的实验操作,或强调软件编程的介绍。学生学了后,对信息系统开发认识非常模糊,理论无法联系实际,缺乏直观感受。

2 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或者通过对一个典型事例的分析,启发学生思索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也叫实例,是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或者是一个现实发生的典型事例。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方式是问答式或讨论式,有别于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法,其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职业技巧和技能,其优点是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缩短学校与实际应用环境的差距,使学生以后能更容易适应自己的工作角色案例教学法在很多学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法律课程教学、商务课程教学等。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主要区别有:

(1)传统教学法内容主要依据固定模式的教科书;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是实际案例,即对特定情景和实际企业应用的描述。

(2)传统教学法的组织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或演示等形式传授知识;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问题进行的讨论和分析,师生不分主辅,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传统教学法中教师主要任务是熟悉教材、实验;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扮演多种角色,而且要求知识面广,视角新。

(4)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气氛一般要求严肃、安静;案例教学中气氛要求活跃,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充满交流与讨论,学生要扮演相应的角色。

(5)传统教学法的教学场所主要是课堂或实验室,案例教学的教学场所可以多样化,可以是课堂、实验室,也可以是机房、模拟的环境等。

3 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的案例选择

从各种公开文献来看,案例法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如网站建设、图形图像处理、电子商务等。但是案例法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中的应用还较少。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的选择。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关键是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来进行案例的选择和准备。

由于信息系统开发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案例资源特别多,种类也非常丰富。其种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涉及的学科内容分:管理学案例、数据库案例和编程案例。

(2)按照信息系统开发阶段分:系统分析案例、系统设计案例、系统集成案例、系统测试案例等。

(3)按照来源分:企业案例、教程案例、网络案例、报刊杂志案例的和自制案例等。

(4)按照形式分:操作型案例、知识型案例、讨论型案例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案例,但是必须紧扣教学目的进行合理取舍案例,避免把案例变成故事。尤其要注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多选择讨论型案例、操作型案例,并最好选择企业实际开发的信息系统案例进行教学。另外,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很快,因此更要重视信息系统案例时间的新颖性,避免把错误信息和落后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高职教育重在技能的教育,因此学生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广度较低。所以,在案例的选择时还要注意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选用案例要得当,应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案例,尽量选用开发规模比较小的信息系统项目作为案例,选择中小企业作为开发背景的案例。比如选择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超市收银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作为教学案例就是比较合适的。

4 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案例教学法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探索。如何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结合教师、学生和课程的特点,达到教学效果,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4.1 课前要高度重视案例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两个方面。教师准备,选择恰当的案例、弄清楚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关键。学生准备,主要是根据教师的提前布置,作好收集相关背景资料、技术知识等。比如讲述ERP相关章节时,老师可以先列出将要介绍的ERP案例,然后让学生提前收集此案例公司的相关背景资料、ERP发展情况等,再进行课堂讨论。

另外,教师还要重视日常的案例资料收集。通过案例整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这是提高信息系统开发案例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做好案例的分类编写、修正更新,可以使案例更加系统化和案例反映学科实际状况和最新进展,保持课程活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4.2 课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案例教学环境

课堂效果如何,是衡量案例教学法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教学中能否发挥作用的标准。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案例法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用举例来对学科的内容进行说明。在信息系统开发的教学中,需要尽可能提供逼真的模拟环境,以体验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步骤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情形。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如何,通常要由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和设想。通过一个用案例法教授的课程,学生应该体验到有过实际解决问题的经历,懂得遇到开发过程中的困难和变化时如何合理处理。

在教学中,可以模拟一个具体的开发案例,比如选取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组,让学生分别充当系统开发方(某软件公司)、系统需求方(某中学),然后在两个虚拟的组织(开发方、需求方)里又分别进行角色的细分,并根据教学的进程,让学生对每个开发阶段需要做的工作结合案例完成任务。这样,学生获得的系统开发知识将更为直观,也更能提高其实际能力。

4.3 注意把握案例教学的主要流程

案例教学的流程一般是:案例,提出要求,学生思考,引导发言,相互交流,教师总结。合理把握这些环节,可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系统开发课程还有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比如系统实施阶段的数据库设计、程序编写等,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应该在计算机房进行案例模拟教学,以分组配合完成案例任务教学,此时不宜采用讨论模式的案例教学。

4.4 课后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

教师课后要认真进行教学效果检查和评价,一般可以通过让学生书写方案设计书或报告、案例分析书面作业等来进行,也可以找学生访谈、交流心得体会的方式来评价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应用案例法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的重点应该是注重实际应用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案例教学让学生从一个个实例中来逐步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阶段和步骤,培养学生模仿实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工作做好素质能力的准备。案例教学法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教学中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较高。因为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问题的案例为核心,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过多依赖案例教学容易造成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总体掌握,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片面的认知,容易根据个别典型案例所展现出来的信息出现以偏概全的认识。因此,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法还应该配合常规的课堂讲述、多媒体展示、实验实训等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邓三鸿,许鑫,王吴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2(9):120-121

[2]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67

[3]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80-483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 17

[关键词]建构主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任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56―04

一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行业领域的经营管理活动迅速朝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迈进,社会对人才的信息文化和信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介绍信息对企业和社会所带来的变革,探讨信息社会中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具备在实践中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工作、生活、学习所必需的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有鉴于此,许多高校的管理、金融、财会等商科专业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纷纷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不同于传统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汇集管理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等学科于一体的复合型学科,具有学科内容跨度大、覆盖面广、理论要求高、实践性强等特点,由此决定了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难点,教学方法也各有所侧重,经过文献分析和座谈调研,笔者了解到在商科类专业管信教学中普遍存在三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的偏重系统的理论讲授,有的强调案例教学、有的重视实验教学。综合看来,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对于偏重理论讲授的方法而言,主要是教师按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使用过实际的信息系统,对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学生很难体会到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其对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会觉得理论非常空洞抽象,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经实践证明效果最差。

强调案例教学的方法则主要以案例分析、讨论教学为主,力求以典型综合的案例反映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但已有的一些案例教材大部分是有关国外企业的案例,学生对企业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对其经营管理流程不熟悉,并且缺乏与已有专业知识的联系,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交流讨论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

重视实验教学的方法则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为授课重点,容易偏离课程目标,仅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把管理信息系统看作是程序设计课程,而不能认识到更多的是从管理的角度去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无法从深层次去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实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为管理服务。

针对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做了总结与思考,认为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都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但如何将三者结合起来,使理论不再抽象,案例切合实际,实验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需要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有所创新,因此进行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实践。

二 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以其巨大的张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也有了更多的应用。目前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等,这些流派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共同的观点:第一,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知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第三,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针对建构主义理论的阐述,已有大量文献可供参考,本文不再赘述。下面仅对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及对管信课程教学的意义做简要分析。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提倡建立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即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由此,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得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学情境的建构者,主要职责是案例设计、任务设计、 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诸如人机学习、人书学习、师生学习、生生学习等,通过立体式的交互学习网络,协助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商科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是该课程涉及的概念广,内容具有前沿性、发展快,反映信息社会的新情境、新问题较多,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该课程内容至今还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以反映不断出现的技术变革及所引起的管理上的创新,通过协作学习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深入探索知识的热情:三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更好的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三 管理信息系统建构主义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因此问题情境的构建,学习环境的设计构成了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在具体的管信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这个核心,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十六字“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内外结合、评价反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分别阐述这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

1 案例引导

案例引导即情境建构阶段,案例设计分为三个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在每章授课前由引导案例引出本章问题,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获取知识(概念、理论、解决方案);在课中结合基础知识点案例进行知识或思维拓展,课后借助综合案例题和复习题进行巩固;学生也可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通

过案例分析题和网上自测检验学习过程,整个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反复不断的真实情境问题分析思考中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体系。

因此,在案例设计过程中一般包含有某些管理、决策或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对问题的充分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也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身边的信息化案例,如超市的收银系统、银行存取款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等,用课余时间搞社会调研,相互交流调研体会,开展小组讨论,通过教师引导、自学学习和协作学习建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完整的理论体系。

2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即实践体验阶段,主要目的是设立不同层次的上机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仅停留在理论层次是不够的,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上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技能)的转化。但以往的上机实验过于强调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对于商科专业,上机实验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学会编程,而在于如何运用所学的信息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参与到信息化实践中,并借助于信息系统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此笔者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在上机实验中设置了四种不同层次的任务:常规任务、综合任务、专业任务和开发任务。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常规任务即按角色模拟操作使用典型的信息系统,通过操作建立起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在课程教学中配套购买和引进了一批教学用信息系统软件如ERP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物流与电子商务软件等,这些软件系统都具备模拟真实的商业数据,学生可以扮演经理、部门主管和业务员角色,体验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理论进行认知。

综合任务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分析的能力,了解系统开发的流程,具备一定的系统建模、需求分析和数据库设计的能力。在该项任务设计中为避免过于复杂的业务需求对学生认知造成障碍,教师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业务流程相对简单的系统为背景进行分析,如图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超市管理系统等。实验任务主要包括:了解系统调查的基本方法、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及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实体联系模型图的绘制、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等。通过综合任务的上机实验使学生初步接触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掌握获得系统模型的方法步骤,能够进行需求分析、自主的数据库设计,具备一定的信息系统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

专业任务则需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设立相应的上机实验内容,使任务设计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如对物流专业强调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人力资源专业突出绩效评估的分析、对会计专业加强财务决策分析,将相关实验任务的提交、分析、解决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专业有更紧密的对位关系,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利用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开发任务即组建项目团队,遵循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和软件工程规范进行信息系统开发设计。该任务对商科类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考虑到学生精力和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可将该任务供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选择完成。

3 表达交流和评价反馈

内外结合即表达交流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案例分析、上机实验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这样的交流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层面。由于时间限制课堂内的交流较为有限,一般由教师引导,分组讨论为主,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课堂外的交流则通过网上教学平台,设立不同主题的论坛,学生根据兴趣参与其中,教师或助教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不断的互动与交流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其知识的建构,也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

评价反馈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将学习效果同步反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关注学生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在考核评定中,我们更多的采取形成性评价和参与度评价,在每个阶段设立详细的评分点,了解学生学习成效,督促其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补充和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总结性评价如期末笔试所占比较少,为40%左右,并在题型设置上以问题解决、综合应用的主观题为主如判断辨析、图表分析、案例分析等,重视对学习能力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经常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理论融入案例,实验突出专业,不断的激发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的知识进行建构,建立 同时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将新的技术、方法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全方位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试图通过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实践,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理论、案例和实验三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为解决单一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解决思路。在实践中,要使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教师需具备复合型知识。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要求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具备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信息化实践经验,并能时刻关注信息管理的前沿,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把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知和鲜活的案例充实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 前导课程要扎实。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要求的前导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程序设计等。如果学生对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准备不足,缺乏相应的认知,则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3 教材选择要合适。根据建构主义的要求,建立以情境构造、思考讨论为中心的教材体系是建构主义是否顺利达成的另一个要点,因此选用的教材既要有丰富的案例设计,又能在课后设置大量思考题、讨论题可供教师组织教学选用或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拓展,教材应尽量避免纯粹理论上的演绎。

4 注重引入网络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知识的建构课堂外和课堂内同等重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提供涵盖教学各环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网络课件和学习资料,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也为及时的评价反馈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2000,(4):90―91.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21―24.

[3]李宗卉。建构主义理论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4):93―95.

[4]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l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赵岩,吕军。应用建构主义构建新型教学模式[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1):82―83.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8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案例; 案例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7-68-02

Discussion on case teaching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Liu Fen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 650221, China)

Abstract: Case teach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 good case teaching is propitious to make theory work in practice better,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But in f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ree aspects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case, which result in ineffective teaching and even become the teachers of "What I say goes". For the three objects in the case teaching: case,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spectivel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hope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ase teaching.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ase; case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全国工商管理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国家教育部已经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交叉性等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另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

2 案例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班级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2]。

案例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理解和综合运用MIS理论知识点的有效方法[3]。理论知识点是抽象的,只有结合典型案例才能更深刻、生动地理解理论;使整个教学活动由“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讨论为中心”转移, 实行启发式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听讲式教学转变为参与式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2]。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⑴ 案例讲解的深度不够。基本每个《管理信息系统》的任课教师都在教学环节讲解过案例,但是由于教师进行案例研究和分析的经验不足等原因,案例分析、讲解的深度不够,导致案例教学难以开展或者教学效果不佳。

⑵ 案例和理论知识联系不够紧密。大多数的教材在案例方面都只注重了开发案例,而其他知识的学习没有相关的文本案例。学生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教师也很难结合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并点评案例。

⑶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难以完成案例的分析。由于没有提前准备,在案例讨论时,难以发表有见解的看法,甚至于整个案例的讨论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完全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3 关于案例教学的思考

教学中运用的案例一般分为三类。一是用于引出新章节内容的先导案例,也可以称之为开篇案例。这种类型的案例在每个新内容开始的时候介绍比较合适。比如为了介绍信息时代中信息系统在企业中运用,可以在开篇介绍“海尔集团的信息化”案例。二是用于对基本知识点理解和应用的“验证性”案例。这种类型的案例往往在一章内容结束后学习,通常用于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学过的知识点,了解它们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供应链管理后,可以结合理论要点介绍沃尔玛公司或者丰田汽车的供应链管理。三是对前后相关知识进行串联和理论联系实践所使用的“综合性”案例。这种类型的案例往往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学习完之后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在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重要任务。比如在学习了信息系统的结构化开发方法后,介绍某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视为“计划―准备―讨论、分析―点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一个问题、两个主体。问题即案例,两个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设计案例,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本课程中的知识,讨论并分析案例,最后得到合理的但并不惟一的认识。此处结合三者提出了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案例教学的一些建议。

3.1 科学合理地选择案例

一是案例必须要与理论授课内容高度相关,内容要新;二是案例的文化、社会背景与当前一致;三是提高案例的可读性、可思考性和可讨论性。案例的选择不仅可以引用国内外优秀案例,还可以结合某些企业的实际情况自编案例,形成案例库。

案例与实验相结合。首先依据某一现实情况拟定案例,然后以合适的形式描述成实验要求;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案例问题展开学习与讨论,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并完成实验内容。

教师案例与学生案例相结合。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思想,设计学生自学的案例,这类型的案例主要是以启发性为主,通常于新知识点之前使用;教师案例通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学习。这样既重教师讲授,又重学生学习,充分将教师主动性讲授与学生主动性学习结合起来。

开篇案例与综合案例相结合。开篇案例着重在于新知识的引入,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综合案例则选择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案例,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来设计。其选择既可以是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案例, 也可以是失败的案例;既可以是文本知识的案例,也可以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案例或者系统实施的案例。

3.2 提高教师能力

充实教师知识水平。在案例教学环节,教师扮演多种角色,要求知识面广,视角新。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需将管理、项目实施等的相关知识,与课程中某些理论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否则整个案例环节就显得比较教条和枯燥。

培养教师良好的课堂控制能力。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良好的引导和组织,在讨论的内容和范围等方面做好课堂控制,避免案例的讨论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在整个案例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参与交流和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逐步引导学生从案例的表象看到本质问题。

3.3 对学生的要求

提前准备,尤其是非教材上的案例。为了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进行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需要学生在课前熟知案例,并且对案例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分组讨论、小组作业和课堂讨论相结合。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不动脑经,可以采取分组讨论或者小组作业的方法,在小范围内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一些疑难的、有争议并带有共性的问题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最后可依据情况安排个人撰写研究报告

4 总结

在案例教学中不寻求答案的惟一,重视的是求解答案的过程,学生需要利用案例中给定的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并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案例的讨论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师生能够相互交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才能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本文针对案例教学中的三个对象:教师、案例和学生均提出了建议,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但即使在案例教学中采纳了如上的建议,也有可能效果不理想。无论教师对课程有多强的控制能力,学生也可能一言不发,那么预期的教学目的就不可能达到。所以,在案例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一些硬性的措施来督促学生认真面对这一教学环节。比如加强案例教学的考核,或者将案例教学的考核纳入到最终成绩的评定,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这其中涉及到的考核方法以及考核的程度尚需要重新审定。

参考文献:

[1] 刘芬。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J].计算机时代,2015.1:

64-65,68

[2] 徐有芳。“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

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5):107-109

[3] 于洪鹏。《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方法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3.25:221-222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范文 19

信贷管理涉及的业务流程,绝大多数都需要经过多级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理,流程复杂且跨度比较大。由于银行的金融信贷策略会受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信息的变化,以及银行内部机制调整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信贷审批过程的变化,这就要求交行信贷业务流程具有随需而变的能力,以及对交通银行的台账、风险管理、放款中心等业务系统产生的大量报表,具有快速、灵活展示的能力。

总体技术框架

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表示层、中间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通过对体系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交行信贷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架构的主要支撑在于中间逻辑层,即业务流程服务引擎和中式报表服务引擎。

业务流程服务引擎

交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首先向业务流程提供从定义、部署、运行到交互、分析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其次将人员和信息系统通过自动化的流程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能快速应对业务流程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控制结构上的变化,实现这些目标的核心是将流程逻辑从运行它们的应用中分离出来,管理流程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集成内部和外部的流程资源,并实时监控流程性能和运行状况。

中式报表服务引擎

报表服务引擎提供B/S环境下快速实现中西式复杂报表设计、部署、生成、展现、打印和管理的服务,真正作到了“中西合璧”,支持各种类型的复杂报表,支持“所见即所得”的图形化设计,支持报表开发的全过程零编程,支持证件和票据套打,适应多种平台及数据库环境,并可以跟应用无缝集成,快速构建图文并茂的报表应用。

功能模型

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功能主要包括:客户信息系统、客户授信额度系统、放款中心系统、风险资产管理系统、信贷台账系统、上报人民银行系统、公共控制系统等功能。

集中管理交行客户资料的子系统,任务是集中处理客户财务、非财务数据和集团客户关系信息,满足信贷业务对客户资料的需求,建立满足多种营销、管理、监督、分析需求的统一的公共客户信息平台。

客户授信额度系统

客户授信额度系统是针对公司客户授信额度的维护、使用、恢复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子系统。

放款中心系统

放款中心系统是连接交行信贷管理系统与核心账务系统的重要信息平台,放款中心进行最终信贷发放确认后,由账务系统根据送达的凭证调用有关电子流信息经会计确认后做入账处理,从而完成信贷发放的全程工作。

风险资产管理系统

作为信贷管理系统CMIS的主要业务操作处理系统之一,风险资产管理子系统处理风险资产及其管理。

信贷台账系统

信贷台账子系统是管理、维护、查询授信客户信息、授信业务信息信息管理子系统。它可以为信贷业务用户和信贷管理用户提供稳定、全面、统一的数据和信息。

上报人民银行系统

按照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要求,交通银行将每天发生的信贷业务变化情况,通过网络向当地人民银行数据库进行批量传输。

公共控制系统

对系统的操作者、操作对象和操作权限进行管理、控制,并为其他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支持功能。

关键中间件技术

基于InforFlow的流程服务引擎

InforFlow是中创软件参考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规范实现的工作流中间件,为工作流自动化和构建流程应用提供基础平台。InforFlow基于J2EE架构,实现了流程逻辑与业务逻辑的分离,能够可视化地进行业务流程的分析、定义和业务单元的组装,从而使应用开发人员更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降低了复杂流程应用的开发难度。

InforFlow由工作流引擎、流程设计器和流程管理监控工具等部分组成:流程设计器拥有所见即所得的开发环境,提供基于XML的流程建模功能;工作流引擎完成对运行时流程的控制功能,应用系统可以通过工作流接口同工作流引擎进行交互;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可以查询分析各类流程数据,用于管理决策,并可提供图形化的流程运行图。

通过InforFlow工作流中间件,将信贷业务的体系结构划分为表示逻辑、流程逻辑、业务逻辑、数据管理逻辑四种不同层次的基本逻辑。通过这样的分解,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内部的耦合性,提高系统适应变化的能力,并大大提高系统并行开发效率。

InforFlow提供对业务流程逻辑的控制,当交行信贷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只要调整相应的流程定义,就可以轻松实现业务过程的改变和重组。

基于InforReport的报表服务引擎

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使用InforReport实现对报表的快速开发。当用户有新的报表需求时,使用InforReport报表设计器快速实现报表,并通过信贷系统的报表管理模块实现报表的快速。

同时,利用InforReport引擎与展示控件所提供的丰富的数据分析能力,简化了生成报表时所需要的复杂的SQL语句,大大减轻了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报表的分析与生成在独立运行的报表服务器上实现,将这种对资源占用比较大的功能与正常的应用服务分离开来,减轻了应用服务器的负担,提高了交行信贷系统所支持的最大并发量与数据吞吐量。

系统特点

灵活性与可适应性

InforFlow为交行信贷审批过程的定义带来了高度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业务过程适应变化的能力。转移条件、任务分配条件的定义使得系统可以在不修改程序、不修改流程定义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对用户授权等功能。而对审批过程的变化则只需要修改流程定义,不需要修改程序就可以适应变化。

对业务过程进行图形化描述

InforFlow提供的图形化流程建模工具使得审批过程一目了然。交行信贷项目组采用所见即所得的InforFlow Designer作为流程设计工具,同时作为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系统开发还采用InforFlow监控工具作为流程开发/测试的辅助工具,可以对正在运行中的流程实例以及在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查询与控制,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授信审批流程实例当前所处的状态和处理情况。

化繁为简,快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