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考察报告【通用3篇】》
产业园区考察报告(精选3篇)
产业园区考察报告 篇1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八五”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部署,采取了系列措施加速结构调整步伐。省政府先后成立了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结构调整两个领导小组,开展了百名专家调研,制定下发了全省上业结构凋契规划和义施入案,纵织实施了“龙 虎计划”、“百家优势企业活动”、战略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等活动,并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产业政策。结合实际,相继制定民《省地方钢铁产业政策》等一系列地方性产业政策及有关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结构凋整的意见等有关件。去以来,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xx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组织实施“十五”计划,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意见》、(关于加快主要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省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远作实施办法》、《省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省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战略性改组规划指导意见》、《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为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到20__年,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076亿元,是1995年的1.7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60元,由1995年的居全国第13位上升到11位。二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22.2:46.4:31.4调整到20__年的16.1:50:33.9。第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种植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林牧渔业稳定增长、粮食、棉花、油料、猪牛羊肉等主要农产品产只属全国前列,乡镇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二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冶金、建材、化工医药、机械、食品等支柱产业及纺织、轻工等优势产业在改革调整中不断提高,一批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逐步发展壮大;交通通信、商贸、旅游、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第二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始得比较早,从70年代末就围绕建设能源重化工某地着手结构调整。选入90年代、省委、省政府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1996年省委xx届二次全委会通过了《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是振兴经济的关键。经过二十年的调整,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0.7:58.5:20.8调整到1998年的12.9:53.5:33.6。但产业结构目前仍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产业素质低,产品低级化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二是支柱产业单一化,煤炭、冶金所占比重过高;三是与沿海发达省份比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传统产业优势逐渐消失,新的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好的不大,大的不好,缺乏新经济增长点,国内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小。河南省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顺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二三,到1986年变化为二一三,1992年进一步调整为二三一。特别是“九五”期间,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稳定实现了增加粮食生产能力500万吨的目标。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和畜牧养殖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版效,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集团,产业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较快,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2.6:47:30.4。当前河南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是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
二、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1、产业的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结构的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推动作用,抓住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这个关键,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度;加大资产重组和强强联合力度,培育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四跨”型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巩固壮大已有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培育主导未来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坚持外资、外贸、外经“三措并举”,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力争经过5--10的艰苦努力,全面提升产业结构的层次,使产品档次明显提高,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进位,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逐步构筑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互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的原则:一是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结构调整,又要允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各种有效手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运用计划、金融、税率、产业政策等经济与法律手段,积极引导结构调整。二是深化改革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企业机制,增强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要坚持突出重点,明确方向,选准重点,率先突破,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广大农户和企业为主体,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巩固加强农业,改造提高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抓好15个龙型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件转变。一是加速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本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节水和旱作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浙江秘书网)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改造壮大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批高新技术产业,压缩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能源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产品精深化、规模合理化、市场国际化。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构筑有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和环境,改造提高商贸流通、交通通信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证券、会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社区服务、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点抓好15个龙型经济。所谓龙型经济,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市场或中介组织)为龙头,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形成有较长产业链、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好发展前景的系统性经济组织,发展龙型经济的条件产品、知名企业、知名企业家、加名市场。龙型经济的特点--市场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龙型经济的一般形式--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市场+企业+农户,市场+中介组织+农户。为什么要发展龙型经济--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层次低、经济效益低、外向度低。发展龙型经济的好处--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集约化经营;解决城乡分割的矛盾,增加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发展龙型经济抓什么--省政府4次开会专题研究,确定从15个方面重点突破,即为畜牧业、蔬菜业、果品业、食品加工业、钢铁工业医药行业、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化学工业、旅游业、城镇建设、商贸流通、非义务教育、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围绕培育壮大15条龙,省长、副省长已明确分工,各部门、各市正在认真研究、细化,制定方案,落实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一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二是以企业为中心,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大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加速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三是大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到冀建功立业。四是集中重点投入,为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加速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压力,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六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七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保障。八是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服务体系。
2、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方针是:坚持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发展潜力产品为切入点,大力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全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突出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造优势,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调整产业结构须坚持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坚持优先调整产品结构的原则,大力开发和培育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产品。坚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原则,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处理好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的关系,以增量调整起步,通过增量调整引导和带动存量调整。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又要坚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的作用。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又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培育“―增三优”。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经济增长的“亮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既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也是各项经济工作的重点。“三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体现了市场选择和优胜劣汰的法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主要是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发展壮大的结果。大力培育“一增三优”,就必然会出现一大批学习、追随“三优”的群体,带动大批企业、产品的发展和产业的成长,从而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优势产业:选择优势产业的标准是,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能支撑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中占有较高比重或目前比重虽然不大但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根据产业结构现状和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重点培育和扶持7个优势产业,即清洁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及相关产业、特钢和铝镁为主的冶金产业、重矿机械产业、建筑房地产和新型建材业。
为了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实现调产“一年起步,两年入轨,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省政府以培育“一增三优”为主攻方向,在企业申报、部门审核、银行充分衔接的基础上,于20__年11月编制了《省20__年“361”,工业调产计划》。“361”工业调产计划,即20__年省重点扶持36个重点调产项目,省政府筹措6亿元贴息入股资金,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金100亿元。省级扶持资金由省政府从省级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中统筹安排,按现有的资金管理渠道,主要从基建、技改煤炭和财政预算资金中筹措。20__年6亿元资金的筹措渠道是省经贸委安排25亿元,支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省重点调产项目;省计委安排1亿元,支持发展高新技术的省重点调产项目;省煤炭局安排25亿元,支持煤炭洗选加工和清洁能源及相关的省重点调产项目;省长基金中安排0.5亿元,用于支持动态调整的省重点调产项目。“361”工业调产计划以不锈钢、电解铝、高技术机电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特色纺织品、生物制品及医药新产品、高性能磁性材料、高浓度化肥、煤炭深加工产品及超细粉体材料等l0大类优势产品为重点,具有标志性的里点项目有50万吨不锈钢、40万吨电解铝、80万吨高浓度化肥、20__万吨机焦、5000吨高性能磁材、55万吨“绿色”液体洗涤剂等。全部36个项目均已经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批准立项,投资基本落实,产业规模突出商场前景趋好,企业实行改制,前期工作比较扎实,有的已经开工,有的已基本具备开工条件。项目总投资104亿元,其中银行贷款61亿元,上市募集13.5亿元,发行企业债券1.5亿元,配股资金6.1亿元,利用外资3.5亿元,企业自筹18.4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55.7亿元,利润25.6亿元、税金11.3亿元。并推进全省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优势产品上规模、是水平、上档次,培育出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在现有基础上提高7%。
3、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针对河南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改造和提升支柱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到“十五”末,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到20:15:35。
第一,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增加农业投人,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在保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优质专用粮食作物,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深化农村改革,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优势资源转化和深加工,拉长产品链条,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十五”期间,河南确定了五大支柱产业:以粮食、畜产品和果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以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届工业,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主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装备工业,以造纸、烟草和纺织产品升级换代为主的轻纺工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实施(浙江秘书网)战略,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顺应科技发展趋势,重点培育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努力把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产业逐步培育成为河南新的支柱产业。改造提高钢铁、建材、医药等行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创汇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着力发展成长性强和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在全社会就业人员中的比重。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河南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施精品战略,尽快把河南建成文化旅游大省,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统筹规划,在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发以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力争“十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20__年达到630亿元,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二是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金融与保险业。大力发展城镇社区服务业,推动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托幼养老、职业介绍等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会计、法律、价格、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适应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加速转移和高效后勤服务社会化需要,兴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多规格、多档次的公寓式住房;发挥河南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完善各种专业市场,形成全国和区域性的商品物流中心。
产业园区考察报告 篇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丰富主题教育实践内容,8月12日至1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率队赴**市装备制造基地、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大路工业园区和呼和浩特市**新区考察,学习借鉴当地园区规划和建设、产业发展和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先进经验、做法。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张锐,市工信局、自然资源局、能源局、生态环境局以及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整体情况
本次考察是以“聚焦‘九链五都一市一城’高质量发展目标,学习借鉴自治区西部先进地区的工业园区和新区先进经验做法”为主题,通过考察找出不足,找准差距,学习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考察采取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总结会议等方式进行。**市长亲自指导部署考察线路、考察内容,率队实地考察了园区指挥中心,实地走访了园区入驻企业,深入了解园区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相关政策以及园区企业发展现状等有关情况,并与园区主要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园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座谈交流。返程前,**市长在驻呼办事处主持召开考察总结会议,与会人员谈体会、讲收获,并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建议。通过本次调研,大家深深感受到**市和**新区广大党员干部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及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当地政府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倾心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发展理念。**市历经20年过山车式的发展曲折,在资源型富集区闯出一条创业、创造、创新之路,从现象逐步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迈进,经济发展的韧性、创新性稳步增强;**新区历经三年的高标准规划建设,以“创新、引领、绿色”为理念,推进新区高质、高效发展,为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自治区营商环境和行政效率的新样板、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贡献了**新区智慧和方案。
二、考察具体情况
(一)**市工业园区
1.产业集群化发展。**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全面实施资源转换和发展新兴产业现代化工业战略之路。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和科研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升级和集群化发展,形成了清洁能源、煤化工、氯碱化工、绿色农畜产品、陶瓷、装备制造六个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煤炭设计产能8.1亿吨、电力装机2300万千瓦、天然气产能320亿立方米。20__年销售煤炭6.5亿吨,发电1035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600亿千瓦时)。煤化工产业方面,产能1639万吨,在建产能1063万吨,现有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等23种产品,逐步形成世界一流高端煤化工产业集群。氯碱化工产业方面,产能285万吨,生产PVC、PVA、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等产品。绿色农畜产品方面,20__年产羊绒4000吨、羊绒(毛)制品1000万件,**集团在世界上享受盛名,产量占自治区的二分之一,全国的三分之一,世界的五分之一。陶瓷产业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建筑陶瓷、工业陶瓷为主的产业链条,下一步将做着力培植两个陶瓷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方面,通过资源配置和股权融资的方式引进了奇瑞汽车、京东方,形成32万辆整车、45万台的发动机、60万台的变速箱及玻璃基板81万片,下一步与吉利、先行和陕西重卡开展合作,研发智能化的能源重卡。
2.高标准建设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到20__年**市形成了17个工业园区,从20__年到20__年前市政府主导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基本实现了园区的“九通一平一场一站”完善的基础设施。当地干部认为,基础设施是招商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这些前置条件,商是不会过来的。比如,水电路讯各方面基础设施以及渣场、污水处理厂、统一的供水供暖供气,这些都是招商引资的基本保障。目前,在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每年出资10个亿作为产业发展基金,撬动银行资金,推动现有的煤化工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发展。
3.创新园区管理的体制机制。园区运行体制机制上是单独运行,人权、财权、事权全部相对独立,园区配备的级别也非常高。实际运行中,由于园区毕竟不是一级政府,因此在项目审批等环节存在不畅通的现象。另外西部旗区反映,要是园区财政收入从旗区再拿走,旗区财政就没有什么了,现在是市和旗两级管理,园区和旗里分灶吃饭、分灶运行。在考核机制中,由市工信局代表市委市政府,除了党建所有内容统一纳入全市的考核范畴,进行统一考核、统一评比。这使园区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比拼,特别是在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各个方面,充分调动了园区的积极性。
4.强化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市化工园区已基本都实现了“循环化”,已完成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利用。下一步,所有园区将编制绿色发展规划,煤炭和废渣将采取煤炭走廊和管道运输,同时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推动现有的中间产品精细化、高端化、高附加值化,实现综合利用、循环化利用,培育世界一流高端煤化工产业集群。
(二)呼和浩特市**新区
1.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新区坚持以生态优先理念规划建设新区,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内蒙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构建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水平规划体系。一是遵循“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城市景规化、建设现代化”的原则和“蓝绿交织、山水相依、疏朗大气、组团布局”的要求,高起点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生态保护、绿地园林、海绵域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大数据、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等各类专项规划,构建起了“4+13”“一张蓝图”规划体系,并强化规划的刚性管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按照自“先生态、后业态”、“先地下、后地上”的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严格划定生态控制区、农牧业保护区和城市开发边界等“三区三线”,设定新区生态空间占比为63%,优先启动了“两河一廊道”生态设计和建设,新区起步区市政生态绿化、生态治理项目全面启动,核心区绿色生态宜居水平基本实现一步到位,确保新区规划建设充分凸显自然生态本底。三是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稳步推进金盛快速路提升改造工程、二号大街、起步区的市政配套路网和中水厂、核心区交通基础设施等一批先导性建设工程建设,实施数聚小镇、金融小镇、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小镇和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多规合一”数字化平台建设,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清洁能源及地热供热等技术,推进大数据学院、乳业学院申报工作,新区产业承载和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2.打造自治区营商环境、行政效率的新样本。
**新区把创新理念贯穿体制机制、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全过程,用创新的理念和方式*高质量发展难题。一是全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组建了“一办六组”大部制、扁平化的工作机构,设置了36个内设科室,实现了行政审批服务局一个部门管审批,规划建设局一个部门管土地、规划建设,综合执法局一个部门管执法,将“条条管理”变为“集权管理”,“一管到底、一步到位”,解决了部门推诿扯皮问题,提升了行政效能。同时,组建了3个国有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化执行实现重点项目市场化投资、市场化建设。此外,为有效管理已征收储备土地,依法组织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正在向自治区编办申请设立土地收储管理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个事业单位。二是全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性地推出了“一窗受理、一号申请、一网通办、一章审批、一站办结、一口出证”的审批模式。探索启动企业投资项目制改革,率先在全区实现“拿地即开工”(符合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有项目立项手续,招拍挂摘牌后交了土地出让金,完成施工图审图工作后就可开工),项目开工时间平均可提前120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政务事项实现网上受理、网上运转、网上督办、网上反馈。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本级56项行政审批事项已授权新区审批,实现了“新区事、新区管”。三是创新性实施“企业零跑腿”服务。针对大量审批事项需协调县、市、省多级部门,创造性地实施招商引资“企业零跑腿”服务机制,制定出台了《新区招商引资“企业零跑腿”服务(暂行)》,组建了专业招商服务公司,专职为落地企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彻底解决了“招商部门笑脸相迎、审批部门踢来踢去、投资企业冰火两重天”的问题。四是全面开展“区域评估”试点工作。为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前完成了规划区域内建设项目审批前置性评估评审工作,为企业提供评估事项代办和“评估零收费”服务,有效解决了建设项目评估评审手续多、耗时长的问题。
**新区通过开展“企业零跑腿”、“拿地即开工”、“评估零收费”等投资服务,项目从签约落地到手续完备比自治区平均审批时间缩短了58天,投资企业切实感受到了高效服务。
3.打造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新区坚持高端、高新发展,紧盯国内国际最新产业方向,在大数据、生物科技、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招引落地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的项目,推动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大数据产业快速做大做强。新引进了东方国信工业互联网北方区域中心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家73万台服务器项目,建成投用后能力将达到145万台;中行IDC全球金融数据中心落户实现了以往由“冷灾备”到如今“热处理”的本质转变;公安部可信身份认证平台、旷视人工智能超算平台(CPU+GPU)、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三大超算系统落地建设,总算力接近“太湖之光”;积极“赋能”自治区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改造升级,空压机经济指数平台、微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应用孵化基地、爱养牛乳业产业链、BIM产业基地等正式运行,包钢炼铁高炉等规上企业实现“登云”;清华同方服务器制造基地一期投运,填补了自治区大数据装备制造产业空白。与此同时,国家火炬**新区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科研项目落户新区。二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以国家基因检测应用中心内蒙古博奥检验中心为代表的生物科技产业加快集聚,高导热氮化物材料产业化项目已试生产,下一步重点向氮化镓等化合晶体生长方面延伸。三是大力推进下一代智能物流业发展,京东X事业部智能无人配送基地、无人超市正式运营,京东“亚洲一号”内蒙古智能物流园10月份投入运营,唯品会内蒙古运营总部落户新区;四是大力打造金融业发展集聚区,86家金融机构落户金融小镇,注册资本175亿元,各类私募基金注册管理规模132亿元,填补了地方不良资产处置牌照等多个金融业态模式空白。五是休闲康养产业快速起步发展,恒大养生谷、大型温泉水上主题乐园恒大水世界、启迪冰雪小镇、国际马产业园等项目积极推进。
4.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一方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呼和浩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线上平台开始招标、线下园区启动建设,首列新区一中欧班列(中亚方向)成功开行。另一方面,提升精准招商、以商招商、走出去招商水平,深化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在制度创新、区域协作、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在粵港澳等地派驻招商引智工作小组,与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签署合作备忘录,成功举办20__中国.内蒙古(**新区)首届智慧产业峰会、中国.内蒙古(**新区)智慧产业北京论坛,即将承办的20__年全国高性能计算机学术年会开幕,**新区社会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
三、考察收获与启示
(一)必须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园区规划经济有效衔接,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方面要强化规划引领、约束作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强化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质量管控,要加强各产业、企业的循环化改造,实现节能低碳、绿色循环发展。产业规划体系要逐步完善,紧紧围绕资源和优势产业谋划区域产业功能定位和产业项目,搞好区域协调联合。我市园区单体总量小,产业链条短、产品种类少且附加值低,相近园区搞优势互补,产业联合是共同做大的必由之路,可在能源供应、水资源保障、产能指标置换、环境容量共享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二)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考察中了解到,即使如这样的先进发达地区,过去也曾有过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问题,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今,大路工业园区渣场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利用沟壑地貌条件投资建设1200万吨固废渣场作为园区配套环保基础设施,采取洗车洒水苫盖出厂等抑制扬尘措施,运行中仅收成本管理费用,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现阶段,该园区正在探索适用市场化手段建设综合分类处置固废渣场,努力实现经济化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置,变废为宝。蒙泰煤电集团加大铝板带项目环保投入,扎实开展电解铝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这些给了我们深刻启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暂时的困难,就走铺摊子、上项目,忽视环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传统印象中,西部园区是以资源为依托发展资源型产业或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条,而如今的西部园区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以人才引领带动经济转型发展,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方面实现了高端引领,新旧动能转换都在加快。比如,清华同方生产的超强系列服务器适用于云计算、虚拟化、数据库、AI人工智能等应用,东方国信以“大数据+”为战略,以的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通信、工业、医疗等8大业务板块、50余个国家的上千客户,京东方(独角兽企业)开发数字显示器与华为、苹果手机合作始终走在国际行业前端,奇瑞汽车利用机器人智能化制造整车出口东南亚,带动制造业走向一带一路。伊泰集团作为一个5万元起家、20多名员工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千亿级资产行业领军企业,在风险投资煤制油项目中始终坚定信心,强化科技创新,合成油项目二步法工艺实现从实验室走到了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炼油效率,并顺应市场煤炭、石油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主动与科研院所、专业机构、专家学者联姻,正向精细化工方向不断延伸、迈进。现在看,我们大部分园区调结构、转方式还不够彻底,没有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特色创新之路。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牢记技术进步是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围绕现有主导产业基础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搞配套,同时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数字化改造,可增链,亦可补链、强链、延链。大数据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所带来的经济贡献将进一步显现,**市如果缺少大数据产业来支撑主导产业转型发展,那么是难以为继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在能源、气候、区位、数据干线等方面的优势,紧盯大数据产业发展前瞻技术,精准引进,推动工业和互联网、大数据产业相融合,这正是我们发展所面临的需要补齐的短板,这也是西部园区的长板。
(四)必须抓好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两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坚持公共服务功能政府投入为主,通过考察的几个园区发现,这些园区都是下先手棋,抓住了机遇期(20__-20__年),利用政策优惠将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都搭建完备,为企业入驻提供了水电路气讯等“九通一平一场一站”配套保障,针对个别高端项目,园区还为企业提供标准厂房或定制式车间。同时,为满足服务企业员工的社会功能,园区社会化运作引进生活服务设施,比如大路园区中的大学、医院等,除了生产要素还有丰富的生活要素保障。我市目前在项目入驻前提供的大都是“三通一平”,且不能及时兑现,相对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财力是一个严峻考验,但为营造良好的招商硬件环境,凸显招商比较优势,我们应积极谋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五)必须加快理顺园区的管理体制机制,赋予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能。**17个园区列入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的有10个,但实行区域划一体和独立行政管理,多年探索出来的园区一体化管理体制,条块结合,审批相对独立、包办代办,财税体制实施分灶吃饭,事权相对独立管理模式。我市园区与生态环保、应急管理行使的权责理顺难度较大,职责不清,在项目审批上权责较为清晰(通过园区初审后上报职能部门),但在行政执法、处罚等方面无行政授权、大多无派驻执法服务,园区相关职能科室单独开展执法活动较为尴尬,更多的是现场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违法行为后告知相关执法部门,有的违规违法行为还难以界定,亟需加快理顺园区的管理体制机制。
(六)必须加强要素保障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以能源供给为例,西部地区依托蒙西电网电价优势,以及多边交易和倒阶梯低电价,进一步扩大电力用量,逐渐形成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引进了一大批高载能的大数据产业和装备制造项目。我市应进一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高效清洁使用电力,以自用为主,外输为辅,实现多能互补,建立自己能够控制电价的供电和配电系统,加快在蒙东打造区域电力洼地。
(七)必须把主导产业集群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两地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城市规模的扩张必须以产业集群实力为提升,这就要求主导产业必须占据产业高端,形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集群,从高端获利、向集群要效益。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立足现有九个产业链基础,延长煤电铝、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的链条和长板,发挥黄玉米、科尔沁牛品牌优势、北铝南钢镍的规模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下大气力引进顶天立地的配套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培育,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尽快形成我市现代经济支撑体系,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八)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和固有利益的藩篱。目前改革处于涉险滩,啃硬骨头阶段,会牵扯多方“利益“。比如,达拉特工业园区增量配电改革业务面临输电价格难以下调,区域内火电富裕电量直接交易的两难困境,量和价都难以保证,降电价、增负荷都难以实现,改革成效短期难以实现。我市如何推进霍林郭勒和奈曼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需结合园区实际深入调研思考,要把握机遇,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路径,使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示范引领作用。(大路工业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工作方案和绿色园区创建方案评审未通过,能被列为改革试点地区的推动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来系统提升园区整体发展水平。)
(九)必须强化“以商招商”的招商引资模式。走访的这几个园区和新区招商引资的主要成功经验是注重“以商招商”,因为现代化工业企业自身的信息资源相对于政府获得渠道更多更快捷,更注重在原材料、技术装备、生产工艺、产销市场信息、金融服务、产成品上下游配套形成全方位供应链条,抱团竞争或取暖。政府应积极与企业对接,围绕大项目上下游配套招商,推进主导产业向全链条发展。
产业园区考察报告 篇3
为了学习兄弟市州产业园区建设、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做法,5月12日—5月15日,市经信委由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纪委书记带队,组织部分中层干部先后到、雅安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
一、市的经验和做法
(一)切实加强产业园区规划引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大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产业园区规划,全市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12个,完成了发展功能定位。规划面积183.6平方公里,现已开发面积52.1平方公里,比20__年新增开发面积13.3平方公里。其中:区、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盐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峨市工业集中区为省“1525”重点园区。到20__年,区要创建成为千亿产业园、区、科技新城的核心区和带动区。
(二)着力提升产业园区集聚能力。全市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着力延伸和拉长产业链条,开展产业上下游和关联产业招商,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并以园连片,形成了三大板块集聚区,即以区、临港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工业集中区、峨眉工业集中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集聚区;以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冶金建材产业集聚区;以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区、犍为工业集中区、井研工业集中区为代表的盐磷化工产业集聚区。目前全市入园企业达到1036户,规模以上企业355户。20__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1亿元,完成投资134.7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66.7%、55%;工业集中度达63%。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盐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峨市工业集中区先后跨入“百亿园区”行列。
(三)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坚持招商引资不放松,以“项目”为核心,按照“项目兴区、产业强区”的思路,坚持采取多元化立体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投产一批、在建一批、洽谈一批、追踪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区依托新光硅业、乐电天威,大力发展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成功引进拓日新能光伏产业园、迈士通能源技术西部产业基地、琅盛LED西部生产基地等项目,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高地。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依托西南不锈钢公司,延伸不锈钢产业链条,成功承接一大批下游企业、关联项目,入园规模以上企业51户,形成了“冶炼—热轧—酸洗—冷轧—制品”的完整产业链。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区以和邦、福华、永祥、东汽等企业为龙头,发展盐磷化工—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副产物处理循环产业链条,引进了科立鑫化工、吉必盛硅材料等17家高新技术企业。
(四)严格实约化供地。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切实做到集约化供地,对进区项目的投资额、投资强度、投资规模及各项用地指标按规定进行审核,对不符合产业要求和投资控制指标的一律压缩其用地规模,防止圈占土地,达到了既保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又保证了项目的快捷、高效用地的目的。目前市征地拆迁超前,成熟土地(含已征已拆)近20__亩,为下一步园区招大引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加大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力度。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支持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经济效益好、科技开发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在土地、资金、能源、运输、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力争通过大力扶持,形成一批带动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市近11年虽没有新的上市公司,但积累了一批新的企业,蓄势待发。“十二五”期间计划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力争新增5家上市公司。
(六)突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民间投资设立担保公司。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探索企业间自愿组织互助基金会等互保联保形式。目前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已达21家。其中,登记备案的有19家,政策性担保机构7家,商业性担保公司11家,会员制担保机构3家,注册资本金9.2亿元。20__年1-4月累计完成担保额11.2亿元,有效解决了部分重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雅安市的经验和做法
(一)创新园区发展机制,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园区的体制改革、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建立了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有效的运行模式,支持“飞地工业”发展,建立了“市县园区共建共荣共享”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园区吸引能力。对产业园区、产业集群进行总体规划,在产业园区中进行规划集中建园,实行企业集中、产业集中和合作、竞争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形成了机械产业、新兴材料和皮鞋产业等三个较大的产业集群。20__年,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投资43.35亿元。累计入园规模企业户数310户,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0.82亿元,同比增长42.6%。
(二)狠抓项目推进,切实增强发展后劲。深入实施“开放推进年”,坚持“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大力实施重点项目推进计划,鼓励围绕区域优势和特色资源,抓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抓住园区“扩区调位”的新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今年在雅安市工业园区集中开工的32个重点产业项目涉及投资额124.5亿元,是雅安市市级重点产业项目的重中之重,主要涵盖林产一体化、汽车制造、新能源、化工等重大产业,是雅安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加快发展”的又一硕果,为雅安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三)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提高竞争实力。坚持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深入实施强企战略,鼓励企业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商标、等,打造名企、名品、,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组建了国家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占地面积20亩。建成后的国家茶检中心,检测面覆盖绿茶、红茶、黄茶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及代茶饮料等9大类,检验参数97个。该中心集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标准研究、咨询服务、检验检测于一体,将有力提升区域品牌,塑造茶产业形象。
(四)创优服务环境,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建立和推行项目落户产业园区的“绿色通道”,切实加快项目在审核、环评、安评、用地、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工商注册等环节的办理进度,做到提前介入、快速办理、保证用地,着力协调解决好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煤、电、油、气、运、资金、原材料等问题。电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向园区倾斜,重点抓好电网电力的调配和留电政策的争取实施,建立水电资源就地转化的长效机制和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电价体系。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产业园区规划引导,不断提升产业园区集聚能力。加强科学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努力提升产业园区科学建设水平。重视产业上下游的延伸和科研,弥补产业链中的缺失环节,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力和带动力。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集约用地,大力支持企业“零增地技改”,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对想圈地浪费土地资源的企业要予以限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在融资担保、服务平台、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借力发展”。学习经验,努力做到“四个转变”,即从园区规划为主转向产业规划和工业新城规划并重,从引进企业为主转向引进企业与培育产业并重,从硬要素服务为主转向硬要素与软要素服务并重,从传统工业园区为主转向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并重,使产业园区成为开放的窗口、城市化的主载体、招商的主战场、经济的增长点。
(三)坚持走高新技术发展之路,在新兴产业上着力创新突破。加快推进高附加值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不仅具有很长的产业链,而且也具有很长的价值链。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谁牵住了电子信息及IC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抢先驶上经济转型升级的快车道。要抓住富士康、戴尔、仁宝、纬创等企业入驻、的重大机遇,积极引进电子等配套型中小企业入驻,配套发展,错位配套,集群发展,把打造成承接电子信息产业的配套产业基地。
(四)坚持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骨干企业。要注重优化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强优势资源整合,引导企业走差异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上市企业培育方面,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企业倾斜,支持企业尽快上市,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国际品牌,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突出担保体系建设,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渠道之一。应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商业性、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融资担保体系构架,切实加强市、县区融资担保机构建设,建立银行、政府、企业和担保机构四方合作的融资机制,促进全市担保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