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教案(精选9篇)正文

《《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教案(精选9篇)》

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教案(精选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笔算:743366589

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

3、列式计算。

4个21的和7个56的和3个48的和

20个21的和20个56的和60个48的和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引入例题。

2124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用竖式怎么计算。

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

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

5.试一试。

214356274863

6.自学课本,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中的练习。

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6

两位数加两位数 篇2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二)

1、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

1.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知道相同数位对齐。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提问的能力。

教学重点:

竖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

看图提问,发现相同数位要对齐。

教学过程 :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光明小学为二年级的同学租了两辆大客车,他们要去干什么呢?

(参观博物馆)

师:从图中你还能了解哪些内容?

(预计回答:二(1)36人,二(2)30人,二(3)35人,二

(4)34人。每辆客车准坐70人)

师:有4个班,只有两辆车,而且每辆车只准乘70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预计回答: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有哪些安排、合并的方法呢?

(预计回答:第一种:(1)(2)  (3)(4)

第二种:(1)(3)  (2)(4)

第三种:(1)(4)  (2)(3))

二、自主探索,学习竖式

1、师: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你怎么想的?(预计回答:能够,因为36+30=66)

2、师:计算36+30,除了口算,其实还有别的算法,谁知道?(笔算)

师:怎样写成竖式计算呢?希望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小棒图和别人写出的过程自己去发现。

引导:第一排有几根小棒,它代表什么意思,第二排有几根小棒,它代表什么意思?

再看看,怎样根据小棒图写竖式,谁来说说:第1排怎么写,第2排怎么写?

教师范写,听了你们的写法后,我来写写看。第一排写36,第二排先在数字的前面写上“+”,再写30。“30”的3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0写在哪里?

师:竖式写好了,怎么算呢?

(如果出现了两种计算顺序,只说明竖式的计算顺序究竟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我们明天还要研究的。)

强调和的数位一。

结果是66,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我们算对了没有、

3、师: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竖式,你会写会算了吗?你能找出还有没有哪两个班合起来也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吗?用竖式算算他们能合乘一辆车吗?

(汇报你怎样写竖式笔算,怎样检验)

4、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三、巩固

第9页做一做

从“做一做”中,你有什么收获?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自学8~9页)

还有什么疑问?(引导为什么叫“竖式”)

究竟哪两班可以合乘一辆车,我们明天继续研究。

五、作业 

43+4

38+50

30+68

43

38

+68

40+28

24+60

53+3

通过学生熟悉喜爱的出游活动,了解是生活中计算的需要,顺利的引出后课。

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同时为各种类型归纳总结作铺垫。

先引导观察小棒图,再观察竖式的书写过程,说书写过程,最后指导教师写竖式的这一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竖式的书写格式。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

学习竖式计算,引起继续学习的欲望。

体验计算的多样性及用途。

独立练习,体会相同数位对齐。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也调动沉重继续学习的兴趣。

两位数加两位数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      42+3=72

1  7          5  0         4  2

+    2        + 2  6        +3

1  9          7  6         7  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              4  5

+ 2  ?          + ?  4

5  9              7   9

开放题: 3 6

+6 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36+21=    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  8     6  7    1  7          9

+ 3  9    +   4   +5  3      +3  6

3、数学医院:

4  9         2  1           6  5

+ 4  4        +3  9      +    3  5

8  3         6           1  0  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4、图形计算。

=5         =3       =4        =7

+       =(  )              +       =(  )

+         =(  )            +        =(  )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            4  7            3          2

+ 6  9      +    9        + 2  8     +   6        +

9  4        8  6          6  0       5  5          9  9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

二、自主探究:

1、看谁算的正确?

57+12=    40+38=    16+52=     23+72=

36+47=    28+59=    8+75=      43+37=

24+68=    19+49=    85+9=      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

姐姐(张)1924222617

妹妹(张)2118233720

合计(张)

3、第15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

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    40   27   60   85   62   73   50   15

开放题、第15页第10题。

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第(3)小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课后小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xx+20xx+1647+285+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

32+6=3+45=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

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

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24+63=52+36=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4.看书,质疑.

(三)全课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随堂练习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第2题.提醒学生:写竖式画横线时要用直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2.笔算下面各题.

82+7= 70+20= 61+25=

35+42= 3+44= 30+69=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例134+5=39例234+25=59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5

这部分的教材内容是这样的:

教材上先呈现主题图,一至六年级各班级的人数(每段两个班),后面是两道例题:33+36(不进位);39+44(进位)。例题1中呈现两种口算的方法:一是把36分成30和6,33+30=63,63+6=69;二是“30+30=60,3+6=9,60+9=69。”之后是根据主题提两个问题,再由学生自己提数学问题。

下午第一节课发现孩子们很疲倦,天气闷热,找了一首林妙可的《老师》,全班齐唱了一会儿感到大家的状态稍好些,开始数学学习:

出示一份学校里各班级人数统计表,你能看懂这里的数学信息吗?(三年级5个班的人数分别是45、46、44、45、46人)

生1:我们班有46人。

生2:我们三年段共有226人。

师:你们能根据这里数学信息提一个问题吗?

吴依晨:三(4)和三(5)班一共有多少位同学?

此时,班上出现了两种声音:91和81,后者的声音尽管很微弱,依然听得清楚。

生汇报算式:45+46=91(人),很多人表示赞同。

师:刚才我听到有人说是81,你能告诉他为什么是91,而不是81吗?

生:40+40=80,5+6=11,80+11=91。

师:那么,这位同学脱口而出说81,你知道他可能是怎么想的吗?

生:他可能想,个位相加是11,就写1,而十位相加是8,就写8,把个位的满十进一给忘了。

师:看来,我们得特别注意进位这种情况。

周文欣:三(1)和三(3)班一共有多少位同学?

有了上述问题的讨论,这道不进位加法的难度就大为降低了。我们的教学预设总是先易后难,然而课堂的生成让你无法料及,不过先出现进位加法也无碍,学生有能力去解决。

接下来的环节:利用教材上两道例题当练习;之后让学生看书,思考:书上的第一种想法是什么意思,在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第二种方法完成口算,而第一种是遵循教材的逻辑起点,并非学生学习的真实现状。

课至此,还有近8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本》。

发现了两个问题掌握不好:一是进位口算;二是找规律填空——17,34,51,68,( )。

改完作业,一学生跑来开玩笑地说:“吴老师,你怎么都喜欢用学校里的东西来上课?”

“是吗?”

“你上次用学校里的作息时间表啊”。

“哦,这样上课你们喜欢吗?”

“还不错!”说着,她跑开了。

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身边的素材上数学课?自我“辩护词”是: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亲和力”,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性。另外,这也是对自己的另一种“考验”,就算是吧!

两位数加两位数 篇6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结合直观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三)德育渗透点

在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笔算,渗透知识领域无限广大,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 50+20 25+20 70+16 47+2 85+3

(加深相同单位数相加的认识,为学新课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 34+5=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互相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竖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及时反馈,加深理解。)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84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立,然后写到书上。

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教师演示和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用竖式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①个位和个位对齐,渗透相同数位对齐。②先加个位上的数,渗透从个位加起。)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

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

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捆的和整捆的相加。

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

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捆的小棒合起来,是 5个整捆的,一共是 59根,所以34加 25得 59

根据刚才教师演示,想一想: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的,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97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85页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照图独立写出竖式。

(在学习34加5后学生已经对竖式的写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基本解决了写竖式的对位问题。并且初步掌握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先加个位,再加十位。)

4.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教科书85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让学生填书上的空。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2.练习二十一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检查有没有错,错在哪里,在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集体订正着重讨论:第1题为什么是错的。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练习设计分二层:第一层让学生看着竖式正确地计算。巩固从个位加起;第二层以改错形式出现,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并改正,培养学生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巩固相同数位对齐。)

四、全课小结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2题。

提醒学生:写竖式划横线时要用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

《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起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四、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实物投影仪。

五、课型:

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练习

1、填空

十个一是( ),十个十是( )。

2、 8+7= 9+6= 30+50= 40+60=

3、38+39= 36+58= 280+390= 350+570=

师:第2题我们口算就能很轻松的算出答案,可是第3题,我们再用口算就比较麻烦,也容易出错 ,那以前我们是怎么算的呢?

(指名说)谁愿意到黑板上笔算这4个题?(学生用竖式笔算,并引导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新授

教学知识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思路:

学习例1

(1)投影出示P15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导观察中国特有种数的动物情况。

师:同学们,这几类动物中中国特有的种数分别是多少?你们能根据中国特有的种数的数据,提出几个有价值的加法问题吗?(学生提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等等)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你们会计算吗?愿意自己尝试一下吗?如果遇到问题和你的合作小组一起讨论解决。

(2)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在计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指名说)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办法真不错,这就是我们同前边学习的不同之处-----需要连续进位。

师:谁愿意再来和大家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指名说计算算理)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连续进位,也就是说: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P16做一做第1、2题(巩固笔算算理)

2、变式练习:课本P17练习四第2、3题(训练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综合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请把错误改正过来。

76+25=91 89+13=111

7 6 9 8

+ 2 5 +1 3

9 1 1 1 1 (训练综合改错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问题,我觉得大家真是了不起。谁再来说一说如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好吗?

(指名说)

七、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书P11例3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算。34+53

2.口算。

(1)7+68+49+56+8

7+55+86+64+6

3.订正板算。

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4.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将34+53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个位相加满十)

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新课。

1.看教科书P11例3。

(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提问:看这幅图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回答?

看P8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6人)

二(3)班有多少人?(35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

列式:36+35=

怎样算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说说用小木棒是怎样算的。

提问: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

得到6捆11根

提问:11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1个什么?(一个十)也就是1捆。这时我们再算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捆1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71)

追问: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的1捆是哪来的?

教师说明:6根加5根是11根,也就是11个一,10个一捆成1捆,变成1个十,1个十放在十位,同学们记住,这就是个位相加满十了,是一个十,要把它放在十位上,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追问:个位满十,十是10个什么?(10个一)

向十位进1,1是1个什么?(1个十)

(2)根据上面用小棒摆的过程,写竖式算一算。

提问:怎样写竖式?(相同数位对齐。)

36

+35

提问: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好算,还是从十位加起好算?说说你的想法?

请看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从个位加起。)

教师说明:笔算加法时要从个位加起。

提问:个位6加5等于几?(11)

个位满十了,要把这个十放在哪位上?放在十位上要写几?为什么写1?

教师说明;个位满十,要把这个十放在十位上,十位上只能写1,这就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提问:向十位进1的1,写在哪儿?书上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为什么不能写在横线下面?

教师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可以在十位上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个小1,这个小1,叫做进位1。表示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1。

36

+315

1

提问:十位上怎么算呢?互相说说看。

你能说说十位上的7是怎样得来的?

教师说明;十位上,3个十加3个十是6个十,算到这里还没算完,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个十,也就是7个十,所以十位应该写7,然后再在横式等号后面写71。

36

+315

71

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通过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2.请同学用刚学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做复习中老师改过的题37+53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提示:个位7加3得10,个位满10,怎么办?该怎样写?

教师说明:个位7加3得10,满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

3.学生独立做教科书P11做一做中的两题。

注意下边的提示,边做边说过程。

4.小结。

提问: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与复习板演题比较,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复习:个位相加不满十。

新课:个位相加满十。

师讲:像今天这样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1的加法,就叫进位加法。

板书:进位加法。

提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我们要注意什么?

三、小结:

笔算加法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提问:书上的小朋友还告诉我们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如果从十位加起,要注意什么?

教师说明:笔算加法还可以从十位算起,算十位,一定要看个位满不满十,个位满十,十位相加的和要多1。

四、练习。

1.小红和爸爸去海洋馆参观,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列式:

写竖式:()

()

()

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元钱。

答:小明和爸爸一共要花()元钱。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

2、做教科书P13练习二的第3题。在书上做,请同学边摆边算边说过程。

3、笔算下面各题。独立在本上做,教师边巡视边检查。

25+63=76+5=32+28=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6+35=

3636

+315+315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新课学习之前我引导学生对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了复习。从这节课中的教学互动和教学效果可以看出新课前的复习对探索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因而,复习这个环节我认为是设计得非常好的。新课引入时我了解了同学们在课间活动的时候都喜欢参加哪些体育项目,并向同学们介绍小华、小红、小军也非常喜欢参加跳绳这项体育活动,在一次比赛中他们的成绩如下,随即出示课本第59页例1的情境图。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景,过渡自然。引导学生观察例1的情境图并说出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这个环节只点名了2名学生发言,根据观课老师们的建议可以再采用一个群答的方式,让同学们充分获取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在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同学们的提问板书:(1)小红跳了多少下?(2)小军跳了多少下? 并谈话:今天我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体现数学的价值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两道题的口算方法时,合作交流引导得不够到位,每个小组的成员虽然都明白合作的任务是什么,但在个体的具体分工上不太明确,这样的合作交流是不充分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