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4篇正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4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1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滑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二、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三、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于,参加班 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

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3、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四、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

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2

课文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二是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三是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 yu 锡 xi 撬 qiao 魔 mo 耸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

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即渔夫与魔鬼的对话描写──两次正面交锋

三、要求学生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通过提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概括形象。

提问:

1、渔夫天真地想说服魔鬼放弃杀人念头,说明了什么?

2、渔夫用什么方法最后战胜了魔鬼?表现了渔夫的什么品质?

3、魔鬼错把渔夫当作所罗门时而向他哀告,而当知道渔夫并不是所罗门时却凶想毕露,这说明了什么?

4、魔鬼再次求绕表现了什么?

寓意:

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类似的事例。

四、分组进行故事比赛

要求:

1、在关键处有细节描写。

2、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讲述后进行评议。

五、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故事。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魔鬼逞凶

渔夫获瓶 恩将仇报(邪恶)

(善良)   渔夫投瓶 以牙还牙(是非分明)

笑逐颜开 智斗魔鬼

渔夫获胜(智慧)

教学反思

《渔夫的故事》一课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两个主要人物:魔鬼和渔夫,运用加定语的方法,填空“( )的魔鬼”,“( )的渔夫”。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好好体会体会。学生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凶恶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渔夫、聪明的渔夫……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几人一个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内容

1、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2、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3、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3、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5、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4、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解救 倒霉 起誓 简短 口吻

下流无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4

一、情节巧妙

魔鬼在讲述为什么要杀救命之恩的渔夫时,采用了重复的手法,但是细读过后,就能清晰地感受到魔鬼内心中产生的微妙变化。

“你要知道,”魔鬼说,“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他派人把我捉去,装在这个胆瓶里,用锡封严了,又盖上印,投到海里。我在海里呆着,在第一个世纪里,我常常想:‘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使他终身享受荣华富贵。’100年过去了,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二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可是没有人来解决我。第三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满足他的三种愿望。’可是整整过了400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允许他选择怎样死。’渔夫,现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叫你选择你的死法。”

魔鬼在海里待着的最初300年里,他分别要以“终身享受荣华富贵”“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满足他的三种愿望”报答救他的恩人。由报答的内容逐渐缩小,不难体会出魔鬼的心情也出现了变化:十分感激──感激──感谢。当第四个世纪开始的时候,魔鬼的内心充满了愤怒,不过他的内心还是有一点“感念”的。──至少让救他的人选择怎样死。

也正是这个环节的巧妙安排,也为后文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留下了时间和空间,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学生喜欢阅读这个民间故事,学习完这则民间故事的时候,学生很自信地说:“如果,下一次,再有人救了魔鬼,魔鬼一定会立刻把他杀掉,绝不会让他选择死法。”

学生的想法很奇特,但也很有道理。我马上反问道:“还会有下次吗?”

“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说谎呀!”渔夫一边把胆瓶挪近岸边,一边说:“我要把你投到海里,这一回非叫你在海里住一辈子不可。我知道你是坏透了的。我不仅要把你投到海里,还要把你怎样对待我的事告诉世人,叫大家当心,捞着你就立刻把你投回海里去,让你永远留在海里!”

学生读完故事的结尾,完全释然了,魔鬼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可见渔夫的智慧非凡。凭借自己的非凡智慧,不仅制服魔鬼,还让魔鬼住瓶子里一辈子不可。这一结尾无不告诉世人:智慧可以战胜邪恶,永远。

“渔夫把魔鬼的事告诉世人”,这一情节在原文中是没有的,可见,编者加上这一内容,引发读者对这一内容的深思。同时,故事向我们阐释的道理又是深刻的。

二、巧妙对比

翻开《一千零一夜》,我发现这个故事在原著中的题目是“渔翁和魔鬼”。于是,两个形象同时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一个弱小,一个强大;一个善良,一个凶残……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出现在眼前,由此,在头脑中闪现着一个个问号: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结果是渔翁遇害?还是渔翁战胜了魔鬼?真是这样,又是怎样战胜的呢?

原著题目的文字背后是鲜明的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激起了读者阅读遐想,带着强烈的阅读兴致完成美妙的阅读之旅。

《渔夫的故事》中两次描写用锡封的黄铜胆瓶。

第一次:打开网一看,发现网里有一个黄铜胆瓶,瓶口用锡封着,锡上盖着所罗门的印。

第二次:渔夫见青烟全进了胆瓶,就立刻拾起盖印的锡封,把瓶口封上,然后学着魔鬼的口吻大声说:“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样死?现在我决心把你投到大海里去。”

两次描写胆瓶,比较阅读,便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封胆瓶的人是不同的,前一次是所罗门,后一次是渔夫;魔鬼进入胆瓶的方式是不同的,前一次是所罗门凭力量,后一次是渔夫凭智慧。

再一次阅读原著中的题目《渔翁和魔鬼》时,我们会真切地感到:弱小的渔翁最终战胜了强大的魔鬼;强大的魔鬼拥有力量,弱小的渔翁拥有智慧,富有智慧的人永远是最强大的,最富有力量。正义终究是要战胜邪恶的。

读故事之前,我会在“渔翁”“魔鬼”之间画上一个“小于号”,可读完了故事之后,恰恰相反,在它们之间要画上一个“大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