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正文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

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习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图及平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认识平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并获得平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1、创设情景,导入学习。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

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在左面,--在右面,--在前面,--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应该怎么走???

3、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

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平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格、向右-格、向前-格、向后-格;

(2)先向左-格,再向前-格;先向前-格,再向右-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学看平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习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习,完成练习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近的路线走。

3、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习,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出示学校平面图。(师介绍)

2、在校门口,在教室前,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学生练习后展示、交流。

3、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近?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14个生字,会写“牙、尺”两个字。

2、体会自选商场为人们带来的方便。

3、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把字词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生字卡、商品名词卡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出示本课不注音的9个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

2、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课件将生字变为红色)。

齐读生字

将词语中的熟字去掉,指名认读生字

将生字打乱顺序认读。

3、找朋友。(拼合体字:场、奶、笔、作)

4、课件出示:小兔走迷宫(在迷宫里认读生字)。

5、出示“面包、牛奶”等9种商品图,学生贴商品词卡。

(贴对了带领全班齐读,错了同学纠正齐读。)

6、商品分类:哪些东西摆在同一个货架上?指名摆词卡,读词。

7、小结:商品分类摆放了,人们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

(二)学习课文

1、师:小明逛了自选商场,他是怎样夸自选商场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反馈(东西多,买东西方便)

4、出示句子朗读指导。

自选取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5、说话练习,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9个词,并边说边出示商品词卡。

出示: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呀!有XXXXXX,有XXXXXXXX,还有XXXXXX。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牙、尺”两个生字。

2、你会书空“牙”吗?(“牙”的第二笔“竖折”要一笔写成。)

指名书空。

3、学生齐书空,教师范写。

4、教师范写“尺”,提醒“尺”的撇、捺要舒展。

5、学生各描红、临写1个。

6、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四)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商标拿出来,指名认读自己收集来的商标上的汉字。

2、逛“自选商场”。

(1)四人小组将商标分分类。

(2)全班“购物”: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再想办法(请教同学)记住它们的名字。看谁记得最多,最能干。

(3)反馈:我在自选商场买了XXXXXX、XXXXXX、XXXXXXXX。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购的“物品”。)

(4)评选“识字大王”。

(五)总结。

同学们真能干,不仅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还用自己的办法认识了好多商标上的字,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认识更多的字。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四、课堂小结

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板书课题:练习十(2))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十5。

A、出示第5题图,数一数搭这样一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6)

B、搭5个这样的长方体,是几个几?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怎样算?

C、学生列式计算,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6。

A、出示第6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3)练习十7。

A、出示第7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一辆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

B、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是几个几人,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

C、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十8。

A、出示第8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小军和小红、小明谁用的钱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军用的钱是小明的3倍,是3个5元;小红用的钱是小明的2倍,是2个5元;小明是1个5元;3个5元最多,所以小军用的钱最多。)

C、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练习十9。

A、出示第9题,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三、作业:

1、不计算,在○填上>、<、或=。

2、应用题。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3)小明做了3颗五角星,小新做的是小明的6倍,小刚做的是小明的4倍,他们谁做得多些?小新和小刚各做了多少颗?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8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有几盘果子?

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

(评析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20+30=50 50-10=40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