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国学经典 > 文言文 > 文言文《钱塘湖春行》原文【优秀10篇】正文

《文言文《钱塘湖春行》原文【优秀10篇】》

时间:

《钱唐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如何进行扩写?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钱塘湖春行》原文【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钱塘湖春行 篇1

它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发源地,清冽的山泉一路奔流,漫过乱石,劈开山谷,汇聚百溪,迅速壮大,最终汇入东海,孕育了悠远流长的钱江流域文明。它拥有25座千米高峰,是浙西地区首屈一指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

钱江源中国的亚马逊雨林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从这些描写钱塘江潮的诗句,那壮观古今天下的钱塘江潮,仿佛要破壁而入,然而追寻着这些潮水沿江而上至源头——钱江源,却又是另外一种深邃、古朴、壮美。

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开化县。园内有木本植物720余种,还有大量蕨类、藤本、禾本植物,鸟类80余种,经济兽类40余种,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园内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很多地区仍保留着大片的原始次生林,山高林密、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高达97%,是浙西地区森林旅游资源最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亚马逊雨林”。

世外桃花源——枫楼坑

进入钱江源景区,进入眼帘的便是那碧波荡漾的水湖景区,泛舟湖上,只见水湖四周群山起伏,绵延叠翠。湖面波光粼粼,倒影如镜。湖中有一孤岛,岛上林木蓊翳,曲径通幽。划桨前行,微风拂面,花香扑鼻,如入水上仙境。群山、碧湖、孤岛三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精致优雅的山水胜景。

“钱江源里桃花源,枫楼坑里尽风流。”水湖的对面有一个叫枫楼坑的地方,这里清新幽静,绝对是个恋爱的好去处。当恋人们下船踏进这片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回头看那渐行渐远的游船,会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就属于他们的了。携手慢慢逆水而上,就像在一个绿色的走廊里穿行,忽而有几缕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照射到身上、地上,星星点点的,让人感觉这阳光是那么的可爱与善解人意;那忽近忽远的鸟儿婉转的叫声,如一首动人的小夜曲,伴人深深地陶醉在爱的世界里。就这样步行数里,还没有从那原始的状态中回过神来的时候,突然出了林谷,豁然开朗。一个农家小村子展现在面前:梯田、菜园、袅袅的炊烟、欢快的小鸡,这不就是我们久久寻找的桃花源吗!

江南第一瀑——神龙飞瀑

继续深入森林公园,数十条溪流山泉,从纵横交错的沟谷涌出,随地形变化,水流时急时缓,时溪流时碧潭,时飞瀑直泻,时湖水荡漾,如果说俊美的山体构成了整个森林公园的风景骨架,那么多姿多彩的水景增添了公园的生机和活力。

越往里走,山越窄,树越高,水越急,轻轻地饮一口钱江源的水,那至清至纯、至甘至冽的味道,沁人心脾。再鞠一把水洗洗脸,所有旅途中的劳顿、倦意一扫而光。

走进钱江源大峡谷,那绿色的林海之颠突然飞出的百米白花花如珍珠的大瀑布,让人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钱江之水天上来”,“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诗意。还有那“江南第一美瀑”——神龙飞瀑,瀑布下段刻有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的亲笔题字“钱江源”。该瀑布落差为125米,分三段,中间巨石如屏,常年水流不断,远看瀑似神龙见首不见尾,近看瀑布飞扬,水从天降,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源头留下的杰作。大峡谷源起莲花峰,汇流莲花溪,大峡谷内群山环抱,崖悬壁削,源远流长,四季如春。“小桥流水翠竹簇,跌水幽潭鱼虾游,山花烂漫劲松傲,瀑布飞扬水车悠。”在此一游,足让你回归自然,醉入梦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游钱江源大峡谷,千万别错过攀登峡谷栈道,大峡谷栈道阶梯536级,终点设有观瀑览景长廊。倚廊遥望——水帘洞中猴王垂政,峡谷飞瀑汇聚钱塘,钱江之源生态屏障,锦绣山河一饱眼福。

一脚踏三省——寻梦莲花尖

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的最深处,便是那钱江源发源地莲花尖,莲花尖由莲花塘和莲花溪两大部分组成。主峰莲花尖海拔1136.8米,山体气势雄伟,谷涧交错,茂林修竹,林相变幻,与莲花尖对峙的那座山峰叫伞老峰,是浙、皖、赣三省交界的地方。登上伞老峰,有一三省界碑,站在界碑旁,可体验一脚踏三省的豪迈壮阔,饱览浙、赣、皖秀丽群山之胜景。在莲花尖与伞老峰集合处便是莲花塘,莲花塘的得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塘原有七个,呈莲花七瓣状分布;二是传说观音曾在此脚踩莲花升天,故而得名。

那莲花尖下有两条山谷,谷内山涧的溪水之清、之多、之美也让人留连忘返。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其间流泉飞瀑,常年飞流不止。巨如银河倒泄,细若白练轻纱,飞花溅玉,跌宕起伏的山间小水塘里还常见鱼游虾戏,美不胜收。

景区内瀑布众多,千奇百怪、各具特色,最壮观的要数那祭坑瀑布,该瀑布从1020多米高的山上直泻而下,常年奔流不息,瀑布上段30多米处有一巨石腾空而立,近观只见水花飞溅,不见水从何来,令人称奇。

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有纯净的山泉水,碧蓝的天空和清馨的空气,还有优美的憩息场所。在这里,可以戴一顶斗笠、执一根竹竿,学一学“孤舟蓑笠翁”去“独钓寒江雪”,也可以学一学伟人去“会当击水三千里”,个中体验,其乐无穷。

Information 旅游指南

Ticket information | 门票信息

莲花景区门票60元(含大峡谷);枫楼景区门票50元(含游船接送)

Traffic line | 交通路线

205国道穿境而过,旅游道路直达景区。

Cate and Delicacy | 风味美食

开化清水鱼、钱江源土鸡煲、狗肉炊粉、马金贡面 、十八洞腊肉、苏庄蒸菜 、品螺蛳、蟠姜。

钱塘江潮

它来自大海,汇聚万钧之力,贯入钱江,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排山倒海,这是“天下奇观”、“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大潮,轰鸣声中迸发的巨大力量,它不仅是大自然的奇观,也是浙江精神的象征。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它开凿于春秋,贯通于隋朝,是世界最长的运河。它孕育了一座座名城古镇,对沿线地区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伟大贡献。经过多年治理,运河杭州段已成为居民休闲观光的胜地,充分展示了杭州的运河史话。

湖州南浔小莲庄

江南小莲庄,十亩荷花塘。它是清末南浔首富刘镛父子40年心血修筑而成的私家花园。它是细腻入微的隽雅笔调,它是淡雅轻盈高洁的风景,中西合璧,气派、幽深、秀美、别致,逐一呈现,淋漓尽致。

泰顺廊桥

它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雄伟长廊,遮风避雨,护桥安民。这不仅是交通要道、集市所在,更是居民祈祷安泰的场所,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临海江南古长城

它裹挟着1600年的风霜逶迤而来。战争期间它抗击敌寇,和平年间它防御洪水。它用雄伟的身姿、坚实的臂膀,筑起了铜墙铁壁,固守一城安宁。它铭刻历史,见证荣辱,迄今人们仍然在追随着它的传奇。

缙云仙都鼎湖峰

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有“天下第一笋”之称。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它是传说中轩辕黄帝跨赤龙升天的地方,“眺望苍穹立天柱,俯瞰峰巅出平湖”是对其景观的生动描述。

云和梯田

它跨越了高山、丘陵、谷地三个地质景观带,它是人类农业生产千百年来改造自然的智慧所成。四季朝夕轮回,水汽蒸腾不断,造就了白云缭绕的“浮云世界”,成为极具震撼力和光影之美的独特景观。

遂昌金矿

这里是历代帝王的财富之源。历史悠久、迭经兴废,让遂昌金矿成为中国矿冶历史的生动篇章。纸醉金迷已是陈年往事,却似乎能听见斧凿相击的声响,能触碰黄金的传奇典故。

安吉天荒坪

它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世界排名前三。竹海浩瀚的大溪峡谷内,雄伟的现代化建筑与纯朴秀丽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它拥有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古迹,灵峰禅寺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

钱塘湖春行 篇2

【关键词】绍兴;水利工程;社会影响

南宋建炎三至四年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境域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素以“水乡泽国”之称而享誉海内外。然而,绍兴北滨钱塘江口,西南是绵亘的会稽山脉,东北为一大片冲积平原。这里在远古是一片浅海,由于陆地的缓慢上升和稽北丘陵河流的冲积,曾为一片沼泽平原。曹娥江掠过其东境,浦阳江流贯其西境和北境,二江均在北部的三江口附近注入杭州湾(古称后海)。从南到北,从地形上看,形成了“山―原―海”的台阶式特有地形。因此,洪水下泻,海潮泛滥是经常发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越水重浊而泊,故其民愚疾而垢”的记载。在古代生产力和技术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最初人们只能在会稽山地活动。

一、绍兴水利发展时期

几千年来,绍兴人民为改造这片沼泽平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兴修了大量的水利设施,为这一地区的经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大禹治水虽仅为传说,但它已成为古代人类战胜大自然的例证,从而揭开了绍兴地区水利发展史的序幕。

(一)东汉水利工程――鉴湖

鉴湖是东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主持修筑的。工程主要部分是围筑堤塘,以蓄水溉田。其湖堤以会稽郡城为中心,稽山门驿路为界,分东西两段。湖堤围成以后,从会稽山地流出的“三十六源之水”被拦截在堤塘以南,包括所有平原、洼地等皆积水成泽,这样就形成了鉴湖。因东部地势高于西部,湖又分成两部分,以郡城东南的稽山门到禹陵的骚路作为界堤,“湖虽分为二,其实相通”。在兴建鉴湖堤塘的同时,又修筑了涵闸排灌设备。涵闸系统包括斗门、闸、堰、阴沟等。斗门属大型水闸,它主要设置于鉴湖和潮汐河流直接沟通之处,既用于排洪,也用于拒咸,关系最为重要。闸和堰设置于鉴湖和主要内河沟通之处,规模不及斗门。闸和堰的作用:一是排洪;二是供给内河以灌溉用水,并保证内河以通行舟楫的必要水位。而阴沟则是沟通湖内湖外内河的小型输水隧道,最为简单。“南塘即鉴湖塘,自南偏门西至广陵斗门六十里为山阴境,其东则抵曹娥。汉太守马臻所筑,以捍湖水,沿塘置十一堰五闸”这些排灌设施在南北朝时有六十九处,其后“今堰闸或通或塞或为桥,多为居民填占。明嘉靖十七年,知府汤绍恩改筑水浒东西横亘百余里,遂为通衢”。

由于鉴湖巨大的拦蓄能力,使山会平原解除了来自稽北山地的洪水威胁,扩大了耕地面积。由于绍兴地势是西南向东北倾斜,所以东西两堤兴筑以后,堤南之水,全被拦住,堤北之田,与堤南的水面相比显然是低了很多,同样堤北之田,不受江水冲刷,田水被田睦拦住了,又显然比北海要高出很多,这就是所谓“湖高于田丈余,田高于海丈余。”这样把南山之水蓄积在鉴湖里,田水不足时,就利用斗门堰闸阴沟,泄湖水以灌溉农田。同样,田水过多时就闭湖,泄田水以入海,从此南山之水被制住了,绍兴开始了转向“鱼米之乡”的第一步。

(二)西兴运河的开凿

鉴湖形成后,解决了洪水对山会平原的威胁,使灌溉有了保证。而让鉴湖丰富的蓄水合理而及时地供给北部,乃是在西晋惠帝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凿了西兴运河以后。据宋《嘉泰会稽志》记载,河道“在府西一里,属山阴县,自会稽东流县界五十余里入萧山县”。开凿这条干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灌溉。河与鉴湖基本平行,鉴湖与运河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鉴湖排灌效率。在交通运输方面也有很大作用。西兴运河的疏凿,在山会平原的农田水利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贺循组织民众又陆续整治了一些河流,完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稠密河湖网的工程。鉴湖的蓄水通过以西兴运河这条主干河所组成的水网,灌溉了成千上万亩的农田。此不仅改善了会稽郡的水环境,提高了鉴湖的水利功能,给人以灌溉、舟楫、养殖、渔业之利,且对整个浙东具有交通、物宜、军事之便。

(三)海塘的修筑

鉴湖筑成,南山之水已无法再咆哮,然山会两邑北滨后海,“每当夏秋之交,海潮始大,必有疾风甚雨,越人谓之风潮”,此依然威胁着绍兴的农田。因此,修筑海塘,是山会平原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塘包括东江塘、北海塘和西江塘。东江塘系隋代所建。东自曹娥上成界起,西抵宋家浚山阴界止,延亘百余里,叫防海塘。南宋隆兴年间重加浚垒。明代弘治年间把土塘改为石塘,所费很大。公元年正德七年七月石塘又被风潮破坏,又把石塘改为土塘。北海塘西起西兴,东经完山党山与东江塘相接,均系条石砌成,建筑极为巩固,为南宋嘉定六年太守赵彦修领导修筑,以御江水潮汐。更重筑和修补西海塘,起汤湾迄王家浦,共6120丈,其中用石头堆砌的约三分之一。北海塘与西海塘看来在宋嘉定以前,早已有了,是否也自隋代起,不可考。《唐书・地理志》记载公元722年(唐开元十年)、775年(唐大历年10年)和832年(太和六年)先后为李俊之、皇甫温和李左次增修过。到清康熙年间,绍兴知府俞卿曾大加修筑。此后增筑石塘,以致龛山以东石塘为多,龛山以西土塘为多。东北西三塘的修建捍御了钱塘江口杭州湾的海潮,扩大了塘南的耕种面积,保证了这些田地不再受海卤的浸淫。海塘修建以后,从鉴湖北流入曹娥江、浦阳江等河流,从此都汇入山会平原北部南北流向的干渠直落江,然后北出玉山斗门入海。不受潮汐影响的内河水系扩大了,使玉山斗门的调节作用也大大加重。玉山斗门“在县东北三十三里,唐贞元初观察使皇甫政建,计八门,北五门隶山阴,其南三门则属会稽,以泄三县之水,出三江入海”即将原来的两孔斗门改为八孔闸门。这样整个海塘工程更加完善、合理,也基本上隔绝了后海咸潮对山会平原的影响。

(四)鉴湖的废弃和浦阳江的整治

鉴湖的被盗为田,开始于宋初权势、豪强之族的侵耕盗种。宋祥符年间只有七户,庆历年间二户。虽当时三司转运司曾责令州县复田为湖,但是终因禁防不严,侵盗为田的越来越多。到治平、熙宁时,庐州观察推官江衍谪官来越。由于江衍缺乏远见,不能建议复湖,他就立石牌以分内外,牌外为湖,牌内听其盗湖为田。这样一来,盗湖为田“合法化”了。鉴湖至此,已名存实亡。鉴湖湮废以后,原来集中的蓄水分散到广大的山会平原,整个地区的河湖水位与涵闸系统,不可能像有鉴湖时那样有效地进行统一管理。因此,时常发生矛盾和争执。从宋代起,由北流注入钱塘江的浦阳江,在临浦以北的硅堰常常堵塞,于是向东借道山会平原的河道,从钱清镇向东注入杭州湾。这样在山会平原上增加了一条玉山斗门无法控制,几乎扰乱了整个水系的大河。

成化九年(1473年)戴琥任绍兴府知府,对钱清江和其它许多河流、湖泊进行整治。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提出在府城佑圣观前河中建立一座水则,同时立石碑于佑圣观。水则的建立,对调节山会平原的河湖水位、农田耕作以及舟揖交通等方面,均可全面顾及。六十年后由于水利形势的变化,方停止使用。明成化十五年至十八年(1479~1482年),知府戴琥开始治理浦阳江、固堤塘、废破堰,还修建了六处石闸,分别用以泄江南、江北泄麻溪、五湖及湘湖之水。于是“诸水悉有所往,疏塞启闭,咸有法则”。使浦阳江下游复归故道,基本上解决了自南宋以来浦阳江因借道而引起的问题。

(五)三江闸的修建

山阴西南,每年春夏之交,浦阳江上游之水,倾注麻溪,经流西江入海之时,由于来势较猛,没有储蓄的鉴湖,年年苦于水潦。明代天顺成化以后,研堰的开凿,麻溪坝和扁拖茅山诸闸的兴建,可以暂泄暴涨之水势。“内水主泄,外水主遏”,当时内水由于水势过暴,而闸口太狭,因之泄水不畅,难免泛滥成灾。而外水――三江水口,潮汐为患。“潮汐日至,拥沙积如丘陵。遇睡潦,则水阻沙不能骤晚,良田尽成巨浸,当事者不得已决塘以泻之。塘决则忧旱,岁苦修筑”。明嘉靖年间,知府汤绍恩在此建闸。工程动工始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第二年便告成。全闸计二十八孔,以二十八宿命名,故又称三江应宿闸。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大闸的排洪、蓄水作用,建立了全面的管理制度。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山阴火神庙立了水则碑,对启闭作了具体规定。

二、绍兴水利的社会影响

(一)经费问题

在古代,底层民众面对的是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既要出力,又要出钱。水利工程的修筑及其重建,需要相当的经费,其下为经费主要来源:(1)按田亩摊派。“三都一二图辰宿字号下田于雍正九年(1731年)始,每亩科钱五文,共计银若干两,储为修筑之费。”无论民田还是官田,实际上都转稼到底层人民身上。(2)征银和捐俸置田,所入作为经费。“万历十二年(1584 年)……置沙田九十二亩,草荡一区,征其租银于府,以备修筑。”这些官僚的捐俸,本就是剥削的民脂民膏,此举不过是沽名钓誉,再者这些购置的田产,通过管理人的手,再度进行剥削,以此作为经费,这些负担显然是压在人民身上的。(3)动支公款。乾隆元年(1736年)上谕“浙江绍兴府属……五县,有绍江绍海堤岸工程,向系附近里民案照田亩派费修筑,而地棍衙役于中包揽分肥,用少分多,甚为民累。嗣经督臣李卫缴行府县,定议每亩二文至五文不等……民累较前减轻。而胥吏等仍不免有借端苛索之事……着将案亩摊派钱之例,即行停止……放存公项内动支……报部核销”从中可以窥见,上级阶层为不造成人民的灾难,停止摊派,改为动支公款,确是有所改进。但政府公款,亦取之于民。

清代康熙末期绍兴知府俞卿曾经在《海塘碑略》里谈到修理海塘之功“一开于上宪之恩泽,一出于小民之膏脂。”从工程建设而言,塘闸废纪,水患频发,迫使府县两级非搞好水利不足以保证租赋的收入,不修好塘闸,不足以保障社会安宁的秩序。从经济角度而言,无论按亩摊派、捐俸置田或动支公款,都是转嫁于小民之身。故在修建水利工程之时,可以认为底层民众是受其害的。

(二)经济利益

“水之为用,利害有。利之为,言旱涝兼防,盖去害,即所以典利,故泽国江乡为尤要焉。”绍兴的水利工程从东汉马臻筑鉴湖,蓄泄南山之水以溉农田,到增修塘坝堰闸,捍御北海之潮,镜湖渐废为田;从治理浣江北流之水,永杜山阴水患,到营建三江大闸,总钥绍兴水利枢纽,基本可以告一段落。山阴会稽萧山三县水旱之灾基本消除。从此只要妥善管理使用,及时整修提防,不断发展提高,杜绝因循废弛,鱼米之乡,无疑是当之无愧的。概而言之,主要经济利益有几下方面:(1)水利工程拥有强大的拦蓄功能,防止洪水侵害人身安全;(2)扩大耕地面积,使泽国变沃土;(3)提高排灌效率,增加粮食总产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4)连接各水系,改善交通运输网络;(5)为养殖、渔业、物宜、军事等提供便利等等。绍兴古代水利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为绍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而且生动地说明了古代绍兴农田水利科技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反映出如马臻、贺循、戴琥、汤绍恩等一批著名的农田水利专家的杰出成就。现在虽然绝大多数已不再发挥效益,但仍值得人们研究与学习。

参考文献

[1]俞观涛.古代绍兴水里工程初探[J]

钱塘湖春行 篇3

【关键词】象 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在他任职时,他曾写过许多有关湖光山色的诗作,而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意象深刻,所以,也成了白居易描写春景的代表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一提起西湖,就会让人联想到也曾在杭州任刺史的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的此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笑的西施的面影,更觉得东坡的比喻太贴切,同时,也惊叹白居易是善于描绘自然的高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的圣地,也是全湖的一个标志。贾亭又叫贾公亭,是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造的亭子,也是当时西湖的名胜。白居易作此诗时,贾亭还在。此句诗的意思大概是:放眼望去,只见那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荡漾的湖水与堤岸相平,天空云彩低垂。我们知道,只有春天的水面才可以用"初平"来形容。从远处看,春水缓缓的涨起来,天边的春云渐渐垂下来,水和天就相连到了一起。从诗意里我看到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了解才可能写下的这种感受。一种辽阔,平静的画面给读者展现了出来。也让人不自觉会想起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丽景观。"潮平""风正"可谓湖水恢宏阔大,但湖面也平静。心也宁静了下来。

再看近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玲珑,活泼,流利。在描述"早莺"、"新燕"时,白居易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早莺""家家新燕",那样的莺歌燕舞就用不着"争暖树""啄春泥"了。一个浓郁的春天哪有这零星的"几处"和不知"谁家"的意象让人的心中产生蓦然相逢的惊喜呢?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为人传诵,恐怕也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替时这种乍见的喜悦吧!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的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莺是歌手,它歌唱美好的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寓居季节的敏感,是春天的象征。是啊,树上的早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树。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也不知是哪家檐下的燕子,此时正忙过不停的衔泥做窝。一个"啄"字,也把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写活了。此句诗真是洋溢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所以诗人刚把视线从水运交接处收回来,就又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初春的美好世界中了。读着这句总让人有些眼角湿润,没来由的幸福。

在对"早莺""新燕"进行描绘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到了脚下的花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花逐渐开得茂盛了,纷纷扰扰的花间,人眼渐渐变得迷醉;花绽放,草也跟着冒出了脑袋,可草也不深,踏马春游,小草淹没了马蹄。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和几个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的游山逛景,是多么让人惬意的事情啊。唐朝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是极盛的,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踏春。白居易另一首诗《代卖薪女赠诸妓》"钱塘江上女,着红骑马是何人"也可看出。

一组组词,"早莺","新燕""浅草"……让我们觉得眼前浮现的就是一幅初春美好的图画。

白居易真够幸运,他能领略如此美景,当然,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对生命的热爱,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打动,所沉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他不能自己,以至于流连忘返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亦看不够。最爱湖东秀丽的景色,看也看不够,更有美丽的白堤笼罩在绿色的杨柳里。白沙堤又称沙堤或断桥。西湖三面环山,自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诗人由对春景的特写一变而成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完全陶醉于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这首诗可谓景中寓情,勃勃生机的初春让人恋恋不舍,不知不觉中被诗人那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打动了。套用清代方东树(《续昭昧詹言》"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象兴"正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意象,或者是形象化的语言。正象此诗的"几处""早莺"新燕"浅草"等连贯的形象性语言,让读者沉浸在"象"中,沉浸在美丽胡春光中。全诗从"孤山寺"起,"白沙堤"结,春景随行而逐渐展开,情感随景而越发浓厚,春景,春意,春情,浑然一体,水入交融。

【参考文献】

钱塘湖春行 篇4

那是一个由南、北两湖组成的地方。湖中有长堤横贯。它背山面海,冬暖夏凉。湖光山色两相映衬,无不使人赏心悦目,留连记返。

一踏进南北湖,欢迎我们的是一排排青丝摇曳垂柳。那挂满碧绿翠芽的柳条随风飘扬,就像见到了好朋友似的。不知不觉中汽车在南北湖山庄停下了……

根据南北湖社会考察安排,我们去考察目的地是鹰窠顶。我们沿着中湖塘,经过明星亭,领略南北湖自然风光,深吸着春的气息和花的芬芳。只见湖周围高楼叠起,山势蜿蜒多姿,层峦叠翠,湖水平静、细波粼粼。绕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逶迤而上,路边密林森森,仿佛隐隐约约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山路伸展着,踩着随处蔓延的竹鞭,经过一片片竹林,走过一堆堆嶙峋怪石。上午十点多我们来到了谭仙岭。在潭山岭俯瞰古城堡,条石彻筑的城墙,蜿蜒在青山环抱之中。箭楼上那青瓦覆盖的飞檐好似刚从天际飞来的一群灰鹤在此处小憩又好似历史慢慢推进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鳞片,每一片青瓦都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经过一个上午的艰苦跋涉,我们最终到达了考察目的地DD鹰窠顶。远眺南北湖,群山倒映在平静的湖水中,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泛起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水又恢复了平静。这优美的景色在我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咔嚓”声中拍下了这难忘的一瞬间。

钱塘湖春行原文范文 篇5

[关键词]:保护; 延续; 规划; 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 G322文献标识码: A

研究背景:

概况:湘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南部,隔钱塘江与西湖相望,地处“三江一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发展轴上。交通便捷,杭州绕城高速、钱江一桥、三桥和四桥近在咫尺。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是1995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

历史变迁:据史书记载,湘湖成湖于4000年前。随着历史变迁,人口逐年增多,湖面多被生产利用而成为水田。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为消除农田的旱涝灾害,当时的萧山县令杨时带领百姓筑堤围湖,将大面积谷地改造为蓄水湖,当时水面积约为24.7平方公里,因湖景宛若潇湘,故名“湘湖”。

后来,人们因从事水田种植、水产养殖等生产活动,使湘湖的水利功能逐渐萎缩,泥沙淤积,湖面缩小:更由于砖瓦厂取土烧砖,使得湖体千疮百孔,最终只剩下残存的数个池塘和河道。

湘湖新颜:2003年,当地区政府作出“圆梦湘湖,还湖与民”的重大决策,成立了湘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负责实施湘湖保护与开发工程。从2003年至今,十余年间,湘湖保护与开发工程先后实施了一二期工程,分别于2006年4月与2011年9月建成开放。目前,建成区块总面积已达到18平方公里,其中恢复湖面面积3.2平方公里,拥有湘湖景区、极地海洋公园、东方文化园、杭州乐园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截至2013年底,湘湖景区共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已荣获中国百强旅游景区、中国休闲旅游目的地等美誉。已成为本地区推动旅游发展的核心板块,成为了杭州乃至长三角地区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一匹黑马。

在实施湘湖保护与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承“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原则,总结十余年的景区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经验,我认为,湘湖今日的成就得益于以下五方面的坚持:

一、传承历史,坚持可持续发展

湘湖悠久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历史遗存,也留下了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多个元素,这些都是延续湘湖历史的重要因子。

1、挖掘人文历史资源,增强景区文化底蕴

度假区管委会除了有专门负责建设、日常管理的机构外,还单独成立了湘湖文化研究院,专门负责景区内的文化研究。我们拥有两大重量级的文保单位,跨湖桥遗址(部级)和越王城遗址(省级)两大文物保护点,通过建设遗址公园,使之与湘湖的整体环境融为一体。(跨湖桥遗址中挖掘出的独木舟距今约80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独木舟,越王城山记载了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的奋斗史。)

2、历史印记、场地信息通过景观再生,赋予了新的生命

我们通过保留一部分有历史印记的老宅,并将一些原有村庄中的老宅、古树、池塘、老井等作为景观再生的构成元素保留下来,如将老宅整修作为茶室和展览馆等,将砖窑见证湘湖历史变迁的工业遗存也选择性地加以保留展示,这样做既保护了地域特色,又使历史印迹得以延续。

我们还利用一些原有的地名来命名新的景观和设施,如窑里坞码头、下孙文化村、湘浦观鱼,使曾经属于这块土地的名称仍然向未来延续,也使得这些地名得以再生。

3、传统的民俗与景区的节庆活动策划相结合

对原有湘湖地区的民俗项目,如灯会、花朝、赛龙舟、包粽子等进行策划,根据时令节气等,常年策划了一系列节庆活动,这样既集聚了湘湖的人气,又使逐渐淡化的民俗在湘湖景区得以延续,得以繁衍生息。

二、保护为先,实施统一科学规划

好规划是景区发展之本,我们始终从统揽全局的角度、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编制规划。湘湖自启动保护与开发之日,就着手编制了《湘湖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和《湘湖修建性详细规划》。一、二期工程的实施也基本围绕这两大《规划》展开。虽然由于受到《土地利用规划》、行政区划范围不一等现实因素制约,部分项目的实施还是与原先规划存在偏差。所以凭借争创部级旅游度假区的契机,我们正在修编新一轮《湘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在新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凸显规划的引领性与可操作性,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规划来绘就今后湘湖建设的蓝图,以规划来指导景区的设计与施工。

保护为先。我们通过规划来加强对度假区范围内建筑风貌、景观营造等方面的引导,并通过人大常委会出台了相关的度假区保护管理条例,禁止新建、扩建同度假区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原先有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都按规划进行改造,影响严重的坚决拆除;对招商项目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尽力保护好度假区范围内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体现生物多样性;加强对度假区内的文物古迹保护和非物质形态文化的保护。

三、修复水域,构筑良好生态系统

水是湘湖的魂,环境是湘湖的品牌。所以要做好水的文章,经营好这份得天独厚的环境,我们责无旁贷。以环境提升形象,以环境引巢入凤,是我们一贯地坚持。

所以在规划之初,我们就将修复水域,保护湘湖的生态环境放在重中之重。我们通过规划,将湘湖水域向两侧山体深入,使山与水相连,再现古湘湖山水相依、山环水抱的自然风貌,通过规划,筑堤修岛,丰富景观层次,增加游览线路。

湘湖是萧山的备用水源,通过水闸控制,定期从钱塘江换水,实现与钱塘江的连通。通过对周边村庄、企业进行截污纳管,对污染企业进行搬离等多种手段,全方位确保湘湖水质。所以虽然到目前为止,湘湖的水域面积只有3.2平方公里。湘湖的水从水源上看,一部分来源于钱塘江,一部分来源于两侧山体汇水,但从水质检测的数据分析,湘湖的水质明显要优于钱塘江。这就说明,湘湖的水环境依靠良好的植被条件、丰富的水生植物等,水质得以净化,自身良好的生态系统得以建立。

当然在修复水域的进程中,我们也走过弯路。我们在筑堤修岛,过程中,为更好地体现亲水性,多处选择浅坡入水,松木桩驳岸。事实证明,虽然湘湖是内湖,常水位是4.5米,但流水对自然驳岸的冲刷、侵蚀还是相当严重,局部驳岸内水土流失严重还出现下陷。所以在后来的提升改造和今后的设计施工中,我们还是根据岸线所处的不同位置来采取适合的驳岸形式。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追求师法自然、胜于自然的景观效果。

四、锦上添花,营造天然绿色博物馆

在植物配置中,我们坚持适地适树、强调常绿与落叶配比,注重乔、灌、草层次搭配,突出季相变化。在景观节点和重要入口处,还强化了观花观果类植物的配置,以植物造景来营造大环境。同时在植物种植上我们还强调成片种植方式,到目前为止,湘湖的梅园、二月兰观赏区等已形成一定规模,每年开花时节吸引无数游客观赏逗留。所以在今后的植物景观设计和施工中,我们还应加强成片专类植物观赏区的设置,通过扩大专类观赏区域,增加同种类不同品种方式,以达到延长观花期,增强观赏效果的目的。

在分析湘湖区域山体植被覆盖良好,但秋色叶树种偏少,季相变化不显著的背景下,我们在保护现有山体植被资源的前提下,对废弃的茶园地和局部林相做出调整的规划调整,补植春花树种和秋色叶树种,形成春花烂漫、秋叶绚丽的山林景观。通过林相的逐年改造,完善丰富林地的生态结构,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增加季相变化。

湘湖良好的植被资源对改善湘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湘湖不仅是萧山城区的天然氧吧,也为杭州、萧山市民创造一处充满生机的、“活”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自然博物馆。

《钱塘湖春行》赏析 篇6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本诗描写诗人最爱春天在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的白沙堤上行走。澹澹的湖水就在脚边,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脸上,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像在梦境、在仙境。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赞美西湖的春色,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钱塘湖春行原文范文 篇7

2004年6月22日 湖南省株洲市

解说:2004年6月22日,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红旗南路派出所接到市局110指令,有人持***在建行320分行开户。

凌建明 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红旗南路派出所所长:根据一线民警跟我们汇报的结果,我们所里面侦破小组认定,有可能是一起制卖假的证件,或在外面行骗,把资金打到银行,以虚***提取为目的(的案件)。

解说:然而在对该案的进一步深挖中,办案民警发现其中有着许多蹊跷,嫌疑人黄南春不仅持有多个***,而且还有着许多头衔,如中华民族资产解冻大业的重要参与者,某中央级报社记者,还有许多中央各部委的文件。由于犯罪嫌疑人黄南春情绪波动很大,因此记者无法采访到他。

凌建明 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红旗南路派出所所长:他(黄南春)一直认为,他是国家工作人员,我们藐视他,会要遭到撤职,甚至遭到被杀害的危险。

解说:当警方检查到黄南春的一份资产解冻名单时,黄南春开始紧张了。

凌建明 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红旗南路派出所所长:(我们和黄南春)进行争夺,是我们的三个民警压着他,从他手上夺回来的,(他想要撕毁)这个名单,我们把这些检查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清理出来,他唯独对这个反感,实际上那个名单是撕坏了的,我们的民警把撕坏的名单再拼起来。

解说:在这个有着45人的中华民族资产解冻名单里,对资产解冻有贡献的人员,进行了明确的奖励制度,特级45万美元,一级30万美元,二级20万美元……其中,名单里一个叫张书陶的人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2004年7月2日晚

解说:2004年7月2日晚,湖南省株洲市菏塘分局红旗南路派出所民警根据黄南春所提供的线索,在一出租屋内将张书陶抓获。

犯罪嫌疑人张书陶:贵州省农民。经审讯,张书陶自称是张作霖的侄孙,他不仅有制作精良的文书、凭证,而且声称在美国花旗银行有5亿美元的存款。

犯罪嫌疑人 张书陶: (你父亲和张学良是什么关系?)他们是一家人,一个(张)姓的,不是亲兄弟,是过去的绿林中的好汉,结拜的兄弟,是这样的情况。

解说:张书陶还给警方讲述了一段离奇的故事, 他说1923年,军阀张作霖在美国花旗银行新加坡分行存有5亿美金,并将这笔巨额资产转赠给他的侄子张学和,解放后,张学和的儿子也就是张书陶本人,就顺理成章地拥有这笔遗产的继承权。张书陶告诉警方说,为了取回这笔遗产,他四处奔走,寻求民间资助,以求尽快找回遗留在民间的取款凭证,张书陶许诺说如果有人愿意出钱资助他,事成之后,将会有100倍的回报,张书陶还向警方展示了已经找回的部分取款凭证。

凌建明 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红旗南路派出所所长:这些东西是存单上33件之一的东西和这种铜片,以及开锁的(钥匙),这是六把锁,有六把锁要开,还有六枚公章,就是这些章要盖齐,方可从美国花旗银行(取到钱)。当时他讲里面还缺有三块(铜片),要民间的人出资,要民间的人去寻找。

解说:周先生是民间寻宝活动的成员之一,他对张书陶的故事,坚信不疑,并且积极参与到了所谓的“民族资产解冻”活动中。

受骗人 周先生:(他们说)有一个国宝,是一个老板,能够给株洲很多人带来很多财富。

记者:(当时他给你看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受骗人 周先生:看到了实物 存款单 取款单 说明书 正票 副票 还有什么章啊?

记者:(这些东西是什么做的呢?)

受骗人 周先生:他说是九种金属做的,但是这些东西,当时我们是分辨不出来的。

犯罪嫌疑人 张书陶:(寻宝)像一个美丽的传说,传得活灵活现的,我只是说真话,不是说假话,传的活灵活现的,但何人能说得清呢?没人说得清。

主持人:自称是张作霖后代的张书陶,是否是“名门之后”,是否真的拥有花旗银行五亿美元的存款,这个听起来天方夜潭的故事让人颇感迷惑,警方经过周密的调查,终于发现了这个寻宝故事的真实出处。

解说:关于民国时期,贵族、军阀将巨额资金存入美国花旗银行的传说,其实在解放以后,就有多种流传版本,其中真真假假,也无法说清,而其中最有影响的应该就是一位叫金娣的老人,向花旗银行追讨2.5亿美金存款的事情,其中的情节与张书陶编造的寻宝传说如出一辙。

解说:2004年3月份,由北京大学75岁高龄的资深教授、翻译家颜品忠先生主编的《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一书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首发式。 而这本书引起关注的原因,就是因为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离奇而又神秘的藏宝故事。

解说: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贵州省军阀、贵州省原主席周西成将自己的黄金、现金、实物等价值2.5亿美元的财产,以18个人的名义分别于1927年3月3日、1928年5月13日、1938年10月14日,存入了美国花旗银行在新加坡的分行,作为其机要秘书的金娣为18人之一。经过连年战乱,最终金娣成为了这笔遗产的惟一继承人。

解说:从1990年开始,金娣老人便开始办理取款事项,她的委托人邵连华所提供的存取款文件为一正三副,使用黄金约8公斤。除金版外,还有银版、丝版、五色套印纸版等,共计100余件。黄金版文件上的女人头像就是此款保管人、时龄33岁的金娣。制造这些文件的版费,更是大于黄金的价值。

解说:然而,美国花旗银行至今都没有承认有过这么一笔存款,人们也开始对藏宝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同时,金娣等人的提款也并不顺利,其人邵连华先生也曾公开宣称将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但是事情至今都没有得到解决。

主持人:也就是在1990年,贵州人张书陶就将这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寻宝故事,经过自己的精心加工,演变成了他们“张氏家族”的遗产神话。在这个神话里,张书陶需要更多的人来充当角色。因此,所谓“民族资产解冻大业”也就应运而生。

解说:许多希望一夜暴富的人都参与到了“巨额资产解冻”的资助行动中,他们当中有生意人,普通老百姓,甚至国家工作人员,他们对此都深信不疑。与此同时,一个叫“梅花三党暗杀组织”也开始被广为流传,对于影响资产解冻的人,他们将会采取暗杀行动。

谢永忠 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副局长:他们是从90年代初开始行骗,而且可以讲公安机关在这件事上,公安也是多次接到举报,但是都是因为证据不足,让他们逃脱了法律的处罚。

解说:犯罪嫌疑人张书陶在十余年的行骗生涯中,找到了一种自我开脱的高招,利用一些无据可查的骗局,欺骗那些发财心切的人们,同时,张书陶也将骗术心理运用到反侦察上来,与办案民警玩起来了迂回战。

解说:据办案民警介绍,张书陶的作案道具非常多,大部分都是他用以证明自己身份的照片、文件委托书,以及多不胜数的有关花旗银行的存款凭证,包括30多枚的金黄色铜牌,六枚玉质公章等,而正是因为警方完整地收集到这些证据,才让张书陶的惊天骗局得以揭穿。

凌建明 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红旗南路派出所所长:根据我们检查到物品,进行现场演示,将制作的这个东西,以及他讲的,银行里面可以提款的这个东西,我们把它技术处理以后,将这个撕开,现场演示给你们看,这是一层层贴起来的,用胶水粘起来,就是用这种做原材料,根本不存在(铜牌)。

解说:张书陶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终于低头认罪,讲出了事情的真相。

犯罪嫌疑人 张书陶:(铜牌是)我们从四川买回来的,当时讲的是二十万,我们两个人拿了十二万。

记者:(一共有多少人交了钱给你?)

犯罪嫌疑人 张书陶:我自己心中清楚记得的,可能没有二十个,

记者:(总共拿了多少钱?)

犯罪嫌疑人 张书陶:我全部个个都写清楚了,哪个几千,哪个几百,我都写了,都承认了。

记者:(最多的给你多少钱?)

犯罪嫌疑人 张书陶:最多的是杨厂长给了3万块钱,不是我一个人(拿了)是三个人。

主持人:张书陶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自编自导了一个瞒天过海的骗局,他所依据的法宝,其实就是那一段无法考证的历史和拙劣的故事。虽然张书陶已经落网了,但是,很多受骗者依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受骗人周先生:(当时,他们给你说的时候,怎样才能把遗产拿出来?) 要通过海外的老板,或者是财权,或是先垫一部分资金,或则是先到那边去查询,或打一场官司,通过打官司,才能把这笔款取出来。 (说到这份上,就是说需要筹资?) 对,要筹资,也非得通过国家才能取到这笔款。

解说:为了联系到更多的受骗人,记者试图通过电话约见其他人,然而,他们似乎都有难言的苦衷,大部分人都不愿谈及此事。

凌建明 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红旗南路派出所所长:(根据他(张书陶)的交代,大概在株洲这一带投资大概多少?)有六七十人 (涉及的金额大概有多少?)涉及的金额要看怎么算,不是说他自己获取的金额,因为他是骗取这些人的钱,去从事这个(资产解冻),但是他获取的金额,我们认为也就是三十多万,是直接获取的。(因为这个事情,可能耗费多少钱呢?)那目前无法估计。

解说:凌所长告诉我们,张书陶一案中,许多的受骗人现在都无法查证,除了有些受骗人到现在都还相信这个神话以外,更多的人都是受到了威胁。

凌建明 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红旗南路派出所所长:他(张书陶)就讲有九个几号几号令,有九个人从事了这个暗杀活动,并且炫耀这个人武功、掌功多高,并且还讲,这个掌啊它不用靠近你,就可以对你实施侵害,很多受害人有可能有畏惧心理。

解说:2004年7月7日晚上,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曾经受骗的李先生,在株洲公园,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受骗人 李先生:

记者:(像您这样受骗上当的人,在株洲是不是很多)

受骗人 李先生:在株洲很多,

记者:(大概有多少您知道吗?)

钱塘湖春行 篇8

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绿云碧波掩映下,处处风景如画,渗透诗情。乘舟湖上环行,繁华的城市逐渐远去,回望这一面城,眼帘中浮现无限的诗情。建设部一位专家曾言:“东望绿荫浓密处,层楼错落是杭州”。他特别强调“是”杭州,那是中国的第六大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它越来越“是”了。经过一系列的环境整治、直至背街小巷改善,保护、发掘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链”,塑了像、立了碑、上了墙。走在大街小巷,脚旁开遍绚丽的鲜花,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处处渗透诗情。

环湖北行,首先看到一古亭,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建的圣塘闸,把人的思绪拉回到千年以前,进入诗人留在壁上的《钱塘湖石记》和“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的诗句中。再由北往西,一组古建筑突入眼帘,9D。多年前坡老先生在这里泼墨写下《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西湖的雨景如此奇丽!坡翁醉得多么浪漫,写得多么豪迈!

前面是断桥,看到那个亭子,《白蛇传》里的故事就会在脑海中浮现。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但这里又是流传了800多年的“西湖十景”之一。自古以来,桥上残雪被赞为奇特雪景。至于“断桥不断”被称“两湖三怪”之一,也是因唐代诗人张祜有句:“断桥荒藓芜”,使本名“段家桥”成了“断桥”。

断桥东往白堤,古称白沙堤,白居易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他边行边吟,在这里抛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隔湖望北山,山下那条街,形形的近现代优秀建筑,犹如凝固的乐章。

苏堤,是诗人的堤。坡创造了这一佳境时有诗:六桥横截天汉上,南山始与北山通。这确是一条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堤,是春天和花的世界,堤上间植桃、柳,相映生辉。八百年来,“苏堤春晓”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晨雾中,从湖上最能欣赏到轻纱笼罩下:“长堤如虹,烟柳似云、万紫千红”的旖旎风光。她是晨妆中的西子。

透过苏堤,隔湖望见杨公堤,这条500多年前的“小新堤”,经过修复,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连绵着茅乡、郭庄、于祠等等渗透诗情的景点。

灵隐、三竺、五云山、六和塔、虎跑、龙井……那里有数以百计的名胜古迹,瑰丽、神幻的风景,悠久、深邃的文化内涵,有多多少少动人的诗,等你去探索、寻求。近处西湖南岸,沿湖遍植垂柳,柳丝如帘,春风吹拂,碧浪翻腾,浓荫深处莺声呖呖。这是西湖十景中的“柳浪闻莺”。

从“柳浪闻莺”两侧及背后伸展,本世纪初开始了西湖南北东西全方位的环境综合保护(整治),无数景点如明珠出土,参选2007年“三评西湖十景”的景点就多达百余个,个个都渗透诗韵,足够人们去探索、寻觅。

《钱塘湖春行》赏析 篇9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

钱塘湖春行 篇10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3、赏析: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