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最新九年级语文备考计划(精彩4篇)正文

《最新九年级语文备考计划(精彩4篇)》

时间: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最新九年级语文备考计划(精彩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九年级语文备考计划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文学常识

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2.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3.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3.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四、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2.“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

3.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4.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5.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6.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7.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8.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五、情感升华,拓展迁移

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六、写作特色

1.强烈的抒情性

作者在诗中的抒情是真挚而强烈,虽然不仅直接喊出自己的激情,如“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而且用了一些充满激情的迹象,来表现情感,如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这些意象都包含着热烈的情感,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

2.用词准确生动

“ 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揉”字让人联想起春风如同母亲温暖的手,揉了揉你的秀发。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一个“燃”字,极富动态感,鲜活的表现了花儿盛开时,如火焰般热烈的情态,很有画面感。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七、小结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孩子写的一首赞美诗。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九、板书设计

我 看

穆 旦

自然的谐奏——生命

生命的静流——希望

与自然合流——新生

九年级语文备考计划 篇2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到上周为至,初中三年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为搞好明年的初三会考及中考,为系统地复习好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强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特制定该复习计划。

一、分册复习

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理解:

1、复习重点: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记忆。

2、复习难点: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联系与区别。

②了解其基本的文学知识,如,记叙文的要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议论文的结构等,以此落实到一至六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的重点语段的阅读和理解。

3、复习目标:①掌握其它文学体裁的常识,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神话、诗歌、戏剧。

②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侧重于一些名人大家,如鲁迅、唐宋八大家等。

③分册复习是对教材的忠实,针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和必要,我们一册书一周,约六周(一个半月),每册复习完成之后,辅之以选择的题精练。

4、注意事项:针对三班的同学,在以上复习的基础上,选择大量的题加强训练,在知识的运用上加深加宽。

二、专题复习

(一)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于课文分成五大类,进行专题复习,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大概用时四周)

1、记叙文专题复习

2、说明文专题复习

3、议论文专题复习

4、应用文专题复习

5、古诗文专题复习

(二)作文指导(大概用时一周)

了解说明文、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模式,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审题,正确地选材、立意、结构文章,板书正确,为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为使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且成绩较好,必须重点落实第一、第二阶段的复习总耗时约二个半月。

三、模拟冲刺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又特别是三班,应多发试卷让学生大量练习,增加见识,提高心理素质,沉着应考。教师必须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增加考前的观场感,让学生能不燥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花时约半月。

四、作文训练

侧重于名篇,摹拟其谋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

举行写作知识的讲座,让学生做到有写的东西,下笔能心中有数。

找一些典型的写人、叙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基本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猜题、押题,打独钉子

再次落实一些名篇的阅读理解,辅之以大量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坚决杜绝白卷现象的发生。

九年级语文备考计划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习重点

1、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法指导

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

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这就是人类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诗人穆旦在《我看》一诗中写到:“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将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怎样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穆旦,去读一读这首诗吧!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著名诗人和翻译家。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文。1949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红晕(yùn) 凝望(níng) 忧戚(qī)

枉然(wǎng) 飘逸(yì) 摇曳(yè)

2.理解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丰润:指丰茂滋润。

环节二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情感。

2.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环节三

一、朗读诗歌,感悟诗境。

1.诗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请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我所看:大自然的美

我所思:人生的意义

2.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怎样的图景?

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3.第三、四节诗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折?有什么作用?

眼前美好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忧思,不由心生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过,鲜活、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如何不叫人悲哀?

作用:即景生情,是作者诗情的缓冲,也为下文浪漫、潇洒的抒情蓄势。

4.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既有“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潇洒、快乐,又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忧戚。

二、再读诗歌,赏析语言。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揉”字得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吸入”写出平展翅翼的静鸟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

3.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欢笑是生命的永恒旋律,如同大自然的美好。

4.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熄灭”也是一种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盛开一样)。

三、归纳写作特点。

这是一首优美、流畅又略带伤感的生命之歌。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体现无遗。

1.意象大气而深远。

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第一节写风、草地,从面前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大地。第二节与天空、晚霞、飞鸟,由天空到大地,用词典雅高明。

2.抒情明快而酣畅。

在美好自然面前,诗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抒情明快,不见一丝悲伤。激情与理性的融合,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和美感,而且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体验。

环节四

文章主旨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由衷的咏赞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索。

板书我看:自然之美

我看 欢乐与哀愁是永恒的旋律

穆旦我思:人生意义

环节五

阅读穆旦的《春》《诗八首》《青春》,感受其诗的特点。

九年级语文备考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新课改的理念,通过复习,力争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使每位学生获得长足进步,力争在20xx年的中考中,及格率、平均分和优分率各方面都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分析命题依据,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中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以教材为依据,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拔高优等生,促进中等生,帮扶差等生。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考试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4、递进复习,讲练同步。

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分册复习(月日——月日):全面复习课内篇目和相关知识;二、专题复习(月日——月日);三、模拟冲刺(月日——月日);四、梳理调整(月日——中考)。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以学科为平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