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精彩6篇】正文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精彩6篇】》

时间:

《于丹趣品人生》整本书读毕合实,仿佛是欣赏了一首“名诗名句”的串烧,有如一餐由诗、词、歌、赋、寓汇聚而成的经典古文饕餮盛宴。阅读中,我屡屡心生羡慕,于丹如此的美文满腹,信手拈来,深谙古人智慧与情趣,她该是享尽了怎样的快意人生?之后的“茶之味”、“酒之品”、“琴之趣”给了答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精彩6篇】,仅供借鉴。

《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1

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都想快起来,快一点成功,快一点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事实往往会相反:你越是着急,事情越是做不好。——要允许自己慢慢来,才能重新上路。

慢下来,需要把“心”松下来。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武士,路过一间弓箭坊,看到橱窗里有一张很耀眼的弓,绷得紧紧的,弦上架着一支箭,从木质到雕花,一切都符合他理想中的完美之弓。武士立刻冲进店里,对老板说:“我要买橱窗里的那张弓。”老板说:“抱歉!橱窗里的那张弓是样品,不卖,能卖的都在墙上挂着呢,你去挑吧!”武士四周看了一圈,发现墙上的弓都不漂亮,松松垮垮的。他对老板说:“我多付你一些钱,请一定将那张样品弓卖给我!”老板笑着说:“你知道什么是样品吗?样品不过是摆个漂亮样子,它二十四小时都绷着,看似有力,其实早已没有韧性了。你觉得这样的弓还能使吗?真正能用的弓,都是松弛的。松弛是一种函养的状态,能让弓弦保持着柔韧。”

当今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心何尝不像一张拉满的弓,时刻准备着射箭?富士康的连续跳楼事件,就是超负荷、高压力下的结果。我们需要端正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创造机会去看看风景,让心松下来。

慢下来,需要把“境”顺下来。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面临逆境。我们是被逆境压倒还是在逆境中成长?胡萝卜生的时候鲜鲜亮亮、有款有型,可在沸水煮上一段时间,就成了烂糊糊的一摊胡萝卜泥。而一把干茶叶,投入沸水之前,形状最难看,分量也最轻,而在沸水的煎熬下,那些干燥的、皱巴巴的叶子,变得滋润、丰美、舒展了。同时,也将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浓香的茶汤。逆境,也是上天的一种馈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使人成长。

慢下来,就犹如攀登高峰时的“歇脚”,不但能远眺山下的风景,更为攀登更高处储备了力量。

慢下来,并不意味着放弃目标,或者对所有事情慵懒以对,它是一个调整的过程,更是一个积蓄的过程。

慢下来,更能激发对生命的热爱。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苦短,何不慢下脚步去感受亲情、欣赏风景,何不换一种生活方式,多一点意趣、一点闲情,用心去感受生命,热爱生活。

慢下来,更能体现自我的真性情。运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自身的修养。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厚道一点;做事坦荡、刚正不阿,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慢下来,更要激发勇气和活力。量子基金的发起人索罗斯办公室墙上有一句名言“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在生命的飞腾和超越中,迷茫时有发生,我们要激发勇气,去敢于冒险,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相信无论什么结果,经过理性的思考后的抉择,都是内心的成长与力量。

慢下来,然后更勇敢的前进吧。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2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道“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弹琴彰显生活简单,读佛经透露生活悠闲,内心宁静。其实这些仅代表着一个现在人们一生追求的东西——幸福!

一个人,只要拥有个好心态,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那他的生活便是幸福的。其实幸福很简单,但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不愿意放弃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不愿放弃金钱利益,为了虚荣而活着。这样的人,一生追求幸福的路必定会很累很累。

而往往,当这些人累了的时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借酒消愁”,而他们却不知“举杯消愁愁更愁”。

于丹在《趣品人生》中写到过清代大戏剧家李渔“且停亭”的故事来阐述她对人生的理解。我想于丹写《趣品人生》这本书的意义是想在忙碌的生� 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人生就像品茗,开始会苦一阵,但不会苦一辈子。

生命绝非一帆风顺的旅途,每一次不幸的遭遇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礼。要么,在痛苦中一蹶不振,放弃希望;要么,把痛苦踩在脚底下,活出崭新的自己。

我想起“中国达人秀”的刘伟曾说过的一句名言“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于丹通过讲述琴酒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很有趣,不妨学习古人的意趣,在抚琴品酒饮茶里趣品人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3

于丹在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于丹选取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个人都能够触摸到的载体。这些载体无关物质财富,又十足中国式,自成一套仪式,能够让每个人找到一种心灵寄托。

为此,于丹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

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我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好处。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好处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

那么,我们究竟就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我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我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我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中哲理性的语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走到山水之间,才能够感觉到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这些精妙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4

几年前 读过于丹的《于丹趣品人生》, 我就对于丹心生敬仰,现在我 读 她的 《于丹趣品人生》 ,同样如沐春风, 对茶、酒、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茶、酒、琴也不例外,单说酒这东西,可真是许多人眼中的宝贝。就我们所知道的诗人,像李白、杜甫等都对酒爱不释手,酒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古往今来,许多生意事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当然,一些的龌龊事也是在酒桌上完成的。著名的“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净无为,倜傥洒脱,名士风流总带着些微醺甚或酩酊的味道,有人以酒赋诗,有人借酒浇愁,而阮籍与众不同,他以酒避祸,开了以酒逃避政治的先河。当时,司马家族已实际控制了曹魏政权,但阮籍心属曹魏旧营,对司马氏的专权心怀不满。但是他却力不从心,只能逃避。曾经,司马昭给自己的儿子提亲,相中了阮籍的女儿,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晋武帝司马炎,阮籍不能推阻,不能逃离,能逃到什么地方去呢?唯一的地方就是酒里。

每当提亲的人上门来,就发现阮籍喝醉了,不省人事,只能打道回府,如此就醉了两个月,因此提亲之事就此搁下了。我们可以体会到阮籍醉后的痛楚,这样做只能对肝不好,但有什么办法呢,有谁会愿意这么做呢,为了能逃离政治,这是唯一 适合的方式 。经常,阮籍独自驾马车,率意而行,走到山林穷尽处,痛哭而后折返。阮籍心中的愁苦又有谁能理解呢?在他的诗中,在他的琴音中,在他的酒中,都有满怀一腔热情却郁郁不得志的逃避。可想而知,小小一杯酒也可以是归隐之处。 再说这茶,也有关于它的茶诗,最著名的是唐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若喝茶时有卢仝清风生两腋的意境,人就能放下俗事如登仙境一般享受。要看这古人泡茶的功夫真可谓是洒脱,茶经过太阳的晒晾,再通过适宜温度的水的浸泡,蜷缩的茶叶伸展着自己久未张开的臂膀,释放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也许只有通过精炼的茶叶才能造就这样的香味吧。 很早就读过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情节了,对琴这种高雅之物顿生敬仰之情,只不过现在对琴又有更深的理解了。诸葛亮用什么退兵?

他命人将所有的军旗都收起来,然后把四个城门都打开,再让士兵装扮成老百姓洒水扫街,自己则身披鹤衣,一个人端坐城楼之上,手抚七弦琴。那份散淡,那份镇定,让司马懿止步不前,心生疑惑,认定城中必有雄师埋伏。背倚一座空城,眼前万千敌兵。一个人心思凝定时,琴中便可传递出磊落和从容,琴声即心生。 酒、茶、琴等都是工具,都是手段。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感受真正的人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5

这本书分成茶、酒、琴来介绍,根据于丹自我的理解和体会来描述一些看上去无用的事,其实,这也是在写人生。生活是很复杂,但永远要有闲趣,要有美。

你有没有想过工作、学习之之后弹一会儿乐器?在闲聊时喝一小盏茶?在晚饭后自娱自乐地品上一杯小酒(或喝一点儿酒酿)?也许没有吧?每一天都循规蹈矩,每一天都在繁忙地学习、工作,每一天都在毫无好处的事中浪费时间,那么,你会变成一个机器。确实,我们需要放松一下,大城市里的人,如上海人走路都比别人快许多,谈何生活?

茶,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人在草木之间”。喝茶,大家都会;品茶,品出它的滋味,你会吗?就应不会的。此刻更多的人把饮茶当作解渴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酒呢,此刻成了一种应酬,哪里会好好品尝呢?摘仙人—李白有一篇诗中写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顷三百杯。”真是体现出了一种豪情海量。琴,十分雅致,我也在学琴,我总觉得琴能心旷神怡。音乐之美,是任何人无法抵抗的。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生活中并不是没有快乐,也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6

一口气读完整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那金圣叹的三十三则不亦快哉。

于书斋前,拔去垂丝海堂紫荆等树,多种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夏月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这些体验很稀奇吗?想必不见得,但为什么我们却很少有这一份微小感动了呢?

我们缺少了一颗感动的心,喝茶喝的不是茶叶的好坏,饮酒也不在于酒的浓淡,弹琴不在乎你琴艺的高低,只要你有一颗活着的心,在用心品茶,用心饮酒,用心抚琴,便是好的。

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白岩松在他的《幸福了吗?》里面曾写到过墨西哥的一个寓言,说一群人在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问:“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说:“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以前,古人能够用一个时辰来品茶,跋山涉水几个月只为去见一个朋友,花很长的时间期盼一封信的到来,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享受一种名为等待的幸福。而此刻的我们,用各种速溶饮料代替了茶水,只要上网顷刻之间便可得知对方的消息,太简易的过程,让我们少了一份珍惜,不再会静下心来感受那每一份微小的感动。不再生活着,而只是活着。

渐渐的,“忙”成了一个习惯。不再停下脚�

所以,在一段时间的忙碌以后,我们需要出去走走,走到山水之间,在不经意间,收获一些微小的感动,叹一声“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