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学校读后感【精选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是细致的小编阿青给大家分享的15篇甲骨文学校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甲骨文学校丝绸之路历险记读后感 篇1
看着甲骨文三个字,一看到或听到,相信大家一定也会觉得它像历史书一样枯燥乏味,索然无趣。
出于好奇,我还是捧起书“啃”了起来,当翻开第一页时,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已向我招手。主人公悠悠、田田和小布丁赫然发现,陕西汉中出土的汉代彩棺上刻着他们仨的画像。为了查明原因,三人凭借一颗神秘的“蜻蜓眼”玻璃珠跟着他们穿越到了汉朝。在草原上结识了新朋友张绵,他的父亲正是被汉武帝派出西域的张骞。而此时的张骞已被困匈奴多年,一起帮助他摆脱匈奴的监视,踏上了出使西域道路的征途。在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奇人怪事,控制快乐的哈哈大王,在忘忧城误喝忘忧水,只有一个眼睛的独目族,会说话的骆驼……他们精诚团结、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张骞带领一百余人过五关斩六将开拓了后来的丝绸之路,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人物,一个接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件加一件惊险的事情……深深地吸引着我一口气看完整本书。我被张骞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所震撼。团结合作是一个团队必须具有的法宝,在集体活动中只有把劲儿往一处使才能获得胜利。让我想起这几年新冠疫情,在政府各部门的指挥下大家齐心协力做好隔离和防护,成功遏制了疫情的扩散,给了我们一个安全幸福的大环境。凡此种种力挽狂澜,众志成城,都令我感到热血沸腾,这一片赤子之心让我觉得生在华夏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以后我不管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多请教老师同学,针对疑难点要搞明白,更要学会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不限于书上的知识,平时也要多积累,关键时刻才可以发挥所长,学会与别人合作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最终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怀揣这份赤子之心,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能够排除万难,阔步前行!
甲骨文学校读后感 篇2
华夏五千年,中国的历史让我深深着迷,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套书叫《甲骨文学校》,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叫《大明紫禁城》,这是一本有点神话色彩的小说,它讲的是有一只会说话的蟋蟀,带着三位正在参观故宫的小朋友穿越到了明朝年间,他们逛遍紫禁城的各个角落,体验了当时的风俗,吃了很多美食,还听了茶馆里的评书,沿途看到了紫禁城的建筑结构……
读了这本书,我仿佛也进入到了书中描述的紫禁城里,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紫禁城雄伟的全木制建筑、富有想象力的神兽木雕、金碧辉煌的宫殿。在我还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带我去过北京的故宫,回想起那些真实存在的建筑在结合书里的介绍,感慨古代工匠的手巧,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火烧圆明园那些屈辱的历史。
现在的中国已经慢慢变得强大,我们能够抵挡外界的侵害,我们在军事文化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有了战斗机、导弹、航空母舰、卫星、宇宙飞船……我们有了与外国对抗的实力。此外,我们举办了2008年的奥运会、2021的冬奥会、我们还将要在杭州举办亚运会,这都体现的我们国家的强大。
作为杭州亚运的小主人,我们应该多了解中国的历史,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介绍杭州,让他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家。为了这次亚运会我们的建筑工人还建造了很多精美的体育馆和亚运村,把杭州建设的更加美丽,提升杭州的国际知名度,让杭州也像小说里的“大明紫禁城”一样的繁华。
关于甲骨文学校读后感怎么写 篇3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预习检测】
1.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发展而来的。
3.殷墟出土的商朝青铜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共同探究】
1.猜猜下面的甲骨文字,你能说说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什么渊源关系吗?
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
【归纳整理】请你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本课的内容填在表格内。
【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2.我们今天的汉字来源于:( )
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陶器上的符号
3.《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
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
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4.青铜器是下列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
a.铜铁铅b.铜锡铅c.铜铝铅d.铜金铝
5.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牛尊
6.甲骨文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 )
a.商王室狩猎b.日食、月食c.盘庚迁殷d.禹传子、家天下
7.首次发现甲骨文的地点是( )
a.河南安阳b.陕西西安c.湖南宁乡d.四川广汉
8.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 )
a.毛公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象d.司母戊鼎
9.下列各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青铜器②铁器③石器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10、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兵马俑b.司母戊鼎c.竹木简d.青花瓷
(二)观察右图,回答:
①图中文物名称叫什么?制造于何时?
②该文物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发达到较高水平?该文物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
③从这件文物上,你想到或看到了什么?
(三)识读下列图片
1)、图中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哪个朝代?
2)、这种文字一般的刻写材料是什么?
3)、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关系?
甲骨文学校读后感 篇4
你知道世界八大奇迹吗?没错,我国的兵马俑就上榜了。而我恰好读了一本与兵马俑有关的书籍,叫做《甲骨文学校“大秦兵马俑”》。
光看书名,就把热爱历史的我吸引住了:这是一所怎样奇特的学校?里面的人物会发生什么好玩儿的故事呢?我拿到手就迫不及待翻开书页阅读起来。
它讲述了悠悠、田田、小布丁三人为了送黑夫,借助小帐篷穿越到秦国并帮忙找他女儿,最后,他们成功救出了黑夫的女儿并返回现代的故事。有趣的可不仅仅只是穿越的戏码,更有趣的是他们到了秦国认识了卢生、胡亥等人,还受到秦始皇的赏识,甚至还和皇帝打起了扑克。这算不算是将我们的娱乐活动传到了古代呢?要知道,秦始皇可是统一六国的风云人物呢,我都生了几分羡慕呢!
一个个有趣的情节吸引着我走进了秦朝,走进了兵马俑,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制作兵马俑象棋这一篇章。到底兵马俑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带着好奇,书本中就将秦朝匠人制作兵马俑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可别小瞧了每一步,那可都是成功的关键步骤。
第一步——和泥,别听名字这么简单,它操作起来可不像美术课上的捏橡皮泥那么简单。想必大家都看过或做过饺子,倘若面粉与水的比例不当,就难以制作出筋道的面团了,这就需要掌握水和泥的比例才能打好后面制作的基础。第二步——连接身体。首先,要找一块合适的底板。底板要比兵马俑宽一些,千万不能太窄,不然会很容易倒。然后,要将脚固定在底板的中心,这样才能使它保持稳定。这好比在盖房子,只有把地基打好才能继续一层一层往上盖。第三步是制作成品至关重要的一步——烘烤。泥胎得经过一千摄氏度的高温烧制才能变硬,而且一定要日夜值守观察才能保证火候不变,我不禁感叹起古人的技术精湛,虽然那时工具简单,但是他们那不畏困难,古代劳动人民的'耐心与专注力,正所谓“精益求精”呀。
我想,一个篇章让我深深体会到有耐心、有追求的价值所在,这不仅让我们在生活中有所启发,在学习上更值得我们去践行,为我们未来发展的道路添砖加瓦。
合上书页,我仍意犹未尽:这是一本能使我们深入了解历史的历史书,也是一本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书,更是一本传承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精神的文化书。即使中国流传下来的古文明远不止这些,但是新一代的我们能一起深入探索,坚持把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国展现于世界舞台,也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甲骨文学校丝绸之路历险记读后感 篇5
相信大家对甲骨文这三个字一定不陌生吧!在我的印象中,甲骨文只不过是一个古老又无聊的文字罢了但是直到我看到了这本名为《甲骨文学校》的书,我才对甲骨文拥有了新的认识。
这本书中一共有三个主人公,它们分别是悠悠,田田和小布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了悠悠,田田小布丁赫然发现陕西汉中出土的汉代彩棺上,刻着他们仨的画像,为了查明原因,三人凭借一颗神奇的蜻蜓眼玻璃珠来到了汉朝
他们在草原上结识了新朋友张绵没想到他的父亲竟是被汉武帝派去出使西域的张骞。此时张骞被困匈奴多年。要完成使命,联通各国悠悠山人协助她踏上了征途他们遇到了总想控制人快乐的哈哈,大王是真是幻的,西王母和九尾狐失误醉地的外星人会说话的骆驼和汗血宝马……历经险难,最终到达了目的地。
他们和张骞走过的这条路,今天被称为丝绸之路。
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感叹张骞的人生真可谓是可以用绝处逢生来描述出使西域的艰辛最终。同时,我也被张赛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着,为了寻找大月氏,他经历千辛万苦到达了大月氏他还被滞留了一年多但他仍不作 文 吧放弃悠悠,田田小布丁三人也和张骞一样在古代,经历着种种苦难但是他们也没放弃他们团结一致陪着张骞克服了种种困难直到张骞到达了目的地。
他们这种精神就像李白所说的“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我想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亦是如此。
看着张骞一行人的行路过程如此的艰辛但他们依旧坚持。我的心中涌跃出了一种羞愧感我平时写作业学习干家务哪一样不比他们风餐露宿危机重重简单可正是这么简单的东西,我却坚持不了还有遇到困难时,张骞他们能冷静的处理,并且果断的解决而我遇到困难时只有害怕紧张……
张赛这种沉着冷静思维敏捷,独立,坚持独立解决的态度和能力值得我学习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一有不会的题就去问家长或同学使我形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这也让我更加无地自容了。
甲骨文学校是一座很好的学校;是一座我很向往的学校;是一座可以让我独立的学校;也是一座可以教会我很多事情的学校。
同时,我也通过张骞这个故事让我学会了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退缩,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我在学习生活上一定要用到张骞的这几种精神。
关于甲骨文学校读后感怎么写 篇6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
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祭祀、酒具等。
教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教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
【问题探究】
1.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
第一小组:发现地点有河南安阳的殷墟、陕西、山东等地。
第二小组:甲骨文的发现之旅——一片甲骨惊天下。学生补充发现甲骨文的故事:1899年,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座大宅院里,年过半百的王懿荣生病了去看中医,在老中医开的药方中发现了一味“龙骨”,上面刻着符号,寻常未见。接下来,王懿荣多方努力,收购“龙骨”达1 500余片,并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而王懿荣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鉴识、收藏了甲骨文,而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使蒙尘3 000多年的甲骨文字免于湮没,更避免了“人吞商史”的闹剧。
(教师补充:目前发现了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已经识别的有1 500个以上)
第三小组: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再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数字、地理、官制、刑法等,还有医药、气象、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甲骨文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第四小组:甲骨文发现的重大意义,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那么甲骨文的造字有何特点?它对今天的汉字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1.猜字游戏
下面我们进行猜字游戏: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答案依次为:牛、蛇、鼠、兔、羊、猪、狗、猴、虎、鸡、龙、马)
学生活动:大显身手,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对应的汉字吗?(答案依次为:人、牛、水、日、上、下、明、射)
2.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使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学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依次用图片呈现其造字特点。
本意是上衣,字形象一件上衣,最上端是衣领,两侧开口的地方是衣袖,下端是衣服的下摆,古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本意是细看、观察,字形是一只眼睛在仔细观察一棵树。
一个人在树下休息,本意是休息,后来引申为停止、不要等意。
一个人站在大盆里,身上还滴着水,显然是在洗澡。此图后变成左形(水)右声(谷)的形声字。
教师总结
(1)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符号构成新字,用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反映无形可象的比较复杂的事物,这类字在甲骨文中也不少。
(3)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4)形声: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3.历史地位
教师提问:甲骨文在文字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课是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以此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源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领略祖先的聪明才华,我们将继续探索发现之旅,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甲骨文学校丝绸之路历险记读后感 篇7
“甲骨文”,仅听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顿觉得它可能像《新华字典》一样枯燥乏味。
在还没有读这本书前,我也抱有同样的抵触情绪。但是出于好奇,我还是翻开了这本书。随着翻阅,我就瞬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它并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工具书,而是一本生动有趣的穿越玄幻小说。
故事一开始,主人公悠悠、田田和小布丁发现,陕西汉中出土的汉代陶罐上刻竟然刻有他们仨人的画像。为了查明原因,三人凭借一颗神秘的“蜻蜓眼”玻璃珠,穿越来到了汉朝,踏上了寻找“真相”的遥远征途。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总想控制人快乐的哈哈大王、失误坠落地球的“天降之神”、会说话的骆驼……更有在茫茫大漠中一路尾随追杀的匈奴杀手,凭借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团结一致的精神,总能“绝处逢生”的仨人,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大月氏,帮助张骞完成了汉武帝连通各国、抗击匈奴的使命。
故事也在跌宕起伏中,缓缓落下帷幕。而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不轻言放弃的音容面貌,却时刻萦绕在我的脑海。就像毛主席在长征途中胜利过了娄山关,奋笔疾书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我不由地感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之路不就是这样吗?有些时候,我们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琐事,进而影响了我们学习的心态;有些时候自己学习上遇到一些问题,就会烦躁不安,甚至 可比起张骞、还有长征中的红军们,他们一路上的风餐露宿,步步危险,我们遇到的这些困难又能算什么呢?悠悠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冷静地思考解决的方法,面对危险时能“四两拨千斤”化险为夷,这不正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吗?
回想自己的过往,一遇到棘手的问题,先想到的是寻求帮助,而不是坚定地迎面而上。现在想想,直觉得汗颜。
《甲骨文学校》真是一所不错的“学校”!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则道理;悠悠他们和张骞一起冒险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而要勇敢面对,想方设法化解。学会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敢于去求证自己的设想。
甲骨文学校读后感 篇8
今天,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叫《甲骨文学校》,里面的主人公有三个,分别叫悠悠、田田、小布丁。悠悠是小布丁的哥哥,田田和悠悠是同学。
内容主要叙述了三个小朋友,暑假游学故宫的趣味经历,从这里我了解到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里最大的宫殿,它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当时叫奉天殿,于清顺治二年改名为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里等级最高的宫殿,它的每条屋脊上都有十只脊兽,这在中国所有古建筑中是最多的。
悠悠、田田、小布丁游荡在北京故宫,在慈宁宫的花园遇见了一只会说话的蛐蛐儿,跟着它穿越到了大明紫禁城,抵达到了六百年前的北京,他们正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中国“鬼节”—中元节。没想到明朝的过节气氛比现在的万圣节还要热闹,烧虎头法船,逛庙会购物,看露天演出,蹭吃各种美食…。人们装扮成夸张的鬼怪模样,提着荷叶灯,西瓜灯,蒿子灯,嘻嘻闹闹的在街上游玩!正当悠悠三人沉浸在欢乐的闹市中时,只见电影里出现过的八臂哪吒,半夜里悄无声息地站在了他们的屋内,这下可有趣了,见到神仙啦哈哈哈。
这次穿越的旅程,有趣的故事数不胜数,最重要的是三个小朋友学习了解到了北京故宫的人文历史信息,六百年沧海桑田,北京城的变化天翻地覆。有的建筑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建筑穿越时空保存至今。有些典故人们耳熟能详,而更多的则隐藏在老北京的寻常巷陌,隐藏在一花一草,一砖一石之中,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怎么样?这本书是不是很有趣啊……真是一趟奇妙难忘的旅行啊!
甲骨文学校读后感 篇9
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到的中国,却比很多中国人更深刻。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大概要不就是过于愤青批判,要不就是选择无视隐藏的规则。这是个优秀的作者,很多生活化环境描写会让人有时光穿越的感觉,大概这是每个在那个时候生活过的人都能感知到的。有一处写的“这是春天里一个温暖的晚上。",读完真的会觉得自己离那个温暖躁动的'时刻那么的近。
真正好看的小说,或者说纪实文字,故事从来都讲得很好。或许这也是作者为什么选择从一个个人物出发,去描述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经济。而且每个人物都有一定的阶级,所以不同阶级的读者都可以产生共鸣。比如他笔下描写的emily,那个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当下,却有自己独特想法,愿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女生,就会让我这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女生心生敬意。
其实作为一个外国人,作者是懂得中国的,他其实已经融入了——菊儿胡同,是他在喧嚣都市中里的绿洲。他懂得很多中国人的从众,中庸,他也试图去理解中国发展路上必定会产生的一些不平等,不完善的因素。他愿意去倾听人们的故事,去理解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文化的人,哪怕他们的行为在他看来并不是正确。倾听人们的故事,收集好多人的人生,是一件多有趣的事情。
哦对了,其实他很会用讽刺。不过对中国的一些讽刺手法,在我这个中国人看来,却也并不过分。本身,当代中国就是这么矛盾,也有很多人,仍旧矛盾地生活在矛盾之中。
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做一个有趣的人,收集好多个有趣的故事。
甲骨文学校读后感 篇10
甲骨文学校,这个题目让许多同学误以为它是一本历史书,或者是一本讲甲骨文的书,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觉得非常枯燥乏味。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有同感,但出于好奇,我还是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
看着看着我就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故事内容还真有趣。现在,就让我带你们一起去看看这本书吧。
书中讲述好小布丁、田田和悠悠暑假游学故宫时,跟着一只会说话的蟋蟀,穿越到了600年前明朝永乐时期的北京城。他们逛庙会、蹭吃美食、提着河灯嘻哈游街……因为一件皇家赛事,冒险三人组进入紫禁城,穿明朝服饰,吃宫庭美食,参加斗蟋蟀大会,还帮助皇太孙朱瞻基破解了紫禁城三大殿被烧谜案。书中包含了故宫、天地坛、大运河等近十处古建筑,以及老北京民俗文化及方言特点。读着读着,我深深的被打动着,陷入了沉思。
《甲骨文学校》语言生动有趣,每隔几页都有精美的`图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这本书时,我每次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故事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又与当时的史实相链接,科普与历史交相出现,故事性特别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甲骨文学校读后感 篇1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甲骨文学校》的书。这本书讲了悠悠,田田,小布丁三个人暑假游学在故宫,遇到了各种无法解答的问题。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在慈宁花园遇到一只会说话的蛐蛐儿,于是跟他穿越到大明紫禁城,想着或许能帮他们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当他们穿越到大明紫禁城时赶上了“鬼节”,遇到了哪咤和他的朋友,还遇到了紫禁城失火等等。
他们经历了重重困难,也终于找到了心中的答案。读了这本书我发现甲骨文还有许多历史:如赤的甲骨文“人火”是红色的意思,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火代表一个人在熊熊火里。用大火处决罪人。焱的'甲骨文“三个火”像三堆小火燃烧着的火焰。弃的甲骨文上面是一个女人在生孩子,可是孩子刚出生就被下面那个手中拿着大棒子打死了。弃还有一种写法,两只手把一个刚出生的宝宝装在簸箕扔了,而且宝宝旁边还有血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商朝普通人养不起孩子,所以刚出生的孩子就被扔了,这真是非常残忍又残酷的一件事。
读完这本书,让我们学习了不少知识,让我明白了要有勇于探索,随机应变的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叹的老祖宗们可真厉害,发明了甲骨文,为我们现在的文字作为铺垫,一步步演变而来。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不负老祖宗的期望。
甲骨文学校读后感 篇12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甲骨文学校》,一看见甲骨文几个字,我的脑子就产生很多问题,甲骨文学校是写甲骨文的吗?为什么要叫甲骨文学校呢……我带着无限的好奇翻开了这本书。
本书主要讲述了小布丁、悠悠和田田在游学故宫时,跟随一只蟋蟀,穿越回了明朝,他们一会儿逛庙会、一会儿在街上吃美食、一会儿游街,还参加了斗蟋蟀大会,破解了紫禁城被烧谜案。
一天晚上,他们正在游街时,忽然,听见竹林里传来阵阵哭声,只见一个小男孩正在哭泣,他们上前一问,得知原来他把皇太孙心爱的蟋蟀弄丢了,于是他们把蟋蟀爱因斯坦送给了阿留。后来皇上令人追捕他们,阿留把三件东厂的衣服给了他们,让他们蒙混过关,逃过一劫。
书中四个小伙伴真挚的友情打动了我。我和小宋是一对真朋友,有一次,我因为没人和我一起组队而落单,于是,小宋帮我向小聪求情,让我加入了小聪的。队伍。当小宋遇到困难,我也会主动帮助他。有一次,小宋忘记带铅笔盒了,于是,我把一块橡皮,几支铅笔,都借给了他。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就像一对连体婴儿。
《甲骨文学校》是一所好学校,他让我们学到了很多道理,让我知道了友情的珍贵。
关于甲骨文学校读后感怎么写 篇13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
(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
(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
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1)从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多种教学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戏、解答数学题、判断正误、模拟空间、评选最佳工程总监等环节。
关于甲骨文学校读后感怎么写 篇14
教学目标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板书:
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它们距今至少有33__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 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师:
1.介绍殷墟(略)
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
3.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考释过的有__多个。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在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
可问:为什么要占卜?(答: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可简单补充如何占卜。(略)
师: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下面我们作个猜字游戏:
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
师:
板书:
二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设问: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我们在电视上或参观中一定见过不少青铜器。关于青铜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想知道有关青铜器的什么?请小组讨论后提出至少三个感兴趣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最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器?
师:
1.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
2.什么是青铜器?
3.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4.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5.代表作:司母戊鼎
设问: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请写出简介。不超出80个字。
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7.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教师讲解制造过程)
师: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礼物送给联合国,现以被永久收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
甲骨文学校丝绸之路历险记读后感 篇15
在盛夏的暑假里,我一边吃着西瓜,一边看《甲骨文学校》系列书籍,其中最喜欢《甲骨文学校——丝绸之路历险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悠悠、田田和小布 此时,张骞已经在匈奴被困多年。为了完成使命,连通各国,田田三人协助张骞踏上了征途。虽然一路上磕磕绊绊,但最终还是到达了目的地。他们曾经走过的这条路就叫“丝绸之路”。因为我们中国运往西方的货物大都以丝绸、茶叶为主,所以“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我吃的西瓜也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传入到中原。这条路不仅促进了中国和中亚、西方商品贸易的流通,也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保持了中华文明旺盛的生命力,使得在古代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绵延不断。
今天的新疆就是汉代的西域,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这个夏天,我还跟爸妈来到了美丽的新疆,感受到了少数民族与我们汉族不一样的地方。他们的样貌带有异域的特色;他们有的还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逐水草而居,住在毛毡房,拥有大片的草原和成群结队的牛羊;他们热情好客,喜欢吃牛羊肉、大盘鸡和手抓饭。在汉朝,他们属于不同的国家,但现在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都会讲普通话。
看完《甲骨文学校》这本书,我联想到了杭州即将举办的亚运会。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是“绿色、智能、节俭、文明”。亚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一次各国文化交流传播、展示中华文明魅力的盛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亚运会小小东道主,我们要向各国展示浙江风采,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华文明的根,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