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方案(精选9篇)》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智能化方案(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弱电智能化 篇1
关键字: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弱电管道
1 前言
弱电系统的子系统多,技术涉及自控、通信、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机械等领域,现有的理论体系,有些焦点问题还未形成定论,值得借鉴推广的工程建设经验寥寥无几;弱电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很容易受其它专业、单位人员的制约,往往在工程后期设计才能全面展开,造成设计时间紧张,来不及深思熟虑;工程实施中招投标行为不规范,系统产品随意变更,造成许多设计工作的浪费;施工图与装修严重脱节,用户要求的不恰当、不明确,使设计人员做了很多的无用功;用户功能随时变更,更给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2 传统弱电系统
2.1闭路监控电视与周界报警的配合
高档景观别墅区的基地往往是容积率较低,周界较长。同时小区的出入口(门卫)相对较少,多数景观别墅区位于绿化较好、离城区较远的城乡结合部。出于安保的要求,沿周界围墙设置周界报警系统是必需的。故有必要沿围墙设置闭路监控电视系统,这样既能及时了解报警点的实际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也能识别一些误报。
2.2 室外背景音乐系统
景观别墅区是住宅区的一种,有别于公园,发展商力求营造一种舒适、宁静的气氛。在室外绿化中设置背景音乐系统扬声器是不可取的。如果一定要设置,也应局限于与宅基地有一定距离及分隔的中心绿化或景点,这些地方可以用作社区集中娱乐场所,如儿童嬉水、中心广场等。
2.3访客系统
为便于对小区的外来人员进行管理,访客系统的设置是必需的。应该在小区入口处设置门口机,别墅内设置用户话机,而在别墅的门口则不必设门口机。为了更好地实现身份认定,应选择可视型访客系统,同时为保证私密性,不宜使用CATV来实现可视功能。
2.4 住户防盗报警系统
住户防盗报警系统也是十分实用的,如业主要求不高,可以采用带有安保功能的访客系统,组成安保型访客系统。而对于报警探头种类多、有远程控制功能、要求预留一定扩展余地的系统,应采用独立的住户防盗报警系统。系统探测器的设置切忌。
3 弱电电源与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的弱电电源系统必须是可靠稳定和无干扰的。其中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消防火灾报警设备以及通讯设备属一级用电设备负荷,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对终端计算机设备配置单独UPS装置。
4 智能化系统
目前,国家尚未出善的住宅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规范。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定义各有各的观点,但在设计中应掌握以下基本原则: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将各种通信、安防、管理子系统集成,从而为住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4.1 开放性BA系统
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小区的公共照明、绿化喷灌、水体循环、 自动抄表、别墅内部照明及空调等不同系统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集中管理控制,以保证各个子系统运行于最佳状态。设计中应优先采用开放性控制系统,即使用标准通讯协议的集散控制系统。而LonWorks技术体现今后自控技术、系统集成的最新技术,它利用一根总线就可将所有符合LonMark标准的系统模块连接起来,扩展性大大增强,并能进行实时处理,也简化了系统布线。这样系统可不受原生产厂商的限制实现随时按需更新,为用户今后提升系统性能提供了标准的平台和开放的基础,从而保证系统的先进性。
4.2 三表远传
实现水表、电表、煤气表的远传自动抄表能减少抄表工作对别墅住户的打扰,同时能减轻物业管理的工作量。在技术上,它的实现并不困难。关键是它涉及三个行业的管理部门,需要有关方面协同配合,而相应的建设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协调工作难度较大,故工作重点是与公用事业管理部门进行协商,以确定一个合理的方案。
5 弱电管道与机房
5.1管道设计与管线综合
弱电系统管道设计应重视近期建设,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对于分期开发的小区,要充分考虑预留后续工程所需管道数量,对弱电设计标准相对较低的,特别要注意室外主干管的预留。小区内管线种类众多,电气管线主要有:住宅配电、室外照明及动力、各种弱电管线;其它管线主要有:雨水管、上水、水体循环管(造景要求)、消防管、自动喷洒管、煤气管等。各种管线的功能和施工时间不统一,在小区有限的道路断面内应进行综合安排、统筹规划,以减少各种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上的冲突。
5.2 室外分线设备
各种弱电系统都有中继、分配、分线设备,景观别墅区不同于一般住宅楼,它没有室内的公共部位及设备用房,故应将整个小区划分成若干个“组团”,以“组团”为单位集中设置室外落地的分线设备箱。分线设备箱应靠近主干管,用灌木作必要的遮挡或与小区内小品相结合以伪装箱体。
5.3总机房的设置
小区弱电总机房应优先考虑设置在小区主入口的门卫,靠近主干道的会所等公共建筑内。建议分隔成以下几个部分:
5.3.1消防安保中心――处理火灾、防盗、访客、电视监控等事务;
5.3.2音像中心――管理电视信息接收与处理、背景音乐等;
5.3.3电话机房――管理电话通信;
5.3.4计算机中心――管理局域网。各部分相邻设置,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地板下各中心有联络通道。
智能化方案 篇2
【关键词】智能化;配电室
1. 智能化配电室建设目标
1.1 总体目标
实现配电室站室设备的数据流、信息流高度整合和中低压设备在线自诊断与自恢复,力争将配电室打造成状态智能预警、自我消隐、自我预防、自我修复的智能配电室。
1.2 具体目标
推广应用中低压一体化智能配电终端,实现站室设备的自动化监控和数据信息集成管理;
修订基于IEC60870-5-101/104 标准的站室设备数据交换接口、站室数据集中存储与分级处理、智能配电终端等技术规范,建立智能配电室技术标准体系;
研究状态监测传感器及其应用方案,实现电缆接头温度、开关SF6浓度监测、电缆暂态放电的在线监测、诊断和状态预警;
研究配电室环境监控传感器及其应用方案,实现配电室环境温度、湿度、水位、火警、门禁的在线监测和状态预警。
研究配电室设备资产管理及其应用方案,实现设备资产电子标签化,实时监测设备资产状况。
2. 智能化配电室建设思路
智能配电室建设,以通讯管理为主体,以站室自动化监控和站室信息集成管理为核心,围绕站室数据集成总线DIB,重点建设中压集中监控及状态监测预警、低压集中监控及电源备自投合环保护控制、站室设备信息集成、站室数据分级处理与优化等功能。
通过对配电室基础信息、运行数据、环境影响等信息的收集和综合分析,评价配电室设备状态和可靠供电保障能力,在可靠性分析及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配电室设备运行、检修、改造策略,实现配电室设备的状态检修和可靠供电。
3. 智能配电室自动化监控建设和改造内容
3.1 配电终端智能化升级
1) 现有配电终端DTU 具有功能扩展能力时,根据配电室条件,可选择低压备自投合环保护控制模块、配变监测模块、设备状态监测模块等功能组件升级,同时升级现有配电终端应用软件。
2) 现有配电终端DTU 配置饱和,不具备功能扩展能力时,更换普通配电终端为智能配电终端。
3) 无配电自动化设备时,新增智能配电终端,实现完备自动化监控功能。
3.2 电缆头测温
配电室电缆接头长期运行后老化或接触电阻过大时,在大电流情况下电缆接头发热、老化会恶性循环,到一定阶段后,会造成严重的故障,甚至火灾或停电事故,降低了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在线式温度监测实现实时在线电缆接头温度监测,温升报警、历史数据记录等多种功能,帮助运行人员监测和分析监测点的过热情况,预测出故障发生的部位,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可以有效的解决人工巡查测温不到位、无法人工巡检的一次设备的监测,温度测试数据不准确、巡检时间间隔较长等不足。
采用具有可靠、稳定、耐腐蚀、高精度、长寿命、方便安装,不影响原有设备的运行温度传感器监测配电室电缆头温度,然后通过光纤或无线Zigbee 传给温度解调模块进行温度信息的解调、分析处理,DTU 接收温度解调器的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当超过设定值时自动报警并与其他信息一起存储、在线或离线上传至主站系统进行高级数据分析。
根据安装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温度传感器及温度解调模块:
无任何检测设备的分支/馈出线电缆,采用带温度传感器的两遥电缆故障指示器,故障指示器通过光纤与DTU 的温度状态监测模块交换实时温度、故障信息。
已有故障指示器分支/馈出线电缆,采用独立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光纤与DTU的温度状态监测模块交换实时温度。
进线、联络线电缆,采用独立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光纤或无线Zigbee 传给温度解调模块。测温度点数量多于12 点时,温度解调模块采用独立安装,温度解调模块将收到的温度信号进行预处理后通过RS485 与DTU 的温度状态监测模块交换实时温度。测温度点数量较少时,温度解调模块作为DTU 的插件组件。
3.3 智能电容器监控
智能电容器是指集无功控制、过零投切、补偿、通信、多重故障保护为一体的就地无功补偿装置,其具备过压、欠压、缺相、过温、压力等多重保护功能。采用过零投切方式,达到投入时防止电网涌流、切除时无拉弧,防止了投切时容易出现触点粘合、操作过电压等现象,提高电容器使用寿命。其集控制、投切、补偿为一体,节能效果明显,并且体积大为减小,在同一电容器柜内可装更多容量智能电容器,节省空间和缩短安装工时,采用通信实现多机控制,从而便于扩容,可大幅提高了系统控制的可靠性。当电容器电压、电流、温度等出现异常时,自动切除故障智能电容器。
3.4 开关SF6浓度监测
SF6开关一旦泄漏就会使SF6开关内部的SF6气体绝缘性能大大降低,在开关内部产生电弧,对开关及联接设备造成很大的破坏。SF6在线监测装置可以提前对有SF6的泄露做出警告,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基于TCD(热导检测器)的SF6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是利用被测组分和载气的热导系数不同而响应的浓度型检测器,该装置受环境的影响较小,持续工作时间长,相对精度较高,该装置集合了热化学、热击穿、超声波等技术的特点,具有很好的监测效果。
DTU 通过RS485 通信总线集中管理多台SF6在线检测装置,实时记录和统计各开关内SF6浓度,当开关内SF6浓度小于报警设定值时,装置报警遥信置位,DTU 接收到告警信息,即上送主站系统,并就地存储。
3.5 基于RFID的设备资产管理
由RFID读写器、天线、电子标签等组成。RFID读写器的有效距离一般很近,在一个封闭的配电室内,合理的放置天线很重要,尽量兼顾到每一个具有独立电子标签的设备。RFID读卡器定时扫描电子标签,检测设备是否还在配电室内。同时DTU定时与RFID读卡器通讯,以便掌握配电室内设备的情况,若有变动,及时上报主站。
参考文献
[1]李天友,徐丙垠。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与评价指标(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22):66-67.
弱电智能化 篇3
关键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是随着我国电子辅助设备技术的发展,引入到建筑设备中的智能化技术增多。在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主要的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监控报警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排队及显小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等方面。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施工中技术路线、材料质量和施工设备状况都影响着工程质量。
一、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影响因素
衡量弱电技术的主要依据包括: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信号传输的精确程度和可靠度等。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低电压电能。例如,进行控制建筑大楼、报警监控、消防电气控制等,都属于该方面。第二,信息信号传输。例如,有线电视信号、电脑网络和信号接收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相关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影响着未来弱电技术发展,采用更加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实现复杂的智能化操作都必须计算机技术保证。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管理着弱电系统,其工作水平和可靠性都决定了弱电系统的服务质量。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弱电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弱电智能化发展程度。
(二)、信息传输技术
通信技术主要影响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信息传导,是智能控制中的传输环节。现代的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宽带、无线信号、多媒体通信技术和ATM通信技术,这些在建筑弱电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传输技术朝着数字化、高速化和稳定化方向发展,建筑弱电智能化的信息传输也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三)、施工工程管理技术
由于弱电工程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较多,需要工种广泛,有效地工程管理技术能够保证弱电工程正常实施,帮助工程采取最合理的施工工序。根据建筑施工知识我们知道,工程管理技术是一项工程最为核心的环节,要想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水平,就必须结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特点,提出合理的工程管理方案,保证弱电工程规范施工。
(四)、施工技术管理技术
技术管理是指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指导进行施工的技术方案。弱电工程必须根据合同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能够保证所进行工程的规范,工程在正式使用中能正常工作。技术管理要制定详细可执行的规范文件,保证施工工人能够完成工程操作。有效地技术管理技术是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保证,决定了系统工程的可靠度。
二、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存在问题
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技术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进步,建筑实施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随着电子科技和信息相关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弱电智能化技术不能适应当今发展,必须根据出现的新技术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由于弱电智能系统工程所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通信技术和建筑技术等,这就要求从事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办法。然而,我国当前从事弱电工程人员相对较少,具备综合素质的人员更少,这就造成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对人才的需求增加。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工程往往难以控制系统工程质量,造成由于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施工与网络、通信等技术充分的结合,出现工程漏洞,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设计缺乏合理指导
随着现代开发商对于建筑实用性的关注增加,导致设计师在规划智能弱电设备中重视功能,往往采取尽可能的功能覆盖面来吸引客户的关注。但是,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由于不重视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所设计的智能弱点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大大降低了智能弱电技术的推广。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设计指导思想,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分析
弱电技术主要是根据使用的电流和电压定义的,通常定义使用24V电压和直流电流进行工作设备采用的电技术,该范畴实际上是广义范围的弱点技术定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就是基于弱电技术,考虑到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居住条件。在我国,当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内容:弱电智能化系统设置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等。为了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水平,主要改善措施如下:
(一)、提高设计规范,加强智能化设计水平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和施工方案设计,在此阶段决定了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总体方案。为了保证所设计工程的质量,必须保证所设计功能、使用设备和设计方法符合施工合同要求,从用户的角度客观评价智能化水平。在所设计的弱电工程中,要结合设计设备的具体功能制定相应的施工内容。所提供的智能化设计内容要积极结合当前电子设备技术发展,不断地引进新的智能化设计方案。此外,要保证所设计工程的系统功能、信号匹配、施工工序合理性,严格审核施工总体方案,从而保证智能化工程设计规范性。
(二)、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设计方案
针对施工设计执行施工涉及到诸多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弱电智能化设备有着关键影响。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熟悉工艺的总体过程,并明确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按照各个阶段进行施工,努力在每阶段做好施工管理。对于施工过程的电管、线槽、电缆敷设及隐线施工进行详细记录,核对设计方案的接线图和原理图,排出施工出现的失误。
(三)、做好验收检验,保证实施建筑的可靠度
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失误,通过验收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为用户提供最规范的智能化弱电设备。建筑弱电由于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和清洁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施工很可能是弱电设备使用寿命缩减,通过设备的使用说明,分别验证弱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在验收过程中若发现设备存在信号、电压、电流不稳定情况,应立即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分析出现不稳定状况的原因,进行返工或者技术维护。
智能化 篇4
关键词 家庭;智能化;自动控制;安全便利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048-02
0引言
1 家庭智能控制系统概述
1.1概念、目标和组成
家庭智能系统是一个完整的集家庭通信、家庭设备自动控制以及家庭安全防范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以现场总线、以太网、HFC、公用电话网、无线网等传输网络为家庭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了物理条件,以现场总线为其提供了应用操作条件,网络技术为其提供了技术手段。这项系统由许多部件构成,其中有:家庭控制器、路由器、系统服务器、CMTS、交换机、控制器、通信器、无线收发器、各种探测器、传感器、执行机构以及打印机等。
1.2系统的分类以及及其特征
家庭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网络输出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类:
1)采用公用电话网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这项家庭智能控制系统内装有一个收发器,这个收发器与电话线连接在一起,因此它是通过电话网络来传递信息。这项家庭控制系统非常实用,能够使用户满意,并且还能减少布线的使用,节省成本;
2)HFC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这项系统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将Cable Modem装在其控制器内,它是通过有线电视的HFC网络来传递信息。其优点也表现在功能和布线上。
HFC网络采用的共享方式,其共享带宽为36Mbit/s。但在上网高峰期,网速会变慢。由于设备费用较高,用户网络开通费用也较;
3)以太网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家庭智能控制器配置了以太网网卡,利用以太网作为信息传输网。以太网同时支持住户计算机和家庭智能控制系统。以太网传输速率较高,根据传输距离的要求,通常采用5类以上4对双绞线、多模光缆或单模光缆;
4)LonWords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使用一个覆盖全部ISO/OSI标准七层通信协议和开放性的LonWords总线技术是这项系统的基本特征,一台系统服务器上可以连接很多LonWords路由器,数量可以达到127台,连接在LonWords路由器上的家庭控制器数量最多可以达到63台。在LonWords通道中,每台家庭控制器相当于一个网络节点。这个网络节点由神经元芯片、振荡器、电源、一个收发器、监控设备接口的I/O设备(电路)以及存储器等。LonWords通信距离为两千多米,如果超过这个距离,安装一个中继器就可以解决问题。信息传播速度在最快情况下可以为1.25Mbit/s。双绞线是其经常用到的传输线,不过有时候也会用到同轴电缆或电力线;
5)RS485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主从式网络是这项系统的RS485串行接口总线,通信连接方式采用半双工、采用双向单信道。双绞线是RS485串行接口总线的传输线,传播速度如果是10Mbit/s,传播距离可以达到12m,如果传播速度是1Mbit/s,传播距离可以高达1200m;
6)无线网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无线来传递信息是这项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这项系统采用无线作为传输的手段,很容易达到用户的要求。
1.3家庭控制系统的主要用途
1)红外遥控学习:信息控制的方法类似于模仿传统家用电器红外遥控器,存储控制代码时按照家居协议来进行;
2)家电遥控:传送家居控制协议规定中的控制代码时,采用网络、短信息等手段,然后通过解析控制码,利用存储的红外线遥控控制信息的方式,对家具等各项设施实施远程遥控;
3)灯光控制: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灯光,也可以按照预定模式来进行;具体来讲,在对每个房间的照明设备的开关进行控制时,可以按照预先设定好房间照明设备启动或关闭的时间进行,当然房间的亮度也可以自由调节;
4)数据采集:传感器能够把家庭信息采集起来,网络和短信息可以实现信息的查询;还可以对各种家用表具,比如电表、燃气表、水表等进行数据采集,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可以直接接收到各项数据内容;
5)电动伺服机构:用户可以预先设定的时间程序,通过网络或者发送短信息,远程遥控窗帘进行开启或者关闭服务;
6)远程监控:可以远程监控家用电器,像家中的热水器、电冰箱等都可以按照预先程序被用户监控;此外,用户可以根据房间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变化监控空调;
7)家庭安全:在维护家庭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多项报警内容,可实现防盗报警、火灾报警等。
2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逻辑结构
根据我国家用电器行业的具体情况,在家用电器生产商各自独立、互不兼容和家用电器非数字化、智能化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交互,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主要主要分为对外接口模块、主控制模块以及终端设备模块。逻辑结构如下:
3几种典型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
3.1家电的远程控制系统
家电的远程遥控有以下几种方式:
1)遥控家电方式
遥控技术是控制器与被控物体有一定距离并实现控制的一种技术。遥控家电方式现已发展为多种类型,包括:无线电遥控、有线遥控、红外线和超声波遥控等。距离仍是其最大的限制因素。
2)PC远程控制家电
在有网的条件下,都可以通过上网登录到家里PC的Web页面节能型家电控制。优点是稳定可靠,可进行各种控制。缺点是只能在网上控制,有可能存在网络安全隐患,家电须联网。
3)手机短信控制家电
当前,手机已具备远程控制功能,成为智能控制的一个成员。手机编辑短信发到家里的网关,收网关传到家电控制器,家电控制器对短信指令进行分析与解读,从而实现家电的控制。这种方式方便灵活,但人需记住控制指令,在技术实现上也有很大的挑战性。
4)手机上网控制家电
用手机代替电脑,使用起来更灵活了,缺点是无论是2G还是3G,上网速度与电脑相比,仍较慢而不稳定,手机上网话费较多,实现技术难度很大,比较难控制。
5)通过拨打固定电话控制家电
现代电话网络是由交换机和电话传输线共同组成,其性能、可靠性都非常高。优点是方便实用,实现的技术难度不大,比较容易实现控制技术。
3.2家电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普通照明控制系统分类:
1)传统照明控制方式
传统的照明控制的实现多是手动控制,包括利用设置在灯具配电回路中的开关来控制配电回路的通断以及利用设置在灯具配电回路中的手动按钮调节供电回路中的电气参数等手段,从而实现灯光的明暗调节。
2)自动控制方式
数字控制技术是这种控制方式的核心。由控制中心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交流接触器的分合,从而实现灯具开关控制。显而易见,这种控制方式更方便、简单,摒弃了传统手动控制的分散弊端,使用户用着更舒心。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分类:
1)集中式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集中式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主要以中央控制节点为中心,把若干节点连接起来的辐射式互联结构,也就是星形拓扑。实际上是在中央控制器CPU上连接上照明设备的控制器和控制面板灯设备,数据包是由中央控制器向照明控制器末端执行单元传送。
优点是照明效果很高,诊断和排除问题很容易,便于存储或读取协议,传输的效果很好。缺点是由于太受中央控制器的制约,所以系统不够安全,从资金投入来看,也不划算。
2)分布式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分布式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中央监控为中心,组建控制主干网和多个子控网。系统将原控制中心的控制功能分散给系统中的每一个模块,这样,即使控制中心出现了问题,系统也不会出现瘫痪。
优点是方便地实现了节点间互相监测与控制,解决了现场设备的点对点连接方式带来的弊端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实现智能化管理。
4 结论
据市场调查,现在家庭智能化只是少数人多的专利,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实现家庭智能化需要顶端的自动控制技术和设备,专业性强,所需的成本也比一般要多一些。在中国,经济水平同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家庭智能化仍然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可以说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孙玉,数字家庭网络总体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周洪,胡文山,张立,等。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智能化 篇5
1946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冯・诺伊曼式电子计算机问世。仅一年之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教授出版了《行政组织的决策过程》一书。在这本被后世喻为经典的著作里,他提出,如果能利用存贮在计算机里的信息来辅助决策,人类理性的范围将会大大扩大。后来,这位天才科学家又提出,在后工业时代,人类社会的中心问题将从如何提高生产率转变为如何利用信息辅助决策。
赫伯特・西蒙将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对信息和决策的研究上。他是芝加哥大学毕业的政治学博士,更是地道的“卡内基梅隆”人,不仅因为他在这所大学工作了50多年,更因为在他的整个学术生涯里都浸润着卡内基梅隆学派倡导的“交叉性”研究方法。他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应用得炉火纯青,也硕果累累。1973年,因为对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贡献,他获得了计算机学界的最高奖项,图灵奖;1978年,他又因为对“商业决策过程”的出色研究戴上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追本溯源,学界已公认,赫伯特・西蒙对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是现代商业智能概念最早的源头和起点。但西蒙教授可能没有想到,他播下的种子,半个世纪以后,结出了“商业智能”的果实,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道奇葩。
从决策支持系统到商业智能,名字变了,但新瓶装的还是旧酒。现代商业智能技术回答的还是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的老问题:如何将数据转化为知识,辅助决策。
从数据到知识,这个跨越,人类用了半个多世纪。
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过程中,决策支持系统曾经一度因为缺乏有效的数据组织方式而徘徊不前。直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若干新技术的出现,打破了瓶颈,“商业智能”才浮出水面。随后,其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并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蓬勃成长。今天,回头考察这些新技术的一一出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商业智能的产业链条不断向前延伸的轨迹。
1970年,IBM的研究员埃德加・科德(EdgarCodd)发明了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具有结构化高、冗余度低、独立性强等优点,解决了此前网络型数据库结构复杂多变,不易开发的困难,埃德加-科德也因此获得图灵奖。关系型数据库使软件开发人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此后,大型信息系统的应用一日千里、遍地开花。
这些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使人类从繁杂的重复性劳动当中解放出来,大大地提高了商业效率。但这些信息系统,都是针对特定的业务过程、处理离散事务的“运营式”信息系统。数据在其中的作用,是连接贯穿一个个商务流程的记录,数据不断累积的结果,仅仅限于查询,而不是分析。面对各行各业数据纪录的激增,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曾发出概叹:迄今为止,我们的信息技术产生的还仅仅是数据,而不是信息、更不是知识。
怎样从商务流程的数据纪录中提取对决策过程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利润的转化?这个要求,在西方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了后工业社会之后,变得更加迫切。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组织越来越复杂,市场更加多变、竞争更加激烈。那么如何做出正确、明智、及时的大小决策,对组织的兴衰存亡影响越来越大,一步走错,可能满盘皆输。
因为实业界的这些迫切需要,决策支持系统的旧问题又重新占据了顶尖科学家的大脑。
商业智能的“幽灵”开始徘徊……
结蛹: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数据仓库
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的“瓶颈式”难题,是如何有机的聚集整合多个不同运营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起源于美国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另一所重镇:麻省理工学院。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一起,这两所大学先后为现代商业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石。20世纪7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第一次提出,决策支持系统和运营系统截然不同,必须分开,这意味着决策支持系统要采用单独的数据存储结构和设计方法。但受限于当时的数据存储能力,该研究在确立了这一论点后便停滞不前。
麻省理工学院的这个研究如灯塔般为实业界指明了方向。1979年,一家以决策支持系统为已任、致力于构建单独的数据存储结构的公司Teradata诞生了。Tera,是万亿的意思,Teradata的命名表明了公司处理海量运营数据的决心。1983年,该公司利用并行处理技术为美国富国银行(Wells FargoBank)建立了第一个决策支持系统。这种先发优势令Teradata至今一直雄居数据行业的龙头榜首。
另一家信息技术的巨头,IBM也在为集成企业不同的运营系统大伤脑筋。越来越多的IBM客户要面对多个分立系统的数据整合问题,这些处理不同事务的系统,由于不同的编码方式和数据结构,如信息孤岛,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1988年,为解决企业集成问题,I BM公司的研究员BarryDevlin和Paul Murphy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个新的术语: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一声惊雷,似乎宣告了数据仓库的诞生。可惜的是IBM在首创这个概念之后,也停步不前,只把它当作一个花哨的新概念用于市场宣传,而没有趁胜追击、进一步提出实际的架构和设计。IBM很快在这个领域丧失其领先地位,2008年,IBM甚至通过兼并Cognos才使自己在商业智能的市场上重占一席之地,这是后话。
但这之后,更多的IT厂商垂涎于数据仓库的“第一桶金”,纷纷开始尝试搭建实验性的数据仓库。
又是几年过去。1992年,尘埃终于落定。比尔・恩门(Bill Inmon)出版了《如何构建数据仓库》一书,第一次给出了数据仓库的清晰定义和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意见,拉开了数据仓库真正得以大规模应用的序幕。比尔・恩门不仅是长期活跃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还是一名企业家,他的江湖地位也因此得以确定,被誉为“数据仓库”之父。
比尔・恩门所提出的定义至今仍被广泛接受: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Nect 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d),相对稳定的(Non-Volatile)、反映历史变化(Time Variant)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中的决策制定。
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比尔・恩门一统江湖没多久,风头又被拉尔夫・金博尔(Ralph Kimball)抢了去。1993年,这位毕业于斯坦福计算机系的博士,也出版了一本书:《数据仓库的工具》(The Data Warehouse Toolkit),拉尔夫・金博尔在书里认同了比尔・恩门对于数据仓库的定义,但却在具体的构建方法上和他分庭抗礼。
比尔・恩门主张的是由顶至底的构建方法,强调数据的一致性,一上来,就要先创建企业级的数据仓库。拉尔夫・金博尔却说:不!务实的数据仓库 应该由下往上,从部门到企业,并把部门级的数据仓库叫做“数据集市”(Data Mart)。两人针锋相对,各自的追随者也唇舌相向,很快形成了明显对立的两派。
两派的异同,就好比华山剑法的气宗和剑宗。主张练“气”的着眼全面和长远,耗资大,见效慢;主张练“剑”的强调短、平、快,效果立竿见影。
两人华山论剑的结果不难猜测,拉尔夫・金博尔“从易到难”的架构迎合了人类的普遍心理,大受欢迎,商业界随即掀起了一阵创建数据集市的狂潮。“吃螃蟹”的结果,有大面积的企业碰壁撞墙、也有不少企业尝到了甜头,攒了个盆满钵满。潮起潮落中,两派又有新的融合和纷争,油灯越拨越亮,道理越辩越明,数据仓库的技术,也不断地得以丰富,到2000年,已经全面成熟。
如蚕之蛹,数据仓库是商业智能的依托,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的核心物理构架。它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一种语义格式和一致的多源数据存储中心,数据源可以是来自多种不同平台的系统,如企业内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也可以是企业外部的系统和零散数据。这些不同形式、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数据,将以统一定义的格式从各个系统提取出来,再通过清洗、转换、集成,最后百流如海,加载进入数据仓库。这个提取、转换、装载的主要过程,可以通过专门的ETL(Extraction,Transformation,Load)工具来实现,这种工具,如今已是数据仓库领域的主打产品。
ETL工具和数据仓库理论的成熟,突破了决策支持系统的瓶颈,从此,商业智能的发展走上了顺风顺水的“快车道”,接下来,好戏连台上演。
蚕动:联机分析之惊艳
数据仓库出现以后,活跃在前沿的科学家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专属“阵地”,商业智能的下一个产业链:联机分析,如水到渠成般迅速形成。数据仓库开始散发真正的魅力。
联机分析(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也称多维分析,本意是把分立的数据库“相联”,进行多维度的分析。
“维”是联机分析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人们观察数据的特定角度。以跨国零售商沃尔玛为例,如果要分析自己的销售量,它可以按地区国别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商品门类分析;也可以按供货渠道分析、客户群类分析,这些不同的分析角度,就叫“维度”。
其实,早在60年代,决策支持系统的先行者就开始探索多维分析的方法。1970年,第一个多维分析的产品就已经问世。它通过建立一个复杂的、中介性的“数据综合引擎”,把分布在不同系统的数据库联接起来,实现了多维分析,因而得名“联机分析”。1994年,发明关系数据库的埃德加・科德再立新功,他立足数据仓库的新基础,详尽的阐述了构建联机分析的十二条原则。同时,因为有了数据仓库,多维分析的实现已经不再需要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人为“联机”,因此,他将该项技术更形象的命名为“多维分析”。但“联机分析”已经深入人心,也就一直延用。
多维分析技术的惊艳之美在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建“万维”动态报表。报表,一直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在多维分析技术出现之前,报表是由软件开发人员事先定制的,基于一、两个维度的分析,是简单报表;交叉的维度越多,报表就越复杂,而且不同维度的组合将产生不同的报表,IT部门无法全部定制。因此,当时的报表是静态的、固定的,残缺的,怎么也满足不了决策分析的全部需要。
多维分析技术预先为用户创建多维的数据立方体,一旦多维立方体建模完成,用户可以快速地从各个分析维度获取数据,也可以动态的在各个维度之间来回切换或者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分析。通过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粒度,立体地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有严密推证关系的信息。曾在IBM工作过的吉姆・格雷(Jim Gary)因其在多维立方体的构建和运算方面的贡献,于1998年获得了图灵奖。
因为数据仓库,多维分析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如有源之水,活力四射。任何复杂的报表都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拖拉在瞬间之内从用户的指尖弹出,如玲珑剔透的水晶体,数据尽在手中,任意横切竖割,流畅的美感令人叹为观止。破茧:数据挖掘一智能生命的真正产生
随着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商业智能的框架基本形成,但真正给商业智能赋予“智能”生命的是它的下一个产业链: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指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揭示数据之间隐藏的关系、模式和趋势,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新的知识。之所以称之为“挖掘”,是比喻在海量数据中寻找知识,就象从沙里淘金一样困难。
数据挖掘是数据量快速增长的直接产物。80年代,它曾一度被专业人士称之为“基于数据库的知识发现”(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database)。数据仓库产生以后,如“巧妇”走进了“米仓”,数据挖掘如虎添翼,在实业界不断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啤酒和尿布。
话说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仓库,在一次购物篮分析之后,研究人员发现跟尿布一起搭配购买最多的商品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啤酒!这是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深层次分析的结果,反映的数据层面的规律。但这是一个有用的知识吗・沃尔玛的分析人员也不敢妄下结论。经过大量的跟踪调查,终于发现事出有因:在美国,一些年轻的父亲经常要被妻子“派”到超市去购买婴儿尿布,有30%到40%的新生爸爸会顺便买点啤酒犒劳自己。沃尔玛随后对啤酒和尿布进行了捆绑销售,不出意料之外,销售量双双增加。
这种点“数”成金的能力,是商业智能真正的“灵魂”和魅力所在。
1989年,可谓数据挖掘技术兴起的元年。这一年,图灵奖的主办单位计算机协会(ACM,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下属的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小组(SIGKDD)举办了第一届学术年会、出版了专门期刊。此后,数据挖掘被一直追捧,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并如火如荼的发展,甚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了大学课堂,不少大学,还先后设立了专门的数据挖掘硕士学位。
也正是1989年,Gartner在业界提出了商业智能的概念和定义,商业智能,指的是一系列以数据为支持、辅助商业决策的技术和方法。商业智能在这个时候完全破茧而出,不是历史的巧合,因为正是数据挖掘这种新技术的出现,商业智能才真正有了“智能”内涵,这也标志着其完整产业链的形成。
如果说联机分析是对数据的一种透视性的探测,数据挖掘则是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数据进行挖山凿矿式的开采。它的主要目的,一是要发现潜藏在数据表面以下的知识,二是对未来进行预测,前者称为描述性分析,后者称为预测性分析。沃尔玛发现的啤酒和尿布的销售关联性就是一种典型的描述性分析;考察所有历史数据,以特定的算法对下个月 啤酒的销售量进行估计以确定进货量,则是一种预测性分析。
化蝶:可视化信息的华丽上演
随着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完善,业界都认为,商业智能系统已经功德圆满,很好的完成了智能分析的使命,因此早期商业智能的产业链条只含有这三块。
但技术无止境。
进入21世纪以来,风生水起,新的技术浪潮又使商业智能的产业链条向前延伸了一大步:信息可视化。
所谓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是指以图形、图像、动画等更为生动、易为理解的方式来展现和诠释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利用数据分析结果。
传统意义上的报表,格式单一,枯燥乏味,令人没有阅读的欲望。信息可视化主张,人的创造力不仅取决于逻辑思维,而且还取决于形象思维。数据如果能变成图像,就能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人的形象思维,帮助用户理解数据之间隐藏的规律,为决策提供最优的支持。
信息可视化的专家因此宣布,他们要让数据“动”起来、“舞”起来!让数据变得“性感”!
从最早的点线图、直方图、饼图、网状图等简单图表,发展到以监控商务绩效为主的仪表盘、记分板,到今天的三维地图、交互式图像、动态模拟、动画技术等等更加直觉化、趣味化的表现方法,短短的十年间,信息可视化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其产品数不胜数,可谓绚丽多彩。
信息可视化把美学创造的艺术元素带进商业智能,给它锦上添花。一幅好的数据图像不仅能有效地传达数据背后的知识和思想,而且华美精致,如一只只振动翅膀的彩蝶,栩栩如生,刺激视觉神经,调动美学意识,令人过目不忘。
今年2月初,《华盛顿邮报》对奥巴马政府新鲜出炉的2010年度预算进行了分析报道,它正是利用信息可视化的技术,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图形以各项收支的粗细不同表明了金额大小,形象贴切,左边是收,右边是支,中间的红色部分是赤字缺口,奥巴马收了多少钱,要办哪些事,各项支出的轻重缓急,一目了然。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信息可视化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最近,谷歌的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教授(Hal Varian)就一直在多种场合强调,下一个十年,最诱人的工作将是数据工程师,其中一种,正是数据可视化工程师。
磨砺中的竞争利器
可视化技术的出现,使商业智能的产业链形成了一个从数据整合、经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到最后数据展示的完整闭环。商业智能的这四个产业链,独立性都很强,具体到特定的商业智能产品,也不是每一环节都缺一不可的。但随着数据量的增大,每一环节都可能变得相当的复杂。
智能化方案 篇6
理想的智能小区系统是根据我国住宅小区的特点,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开发的智能小区系统,集小区安保、设施管理、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设计宗旨是为业主提供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
Intemet网的发展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内容及它们所含的质量标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东西被打破,新的在快速的创立之中。住宅建设就是一个受到冲击和推动的重大领域。
项目概述
睿智华庭(原翡翠花园)位于深圳市大运新城如意路与龙兴大道交汇处西北侧,龙城街道体育新城如意路北,西临中海康城国际,项目占地面积30001.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2008.27平方米,包括4栋6座33层高层住宅楼,睿智华庭户型面积约为88―162平米单位,户型具备高得房率和高实用率,充分发挥每一平米空间的最优效用,真正将高品质、舒适度和空间利用率完美结合。而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25000平米的东南亚皇家园林,恰是对睿智阶层美学的最好诠释。项目更大手笔力邀行业翘楚华森建筑、贝尔高林进行建筑及园林设计,顶尖室内设计师梁志天及刘伟婷演绎样板空间,全球物管领导者第一太平戴维斯为物业服务顾问,小区配备了全数字化楼宇对讲系统,电子巡更、社区安防等智能化系统,将“精致的睿智生活”落实到项目的每一处。
需求分析
本次设计的范围:数字式智能楼宇对讲系统。
小区系统布线采用全数字网络传输《TCP/IP协议》,保证系统有多个通道可以同时有多路进行可视对讲,并可与门禁系统、电梯运行联动,小区围墙门机和单元门主机采用10寸大屏显示,界面清晰。
住户室内机可接收管理中心发送文字、图片信息,具备8防区报警功能等。
系统具有隔离保护、故障指示等功能,系统组网方式便捷、可靠,软件具有一定容错兼容能力。
系统集中供电、在线式充电、短路保护、蓄电池过放保护、不间断供电。
可实现内置门禁,与智能IC门禁系统、小区消费系统实现一卡通。
功能设计
本方案选用波创公司全数字智能楼宇对讲、安防、智能家居系列产品。根据以上内容,采用波创智能网关为中心控制设备,配合周边设备实现功能要求。
1 视对讲系统
・所有对讲终端基于网络架构,采用全数字系统
・控系统设备只需要门口机、室内分机和管理中心,不需要辅助层间设备,设备简单明了,安装简便,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设备的故障率
・采用网络布线,比传统的系统的结构更加降低工程成本。所有设备都使用国际标准接口,维护、保养及扩容都非常方便
・实现访客与业主、管理中心音视频对讲,可留影、留言方便物业进行管理,并增加免打扰功能,可模糊房号输入。管理中心可以向业主发送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信息。可接收业主呼叫、报警以及各种方式的回复
・用户室内机可以和其他用户室内机进行可视户户对讲
・物业管理人员可以监视各个单元门口机的图像
・门口机可内置门禁读卡器,实现与智能IC门禁系统、小区消费系统一卡通
2 安防功能
・提供8路有线防区,外接各种安防探测器与警灯、警号:防区数量满足住宅报警控制回路,对每一不同的安防探测器具识别功能:厨房等区域加装煤气探测器,每个区域都安装上火灾报警发生器保证财产及生命安全。
・用户可查询报警类型、报警点、报警时间
・触发警情后通过网关向保安中心报警
3 信息系统
・小区监控中心(或物业)建立服务器电脑,可以实现与业主互动
・向所有住户发送小区公告
・向部分客户发送特定通知
・接收业主信息反馈
・组织业主投票选举
・存储业主基本信息,便于更好服务
・扩展小区商城,通过与商业网点或社区服务联网实现小区商城以及其它增值服务
4 联动功能(可扩展)
・与电梯控制厂家做软件协议对接
・访客呼叫时,经业主确认开启门锁后,访客仅能到指定楼层
・业主出门时,自动呼叫电梯到所在楼层
・业主刷卡后,主机控制只能送到指定楼层
波创EHOME智能家居产品分为四大系统,即包括智能网关系统、信息家电与灯光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家居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系统兼容性、扩展性、可升级性。各系统即可独立使用,又可互相兼容,操作应用方便,是当前智能化小区产品的创新与升级产品。
主要产品介绍
智能网关
型号:BC2-D07E
・全数字可视对讲。
・采用7寸大屏幕液晶显示,外观大方。
・内置高清晰度摄像机,无论昼夜均能摄取清晰图。
・8路安防探头接入报警功能。
・小区信息接收终端。
・数字信号传输,采用5类或5类以上网线布线,安装调试方便。
・中文LCD菜单提示,界面亲切,操作方便。
系统可扩展性强,硬件接口,使扩展更容易。
系统升级方便 统所有软件,包括启动代码,操作系统内核,系统文件,应用程序均基于文件系统,在目标机中以文件的形式存在,均可单独升级,给产品的后续升级维护提供了大大的方便,这些是传统的基于51单片机的解决方案无法做到的,具有不可比性。
智能化 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 智能化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 设备监控系统 智能建筑与智能化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技术也日新月异,智能建筑的概念从出现以来,在国内可以说名声四起,智能家居、3A、5A级楼宇等广告词随处可见,但真正能称为智能建筑的又凤毛麟角,往往造成投资浪废,又没达到投资目的,仅仅起到广告作用,是十分可惜的。
何谓智能建筑?在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的定义如下:“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的建筑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但此定义还忽视了一点,“节能环保”。笔者认为,为达到上述目的做成的耗能建筑也不能称其为智能建筑。由于该标准忽视了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其代表能耗的供电标准“甲级标准(办公室)宜按60vA/m2以上考虑”;“乙级标准(办公室)宜按45vA/m2以上考虑”;“丙级标准(办公室)宜按30vA/m2以上考虑”,暂且不说智能建筑标准分级的合理性,智能建筑的标准越高耗能越多,显然是不科学、不经济的。当然量准越高,系统越多,但这些系统俗称弱电系统,耗电很小,利用这些系统去合理控制楼字设备是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另外,此标准罗列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各子系统,没有强调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这样就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误解,有了这些系统就是智能建筑,有了哪些系统就是甲级智能建筑、有了哪些系统就是乙级智能建筑等等。
因此我们应明确智能建筑的含义。建筑智能化系统(Building InteHigent system)是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信息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等系统以及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智能建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建筑、结构、水、采暖与通风、电气等专业构成有机整体,犹如人的身体,只有各个器官协调作业,才能表现为健康状态。智能建筑的“智能”,也就是要建筑像人一样,能“知冷知热”,自动调节空气、水、阳光照射等,创造既节能又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减少“楼宇综合症”的发生。
由此可见,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并不是仅仅涉及一个弱电专业,要由各专业相互配合,如建筑专业在做方案时,就应当考虑太阳光的利用与人工照明的关系以及热辐射的作用等等。不能只考虑建筑外形,连结构的合理性都不考虑,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外形上,有可能就应了那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话,就不可能做成智能建筑;再如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主要与空调系统方案有关,但也不仅仅只是通风专业的事,与建筑的合理性及电气控制是否到位都息息相关。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的综合体,不根据最终的效果,仅仅根据智能化系统的多少或功能的多少分出个甲、乙、丙等级来是不合理的,也不利于指导设计、节约投资,往往还造成相互攀比,系统不与建筑规模及建筑形式相匹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上所述,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必要条件,可见智能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站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下面是智能北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l 通信网络系统(comS)
它是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数字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相通。在以前也称为通信自动化系统(CAS)(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主要包括:
1.1电话通信系统
建筑或建筑群的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属性以及公用网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接人远端模块局或采用虚拟交换、自设独立的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PABX)或综合业务程控用户交换机(ISPBX),并应与公用电话交换网连接。
1.2计算机网络系统
智能建筑本地网络的安全,应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在通信子网和高层或应用系统中采取措施。计算机网络系统应为管理与维护提供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并应提供高密度的网络端口,满足用户容量分批增加的需求。
1.3卫星通信系统
可设置多个端站和设备机房或预留天线安装位置和设备机房位置,供用户接受和传输数据和语音业务。
1.4有线电视系统(含闭路电视系统)
提供当地多套开路电视和多套自制电视节目,并与卫星系统联通。
1.5无线通信系统
建筑物由于屏蔽效应出现移动通信盲区时,设置移动通信中继收发通信设备。
1.6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的类别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确定。公共广播系统一般可分为: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1.7会议系统
会议系统应是音频系统(电声、建声)、视频系统(投影、摄像、录制)等多系统的综合设计,所选用的音频、视频设备、计算机等的网络传输、语音与数字设备接口、终端等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会议系统应实现计算机语音、文字、图形、图像、自动监管、多媒体实时同步网络传输、系统控制一体化功能。
1.8.同声传译系统
(1)同声传译一般可设有(3+1)或(4+1)种语种,国际会议可设有(6+1)或(8+1)种语种;
(2)同声传译传输方式可采用有线同声传译和无线同声传译;
(3)会议室译员间的位置应设置在主席台对面或主席台的两侧(或二层较高位置),应使译员能观察到发言者的口型。
(4)译员间的大小可参照国际IS02603推荐的尺寸高2.3m、宽2.5m、深2.4m设计。
弱电智能化 篇8
关键词:弱电系统; 施工管理; 现状与不足; 问题与对策
一、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概述
根据当前建筑行业在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方面所取得的实践性成果以及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所谓的建筑弱电工程其实是与智能建筑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智能建筑与普通建筑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两者间建筑弱电工程的组成部分和整体水准。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带动,建筑弱电工程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精致化的发展历程:当前建筑弱电工程系统包含了传统的照明系统之外,还包含了电话、电视、网络等系统,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安装在专业学科上有各自不同的隶属,分工细致,泾渭分明。例如某小区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框架6栋小高层9-11层,配套消防设施有: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事故广播系统、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专用电源、消防电梯等。实际上,从此小区配套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展现出建筑弱电系统本质是一个依靠现代化技术所构建起的一个让建筑的居住适宜指数不断攀升的生态智能系统。
当然,建筑弱电工程由于内部包含了大量隶属于不同学科的技术组成内容,同时又与整座建筑的建设和运行息息相关,所以,建筑弱电工程在施工的层面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多元性。正如前文所言,建筑弱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包含了供电、电视、电话、宽带、照明等多个组成部分,这些内容在客观上造成了建筑弱电系统的多元性。其次是阶段性。这里的阶段性是指建筑弱电系统的建设是阶段性完成的,而不是一挥而就的。不仅需要经过设计、测试、使用、反馈等环节,还需要在每个环节上对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阶段性的施工。最后是繁复性。一座高度智能化的建筑必然在建筑弱电系统的建设和施工中面临着繁复的施工内容和高水平的施工技术要求。此外,由于建筑弱电系统的实际建设者和实施者并不是同一个团队,而是根据建设内容的不同去调配不同的专业团队的,这种人员的变动和工期的调整也增加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繁复性。
二、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的几个关键性节点分析
从千万所述内容来看,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至少三方面的关键内容进行管理和把控。
(一)弱电工程自身的智能化体验程度
建筑工程的弱电工程系统所体现出来的智能化程度对整座建筑的使用体验和未来建筑的信息化发展空间影响甚大,因此在进行建筑弱电系统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工程自身所带来的智能化体验程度。注重细节,精心打磨。从多个渠道对弱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准和用户体验进行夯实和提升。
(二)弱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平衡
对于任何一项工程建设工作来说,进度与质量之间的平衡工作都是施工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对于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来说尤其如此。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是整个工程建设体系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工程建设工作。由于弱电工程系统涉及到工程线路、管道、材料使用规格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保证弱电施工的质量,杜绝返工现象,同时要加快弱电系统施工速度,保证不拖沓,不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
(三)弱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需贯彻针对性原则
弱电工程内容覆盖面较大,同时关系到物理、机械、电力、供水等多个工程学科和项目,对于不同领域内的工程内容的施工工作应该请专门的施工团队来进行具体操作和实践,藉此实现对弱电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保证。专业的工程施工内容应有专业的施工团队来完成是工程施工管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弱电工程施工工作作为一项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的重要项目,尤其如此。
三、强化对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关键点的控制和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建筑弱电系统施工现场的控制
建筑弱电系统的使命是提高整座建筑的用户体验,保障弱电系统的施工质量是建筑用户体验得以保障和可持续提升的关键支撑,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拖点系统施工现场的控制。这种控制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对弱电系统施工碎片化进行整改。将弱电系统的施工与整座建筑的施工计划进行比对,确立时间节点和工程进度,在集中的时间段内召集各个施工技术团队进行统一施工,不仅能够加强进度,还可以强化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其次,建立施工现场的第一责任人,将弱电系统的现场施工控制任务集中落实到责任人头上,做到工作明确到人,有的放矢。最后,对弱电系统施工现场的控制还要有当地地形、气候、人力资源、交通等易变性因素联系起来,保证对施工进度控制的精确性。
(二)将建筑弱电系统施工与整体项目规划联系在一起
建筑弱电系统影响到整个建筑未来建成后的用户体验,同时由于弱电系统本身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和施工团队的多元性,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进度受到多方面易变性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将其与整个建筑的施工计划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设计阶段,就注意将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进行阶段性的分解,按照步骤和世界节点进行明确的安排;在施工阶段,让建筑总体施工负责人同时兼顾弱电系统施工责任人,从宏观的层面上将弱电系统的施工与整座建筑的施工放在一个层面上,对这个弱电系统的施工进度按照整座建筑的施工情况进行统一的协调。
(三)完善建筑弱电系统施工机制
完善的施工机制是建筑弱电系统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得到统一保障的基础。这里的是施工机制应该至少包含三个维度上的内容。一是弱电系统的设计阶段,要求以提高用户体验为最高原则,同时将施工过程的简洁、安全、成本等三个要素作为重点考察内容。二是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阶段,要求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碎片化施工,而是用阶段性的施工步骤进行整体、集中的施工。三是建筑验收阶段,在此阶段应该强化对弱电系统的检测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检测评估指标体系,严格按照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评估工作。当然,这里的评估工作必须要制定独立、公正的第三方来执行,保证评估工作的威信力和公信力。
四、结语
建筑弱电工程施工管理中应尤其注重对施工专业性、质量和进度的平衡以及弱电系统自身智能化程度的把控和管理。当然,这种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完善的施工机制、整体的项目管理思维以及实际的施工现场控制等方式来完成。但是,作为现代建筑行业的关键标志来说,弱电系统自身的革新也会日益加快,如何使用不断优化和升级的弱电系统以及更加复杂的施工要求,将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姚玮。弱电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1):12-16.
[2]徐莉。强化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6):108-109..
[3]杨克明,胡志贤。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7):10-11..
弱电智能化 篇9
关键词:弱电系统;医院;智能化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O646.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弱电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建筑楼宇设备监控系统(楼控)、安全监控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医疗综合管理系统、信息机房等方面。就智能医院而言,其主要是指涵盖了系统、结构、管理、服务等四个基本要素及对该四要素进行优化内在联系的建筑物。
一、目前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概况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作为现代智能化建筑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建筑设备控制自动化系统BAS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的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BAS的应用,现代建筑使用环境的舒适度、安全性及便利性已经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且现代建筑的能耗问题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此外,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各种机电设备运行状况及故障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且能够随时将所需报表打印出来,这样不仅方便了机电设备的监控,也方便了机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及保养,从而为企业降低了管理成本。
2、安全监控防范系统
安全监控防范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系统、巡更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等组成。安全监控防范系统的工作原理:凭借着防入侵、防破坏、防盗、防暴、防火、安全检查、联动等措施,针对大部分盗窃、入侵等犯罪活动,能够及时将其发现,并发出报警信号。此外,与安全防范系统同步工作的数字监控系统将会自动记录下犯罪全过程,以此方便了案情侦破,并节省了大批物力及人力,也有效减少了事故数量。
3、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即为在建筑群间及建筑物内部间实现信息传输的通道,其具备灵活性高、模块式运行的特点。综合布线系统有助于将数据、语音、信息交换设备、图像设备等与其他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及将以上各种设备连接到外部的通信网络中。综合布线系统主要针对建筑物内部所有智能化系统信号传输线路。若以其为依托,数据设备、语音设备、交换设备、控制设备等便可以能够与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同样能够将以上设备连接到外部通信网络。作为医院新的智能化建筑,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得以实现的基础及先决条件。
4、医疗综合管理系统
门诊叫号系统将有效克服了排队、混乱、拥挤现象。在门诊叫号系统的协助之下,医护人员便能够有序呼叫患者,从而为医务人员及患者带来了舒适及方便。此外,门诊叫号系统能够与医院就诊卡、医保卡、银一卡通等的使用实现兼容,从而为病人就诊、取药等提供了方便。医护对讲系统可以通过呼叫器系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相联,如果加上电话通信系统及整体护理软件,可以为医院开展“以质量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理想设备。病房对讲呼叫系统的核心在于护理站,其可储存呼号,亦可双向呼叫,且呼叫信息均可显示在显示屏双面。
5、信息机房
信息机房是整个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核心,电子信息机房建设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对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电源质量、接地、电磁场和振动等项的技术要求,除此之外,还必须满足在机房中工作的人员对照明度、空气的新鲜度和流动速度、噪声的要求。计算机、交换机、服务器、存储等属于贵重精密设备,同时机房又属于关键和重要的数据中心,一旦发生数据丢失,损失无法估计。因此,它又常常是安全保卫的重点。同时信息机房对消防、安全保密也有很高的要求。电子信息机房的建设主要包括机房装修、接地系统、配电系统、综合布线、消防系统、保安与门禁系统、空调和通风系统、集中监控系统等。由于其在弱电智能化中所处的位置,各个系统相对独立与楼宇中的其他系统。其中装修所用的材料必须达到防尘、抗静电、阻燃、绝燃、屏蔽、防漏水、隔热、保温、降噪等标准。
二、医院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存在问题
1、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由于弱电智能系统工程所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通信技术和建筑技术等,这就要求从事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办法。然而,我国当前从事弱电工程人员相对较少,具备综合素质的人员更少,这就造成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对人才的需求增加。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工程往往难以控制系统工程质量,造成由于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施工与网络、通信等技术充分的结合,出现工程漏洞,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2、建筑设计缺乏合理指导
随着现代开发商对于建筑实用性的关注增加,导致设计师在规划智能弱电设备中重视功能,往往采取尽可能的功能覆盖面来吸引客户的关注。但是,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由于不重视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所设计的智能弱点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大大降低了智能弱电技术的推广。并且,建筑设计缺乏在智能化要求的指导,不能对于所使用的智能弱电工程提出具体的要求,使施工过程中不能贯彻设计思想。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设计指导思想,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三、完善医院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措施
弱电技术主要是根据使用的电流和电压定义的,通常定义使用24V电压和直流电流进行工作设备采用的电技术,该范畴实际上是广义范围的弱点技术定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就是基于弱电技术,考虑到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居住条件。在我国当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内容: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等。为了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水平,主要改善措施如下:
1、提高设计规范,加强智能化设计水平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和施工方案设计,在此阶段决定了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总体方案。为了保证所设计工程的质量,必须保证所设计功能、使用设备和设计方法符合施工合同要求,从用户的角度客观评价智能化水平。在所设计的弱点工程中,要结合设计设备的具体功能制定相应的施工内容。所提供的智能化设计内容要积极结合当前电子设备技术发展,不断地引进新的智能化设计方案。此外,要保证所设计工程的系统功能、信号匹配、施工工序合理性,严格审核施工总体方案,从而保证智能化工程设计规范性。
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设计方案
针对施工设计执行施工涉及到诸多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弱电智能化设备有着关键影响。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熟悉工艺的总体过程,并明确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按照各个阶段进行施工,努力在每阶段做好施工管理。对于施工过程的电管、线槽、电缆敷设及隐线施工进行详细记录,核对设计方案的接线图和原理图,排出施工出现的失误。并且,施工过程要做好施工记录,统计施工过程的技术实施数据,方便后期进行质量分析和管理。
3、提高弱电设备的功能和品质,满足用户功能需求
建筑弱电智能系统工程不仅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提高生活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而且还应着重保证系统工程的品质要求。在新时期,人们对于居住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拓宽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的安全性和视觉感受等,建筑弱电智能化工程应紧密结合客户需求,定期开展客户要求调查,不断地推出新的智能化服务。此外,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过程中应注重设备的可靠度,不断地提高施工品质,维护人们对弱电设备的使用感受。
4、做好验收检验,保证实施建筑的可靠度
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失误,通过验收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为用户提供最规范的智能化弱电设备。建筑弱电由于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和清洁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施工很可能是弱电设备使用寿命缩减,通过设备的使用说明,分别验证弱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在验收过程中若发现设备存在信号、电压、电流不稳定情况,应立即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分析出现不稳定状况的原因,进行返工或者技术维护。
结束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医院建筑发展已经逐渐趋向于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随着弱电系统智能化的应用,现代医院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统一调度、统一监视,并为医院运行环境的打造创造了条件。在弱电系统的支持下,现代医院已经逐步实现了方便、安全、舒适、环保、高效、节能的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辛冕。浅谈现代化医院智能化系统管理[J].建筑·建材·装饰,2010,11(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