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文献综述优秀12篇正文

《文献综述优秀12篇》

时间: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给家人们整编的12篇文献综述,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篇1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M&A,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

6进度安排

本文从去年11月份确定研究题目后,12月到今年3月份主要进行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的收集、整理。从3月到4月初完成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前期正文的编写。计划到4月底完成初稿,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修改。争取5月中旬完稿,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摘 要: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一般说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谓产品经营,就是企业围绕产品与服务等主要业务,进行生产(含服务)管理、产品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大街够、融资和投资的运筹,以谋求实现在风险与赢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争取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

关键词:资本运营;并购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在论述资本运营前,有必要把产品运营说一下。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资本运营与产品经营就有联系也有区别。一般学术界定义产品经营(生产经营)是以物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强化物化资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获取最大利润的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有关资本运营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综合起来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广义资本运营和狭义资本运营。广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管理、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广义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资本的运行,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增值和获取最大收益。广义资本运营内涵广泛。从资本的运动过程来看,资本运营涵盖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既包括金融资本运营(证券、货币)、产权资本运营与无形资本运营,又包括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看,既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又包括增量资本运营。存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股份制改造等产权转移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增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的投资。

狭义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急剧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买卖和“以少控多”为策略,对企业和企业外部资本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增值等一系列资本营运活动的总称。资本运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具体目标是加快资本增值,扩大资本规模,获取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优化经营方向。狭义资本运营主要研究的是存量资本的配置,具体运营方式包括股票上市、企业、企业联合、资本互换、产权转让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在资本运营理论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将它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分析资本运营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的原理,从理论的高度掌握资本运营的精髓,有助于增强我们进行资本运营的自觉性,提高资本运营的技巧。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规模的深入分析,马克思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资本集中这一重大问题,并且建立了资本集中型论。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首先论述了生产集中,并指出生产集中包括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在文中,他还提到了“规模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的机制的理论论述,是完整的、有力的。即使在今天,这个由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所形成的竞争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所形成的整体,也的确是资本得以流动、重组乃至集中的最重要的机制。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强调资本的流动性,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这正是资本运营的核心所在,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闲置、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品和产业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另一方面,企业要缩短资本流动过程,加快资本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转换过程,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同时在资本运动总公式中,也相应地反映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关系。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问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答约成本,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与垂直兼并、混合兼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很好地解释了企业垂直兼并、混合兼并的内在原因,并对原有理论作了补充和调整。

文献综述 篇2

引用的参考文献应该经过挑选

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文献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作者在选用参考文献的时候需要经过筛选,需要用自己的知识和鉴别能力、,从众多的相关文献中挑选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如国不严格筛选,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果,不仅误了自己,也可能会误导读者。

按照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nedicin)的思想,汇总分析(metaInalysis)的证据等级是很高的。即便如此,如果没有严格的综述(review)设计,汇总的是众多设计不严密、结果不可靠的文献,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因此,作者参考和引用文献时,需选择,不可随意引用。

引用的参考文献应该仔细核对

对拟选用的参考文献要什细核对,以免出差错。不仅在文字和著录格式上要核对,在内容上;也要与原文核对。作者对选用的参考文献,应逐一阅读。以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笔者曾经处理过一篇综述,文后大约有20余条英文参考文献,经上网核查,其中18条有差错。差错的种类大致如下:①作者姓名引用错误:按照医学期刊一般的要求,应光标国外作者的姓,再标其名字的首字母、如BillClinton,应标为“Clinton B”。有些作者常把国外作者的名和姓颠倒了。②单词拼写错误这种差错多为作者粗心大意,或者因没有与原文核对,而是通过转引所致。③页码有误,或者只标起页未标止页。④增刊没有显示出来。5则书籍未标出版社的地址等。

以上例子说明,作者对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认真核对是十分必要的,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引用的参考文献要忠实于原文

因为是引用别人的文献,作者无权更改原作者的本意,只需向读者介。介绍原作者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结论等。作者可以对原作者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结论等发表看法,但不能肆意更改,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要想忠实于原文,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之前仔细阅读原文,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尽量不要转引,以免以讹传讹,损害原作者、读者,还有自己。

应注意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人各刊不尽 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

很遗憾,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不少作者投来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 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文献综述 篇3

1、成立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证小组,小组中至少包括三名以上熟悉本研究方向的具有副教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并由其中一名任组长。

2、研究生写出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同意后,在教研室安排下,由硕士研究生向论证小组做报告。论证小组对报告内容讨论的最后意见应填入表中的“论证意见”一栏,经论证小组组长签字后按审批程序,报研究生部备案存档。

3、若论证小组对研究生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提出异议或修改意见,研究生应重新开题或进行适当修改,然后按上述程序再次进行开题报告,论证小组认为可行,则按程序审批备案。

4、若研究生第二次论证会仍未通过,则不再另行开题,毕业时仅发给结业证书。

5、在第四学期前两周,各教研室、系(部)应有计划地对研究生进行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审查。

如不能按期完成,则从第四学期开始,硕士生停止硕士论文工作,导师不计指导工作量。硕士研究生的'《沈阳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式四份,研究生部、指导教师、教研室、研究生本人各一份,最迟应于第四学期开学后四周内交研究生部。

6、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是硕士生取得答辩资格的必备材料。

文献综述 篇4

一、引言

一直以来,就业歧视是各国共同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而在当今中国,一方面就业难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就业歧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中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规范,所以招聘启事中带有歧视性的条款数不胜数,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中国的就业歧视问题在过去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十八大提倡整个社会要追求公平、正义,就业歧视问题已不容回避。就业歧视是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旨在找出歧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帮助劳动者正确定位消除疑虑,也督促企业做出转变。

二、就业歧视中外研究现状

平等原则和禁止歧视原则作为国际人权法上的基本原则,在国际立法上早就得到了确认。这主要体现在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中。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和建议书》(第111号公约)中给“就业歧视”下了一个较规范的定义:任何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作的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从而构成就业歧视。

就我国而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有了长远的发展,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我国学者对于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张体魄(20xx)对当前我国对于就业歧视的理论研究从分层发展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定义内涵方面目前没有统一定论,主要有“非能力致差别”说、“非职业致差别”说、“非经济致差别”说、“差别对待影响”说、“法定因果综合”说。关于就业歧视的认定规则的研究,从认识发展看,认定规则的研究经历了从外部特征、构成要件到判定原则的过程。①

三、就业歧视的成因

不同领域学者对就业歧视成因的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理论也不同,主要的理论有以下几个:

1、偏好歧视理论。也称“个人偏见理论”,包括:雇主歧视、顾客歧视和雇员歧视。最初是在《歧视性经济》一文中有贝克尔提出,指的是由于一些来源于雇主、顾客或者雇员的个人偏见导致的歧视。而在现实情况中,偏好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求远远小于其他企业。例如,我国大型国企在招聘时通常都会对年龄、性别进行要求,这就是典型的偏好歧视。②

2、统计歧视理论。统计性歧视是指歧视来源是统计性偏见。现实生活中,许多可观察的个人特征与求职者的实际生产率有相关性,但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统计歧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许多企业对于女性雇员的歧视。由于女性在某些岗位上工作绩效和晋升比例不如男性,有些企业的某些岗位就会拒绝招聘女生,或者工资较低。③

3、社会风俗及惯例理论。社会歧视理论认为社会歧视问题更多来说是一个文化问题。它认为文化因素影响着公众和企业的思维,最后在行为上进行表现为就业歧视。例如,美国对黑人存在着暴力,野蛮的印象,最终企业表现为对种族歧视;中国对一些少数民族存在着未开化、野蛮的印象,所以一些企业在招聘时会尽量少招或不招少数民族。④

4、人力资本歧视理论。人力资本歧视理论是有劳动经济学者提出的理论,认为一些人之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上被歧视是因为其在人力资本方面投资不足。而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上,最明显的人力资本歧视就是学历歧视。许多企业在招聘广告上标注只招收“985”高校的大学生,更有甚者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四、就业歧视具体分类

在阅读大量关于就业歧视的文献后,笔者发现对于就业歧视的分类多种多样,但其中较为主流的是按歧视内容分类和按歧视表现形式分类。

1、按歧视内容分类。按歧视内容分类是指按照不同的歧视行为内容分类,具体的有: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等。而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大体有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对不同的'歧视进行进一步划分,二是对单个歧视进行深入研究。

在对歧视进行划分的研究方向,有不少学者有自己的观点。张时飞(20xx)使用行为评定法、主观排序法等从普遍性和严重性两个维度对每个歧视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矩阵图。最后得出结论: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既严重又普遍”,是中国社会当前主要的5种就业歧视类型。⑤

2、按歧视表现形式分类。笔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存在这不同形式的歧视,其中较为显著的有四个方面,即:雇佣歧视、职业隔离、晋升中的职业天花板和薪酬歧视。其中雇佣歧视和职业隔离主要发生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环节中,职业天花板则主要出现在晋升环节中,薪酬歧视则体现在薪酬绩效环节。

有不少学者从这四个方面对歧视进行研究,发现在企业中职业隔离现象和雇佣歧视现象最为普遍,并且不同层级员工所感受的歧视有所差异:高层员工更多的感受到职业隔离和职业天花板,而低层员工则会感知到较多的雇佣歧视和职业隔离。⑦

但总体来说按歧视表现形式研究就业歧视文章并不多,但是它却对企业中人力资源各个环节行为规范起到重要作用,对相应的立法也有帮助,所以我国学者应该加强相应研究。

五、小结

整理近年来中国学者对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后不难发现:第一,我国学者对就业歧视的研究已经从整体走向研究个体,但对于就业歧视具体现象和发展态势的研究较少,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歧视现象如:第一学历歧视、血型歧视等歧视种类的具体分析较少。第二,就业歧视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研究解决一种歧视问题,要从不同的原因入手,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第三,就业歧视问题是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阻力,还需各界做出反应共同应对当前劳动力市场严重的歧视问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篇5

[4]汪少华,《投资学》,.2,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

[5] 郜卓 ,《资本运营――理论与案例》,.12,中华财会网

[6] 李心丹等,《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2002.12,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7] 王曙光,《加入WTO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影响与启示》,2002.7,商业研究。

[8]王明珠,《对我国企业资本运营操作现状的反思》,.8,长春大学学报。

[9] 苑泽明,《无形资本运营对策的经济学思考》,2002.7, 商业研究。

[10] 《中国并购指数》,,全球并购研究中心。

[11] 汪金成, 《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6,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12] 苗澍,《企业并购管理研究》,2003.12,华中师范大学。

[13] 刘小剑,《中国公司并购重组模式与案例分析》 ,2002.2,北方交通大学。

[14] 周涛,《企业收缩重组的动因比较分析》,2002.5,北京工商大学。

[15] 刘琼,《企业资本运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02.3,东南大学。

[16] 张文杰,《国有企业并购关键问题研究》,2001.1,北方交通大学。

文献综述 篇6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成了企业选拔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业已成为各大高校深刻研究的课题[1-3]。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综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征,推出“三元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下简称“三元驱动”)[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尽快树立起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勇于尝试,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元驱动”实践教学体系的切实推行,为大学生夯实了就业基础,使得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

1“三元驱动”的构成

在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内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起“三元”驱动的多层次递进式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三元”驱动是指:

(1)在一年级学生初学编程阶段,采用“兴趣驱动”的实践方法,以编写简单的游戏为主要实践方向,以引起学生编程主动性为目的,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二、三年级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阶段,采用“竞赛驱动”的实践方法,鼓励学生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和工信部软件人才程序设计竞赛等比赛,适合学生提高编程熟练度、掌握算法分析和设计的技巧,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培养内功;

(3)在三、四年级专业课的学习阶段,学生接触到了广泛的专业知识,采用“项目驱动”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开发,为其提供贴近实际的实践机会,对其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为将来直接融入IT领域的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三元”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同学习阶段的具体特点和遇到的问题而设计,与课程和学生知识程度相匹配,与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相适应,“三元”驱动的实践体系既呈现阶梯关系,又可以独立深化,结构灵活,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可协调性强,易于实施。

2“三元驱动”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计算机类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类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广泛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想。从近年来许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择业困难来看,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三元驱动”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大学生毕业求职起到了明显的积极推动作用。

2.1增强了学生的求职信心:近√★√些年来,企业选择人才的时候,慢慢从高学历转向高能力,企业发展看重的是员工实际创造出来的价值,而不是一张仅仅代表身份的学历证书。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有了转变,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也必定会发生转变,否则将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甚至遭遇严酷的淘汰。大力推行“三元驱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

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时候,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这三者也是企业考核人才的基本内容。(1)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高校中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了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了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的知识,适应工作需要,具备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专业能力又具体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两个方面。(2)实践能力是指在生产经营、科学研究、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能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时就需要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新技能掌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制度执行能力五个方面。(3)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核心,敢于冲破传统思想和陈腐观念的束缚,在工作中提出新理论、新概念,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三种基本能力,学生才能有信心去求职,进而才能竞聘到自己喜欢的职位。学生在校期间,在“三元驱动”的培养模式下,从大一到大四,依次接受了“兴趣驱动”、“竞赛驱动”和“项目驱动”的专业训练,四年的积累使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毕业择业期间,面对高要求的企业也能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在就业环境如此严峻的背景之下,能做到“择业”,而不是“被择业”。我院20xx届某优秀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同时收到百度、搜狐、腾讯等多家IT巨头企业的就职邀请,这一情形说明“三元驱动”的培养模式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2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IT行业里有多种认证考试,表明自身达到的技术水平。“三元驱动”从大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自我检验的意识,定期参加各类认证考试,检验自己之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在这种意识的推动之下,从大一到大四,有一部分学生成功通过了国家等级考试、各类工程师资格认证、思科认证、华为认证等。就业时,企业非常看重这些实践性特别突出的技术水平的认证,这对他们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学生也会凭借这些“标签”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根据我院就业率统计,近三年的毕业生,从事IT行业的比例分别为74%,76%,8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充分表明,“三元驱动”的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2.3提升了学生的就职层次:“三元驱动”中的项目驱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实际项目,学生对项目的有关环节有了初步认知,清楚项目的架构和组成,甚至对项目管理层面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择业的时候,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项目实习的经历完全可以让他们胜任所选的工作,获得企业的认可。一般来说,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之后,都要有三个月到半年的培训时间,培训结束视培训成绩再确定具体工作。未经历过项目驱动的学生,到企业后,培训期一般在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而经历过实际项目锻炼的学生,培训期一般在三个月内,大大缩减了适应期,对企业和学生本身都有利处,所以,企业非常喜欢吸纳在校期间有实际项目经验的毕业生。我院20xx届某优秀毕业生,在毕业后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有了两次加薪调整,该毕业生在校期间,对“三元驱动”的教育方式适应良好,并且较早进入实验室跟进实际项目,积极参与我校“挑战杯”等专业类的竞赛,成绩优良。截至到目前,我院20xx届毕业生已有多名学生签约到大型IT企业,且年薪已逾十万,这是同学历的其他专业难以企及的。

3就业对策分析

在“三元驱动”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应届毕业生开始择业的时候,采取一系列辅助措施,积极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毕业生择业成功率,并积极保证高素质学生有较高薪资待遇。

3.1邀请企业进校园:常年与多家IT企业保持合作关系,在毕业生求职阶段,邀请多家企业的宣讲队伍走进校园,根据企业的需求,学生可以获取求职思路,引导他们理智、正确地择业。这种对策一般可以带来两种就业方式:(1)一部分学生在校园宣讲会上,主动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然后,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开始,企业就可以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考核期两个月左右,95%的学生能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2)在企业招聘团队进校的时候,学生带着自己获得的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等相关专业竞赛的获奖证书,或者带着自己开发的软件产品,演示给企业的。招聘人员,得到认可的学生当场就可以签订就业协议。

3.2鼓励学生出校园:对于在校园招聘没有达到“双选”结果的学生,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勇敢地到更广阔的就业环境中去寻找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专业边缘的学生,走出校园显得尤为重要。走出校园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网投,二是参加各大城市的招聘会。网投是一种相对便捷、网络范围大的求职方式,但是企业接收到的网投数量巨大,被HR筛选出来的几率相对较小,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或者是非常优秀的软件开发产品,往往就会被淹没在网投洪水里,没有机会与企业做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各大城市的招聘会,特别是针对高校开展的招聘,对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业渠道。鼓励学生三五成群结伴而行,辗转在各大城市的高校招聘会,几次奔波下来,就业人数还是很可观的。

由表1可知,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人数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期间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低谷)。由此表明,专业技术型人才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说明“三元驱动”的培养模式对专业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毕业生的就业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大提升了毕业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元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适用于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并充分激发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强化自己的创新思想。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统计表明,以“三元驱动”教学体系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适用于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使得毕业生在面临求职时,能充满信心;在择业时,能有较高层次的选择,并可拥有较高的薪资待遇。

参考文献

[1]高阳。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探索——基于团队项目实训[J].经济论坛,20xx(1):194-196

[2]林春。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xx,24(5):10-11

[3]李同卓,张洪良,邓珊。从实践能力培养谈大学生就业问题[J].科技教育创新,20xx(19):253-254

[4]唐国维,富宇,李井辉。IT专业大学生软件开发技能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石油教育,20xx(3):96-99

文献综述 篇7

1.文献搜集不全,遗漏重要观点

有些研究生由于资料搜集范围或方法不当,未能将有代表性的资料完全纳入研究的范围,或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其结果便是不能系统全面地把握研究现状,或片面理解他人研究结果,从而盲目地认为某问题或领域尚未被研究,使得自己的研究变成一种重复性的劳动。因此,在撰写综述前一定要全面搜集资料,学位论文研究更要“必能精通专门之学,读尽专门之书,真有所见出乎其外方可下笔”。

2.文献阅读不深入,简单罗列,“综”而不“述”

撰写综述必须充分理解已有的研究观点,并用合理的逻辑(或是时间顺序、或是观点的内存逻辑、相似程度等)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如果综述仅仅是将前人的观点罗列出来而未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那么内容就会十分杂乱,缺乏内在的逻辑。这样不利于厘清已有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难以认清某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等,更不必说走到问题研究的前沿了。

如果是“综”而不“述”,那么,即便是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充其量也只是陈述了他人的观点,达不到通过分析、评说而发现和确立论文选题的目的。

3.个人观点在综述中占主体

有些研究生在综述中对研究现状的梳理和介绍只是一笔带过,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评述,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结果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评论或研究计划。

文献综述主要是梳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动态,厘清研究现状进展与困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因此,综述的。重点在于“综”,即其主要部分应是对前人观点的客观阐释和分析;个人观点,即适当“述”,,可以起到点睛式的评论或启示的作用,但不应是主体。另外,综述提炼的观点必须以原始文献为依据,不能把观点强加给原作者;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对原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议,但论据必须充分,并能使读者分清哪些是原作者的观点,哪些是综述者本人的观点,不能混杂在一起。

4.避重就轻,故意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研究生写综述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学位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有些研究生在做完综述之后,还是难以发现问题,便认为该领域已经无问题可以研究,为了完成论文便故意在综述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重复研究,其创新性是可想而知的。其实,未能发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自身的学术积累不够或思考不深入;可能是选题不当,过大或过小;也可能是学科发展处于“高原阶段”。但未能发现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更不能随便拿一个研究过的问题敷衍了事。如果是自身原因,研究生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静下来认真深入思考,完成选题;如果是学科发展的问题,则可以尝试通过开辟新领域、使用新方法、提供新材料等方式完成选题。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文献综述 篇8

1、如何写作文献综述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二、学写综述的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三、文献综述的特点

其特点首先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其次是“述”。 “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四、文献综述研究写作步骤

一般须经过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四个阶段。

1.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2.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3.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2、综述的格式和写法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 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②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

(1) 纵式写法 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2) 横式写法 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

(3) 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

总结 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参考文献 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3、综述的写作步骤

选定题目 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

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题目不要过大,过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诸多的内容来充实,过多的内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这不但增加阅读、整理过程的困难,或者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难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实践证明,题目较小的综述穿透力强,易深入,特别对初学写综述者来说更以写较小题目为宜,从小范围写起,积累经验后再逐渐写较大范围的专题。此外,题目还必须与内容相称、贴切,不能小题大作或大题小作,更不能文不对题。好的题目可一目了然,看题目可知内容梗概。

查阅文献 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

查找到的文献首先要浏览一下,然后再分类阅读。有时也可边搜集、边阅读,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这是撰写综述的重要步骤,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过程。阅读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用卡片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以便为写作做好准备。

加工处理 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

撰写成文 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

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

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著,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

4、如何写作开题报告

在正式动笔写作毕业论文之前要求学生写出开题报告,以便指导老师能根据学生对文献的综述和对所选论题的认识,确定其可行性。这是一些高校的做法,不无道理,也显得更正规。

什么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作者将自己已经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思路等,以书面的形式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导师和听众作一书面汇报和简要说明。它是在作者初步选定题目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有二:

一是通过开题报告,作者能将所选课题的内容框架、研究现状、选题意义、重难点和创新点、文化结构、主要征引材料及参考书目作一总体思路的勾引,作者对该选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进行有序的组合清理,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通过开题报告,作者能广泛听取他人的宝贵意见,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理顺论文思路,使毕业论文结构更趋完整,内容更趋翔实。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用中英文撰写,汉语在前,英语在后。目的是让听众和读者明了毕业论文的大致范围和方向,即论题。题目应力求简明,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15-20个字。必要时,可以使用副标题。

2.本选题的研究目的

以中学教学法方向为例,则须说明要解决英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前人从未解决的,并且能填补某一领域的空白的问题。

3.本选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该选题曾经作过哪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中处于何等地位?它是属于未开拓的领域,还是在前人已经研究过的基础上作深层次的研究?国内外有哪些论文论著涉及到本选题的内容?

4.研究本选题的动机及意义

提出本选题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个选题?本选题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本选题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其价值取向是什么?本选题与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英语教学会起什么样的作用?从实践的角度看,本选题是否有助于英语教师和学生把握英语教与学的动向,使人们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是否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5.本选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选题的研究有哪几个重要观点,其特点是什么?本选题的研究重点在哪几个方面?本选题的研究难点在何处?怎样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对英语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如何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对改进英语教学作对策思考?本选题有哪几个新观点?它是否填补了国内外同行业研究中的空白?

6.本选题的撰写框架

框架可用提纲形式表述,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引言:提出问题、摆明观点。

论点:分析问题与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致包括: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理论上来论证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联系教学实际来阐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做法。另外,利用实际数据作为论据,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结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其后果如何?对人们在英语教与学中有什么指导意义?有哪些方面需要继续研究的?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一般是英文参考书目在前,中文参考书目在后,以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7.研究基础

作者在选择该选题之前作过哪些方面的研究?写过什么文章?说明能如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的理由。

8.研究方法

包括实验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文献分析的方法等。实验的方法就是对英语教学班级中去进行实验;调查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查表、询问、问答等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献综述例子 篇9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为《鱼纹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传统鱼纹是中华民族纹饰中最重要的纹样之一,它构成了我国文化史上历时最长、应用最广、民俗功能最多、民间性最强的文化长链。鱼纹之所以能够延续如此之久,本身就说明它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与一个民族的信仰和传统观念相联系的,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进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图形语言和视觉符号之一。

本文将以此作为研究背景,将追寻传统鱼纹发展的轨迹来解读鱼纹,并为开启现代包装设计提供思路和创新。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从国内目前对鱼纹的研究现状来看,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民间传统鱼纹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但从造型艺术角度的鱼纹进行专题研究的人还很少,也不深入。大部分都是对鱼纹的断代史进行研究,更多的是对仰韶半坡彩陶中鱼纹的研究。

汤池(2008)在《黄河流域的睁始彩陶艺求》中指出中国的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都是以其独特的彩陶艺术为显著特征之一。因此,考古学家和艺术家都十分关注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起源和发展问题。过去,由于历史的局限,关于中国彩陶的起源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直到 70 年代,黄河流域三个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现,分别向人们展示了它们独特的文化成就,特别是在老官台文化中发现了最早的彩陶艺术以后,这个问题才有了释疑的眉目。并且在彩陶装饰中经常运用鱼纹艺术。

靳之林(2007)在《靳之林现象》中指出无论是黄河还是玉米地,或是雪景,都是对大自然的歌颂,是豪放的对大自然生生不息精神的赞美。画面的景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观物取象”,而是“心象”寄寓于眼睛所见之形象,把对自然的理解凝固在画面上,用符号性的线条组成画面,把“天人合一”的中国山水画观念运用到油画创作中,这是对中国人的自然观的传达,一种激情和精神的记录,一种“激情大写意”的画风。 作为江苏省美术出版社编辑的中国艺术家画库文献之一,此书展出了靳之林从艺六十余年中百余幅油画作品,以回顾靳之林致力于民间美术研究之历程的文献。

策狄(2005)在《艺术的起原》中指出现代艺术科学的建构,离不开艺术人类学的学理支撑。艺术人类学不仅要平等地看待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各种艺术;同时,还从文化整体论的角度来看待艺术。《艺术的起源》被公认为是艺术史的代表作、艺术人类学的开山之作,集中体现了艺术史观。通过对世界各民族的艺术起源的考察研究,初步建立起社会演进论的艺术人类学的学科框架,并为现代艺术科学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石。从艺术哲学与艺术科学的区别入手,探讨了考察人种学(艺术人类学)对于建立艺术科学的基础性作用,并对原始民族的艺术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于后来的艺术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禹(2005)在《山海经》中指出本书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 2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扬建军(2005)在《装饰图案基础》中指出本书紧紧围绕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和相应的训练要求,系统而明晰地阐述了装饰图案的基本原理、特殊规律、设计方法和表现技巧,突出了培养学生造型基本功和创造能力的宗旨。该教材针对现有教学模式,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改革成果和新的设计理念,结合对传统的、民族的优秀装饰作品的介绍,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具有明确的教学针对性和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性。

王运熙(1984)在《李太白诗歌解读》中指出代评论者对于李白诗歌,相当注意其关心政治社会现实的一面。李阳冰《草堂集序》曰:“凡所著述,言多讽兴。”即是说李白诗歌内容,针对现实,富于讽刺和比兴。这评价和李白自己“寄兴深微”的主张相吻合。后来李商隐在《献侍郎钜鹿公启》中有曰:“推李杜则怨刺居多,效沈宋则绮靡为甚。”也是认为李白诗对时弊富于怨刺内容,并在这方面把李白诗和杜甫诗相提并论。

刘庆孝(1989)在《雷圭元先生的图案学思想》中指出记得当时 器时代庙底沟彩陶装饰为主线。对其美学原 大量资料的优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弃粗曾问过一个大题目:如何学好图案?雷先生 理,溯本追源。印象最深的是,在以彩陶装饰 取精,熔化提炼。再把自己的独到见解深人浅精辟地概括了一句话——拜古人为师!为母体的“再创作”中,使我们进一步体味到 出地融入到教学之中。 真正从师于雷圭元先生是1979年,那是 我们祖先这种笔法流畅,随心所欲,毫无造 雷先生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发现一个特殊的年代。粉碎“四人帮”之后,雷老 作,自由而不逾矩的“写意”情趣和体现中国 了中国图案与太极图的关系,并从楚汉漆器恢复了学院领导的职务,并重新朝气勃勃地 风图。

黄静(2005)在《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中指出现代包装设计既要有民族情,还要有国际观,唯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包装作品来。一是在设计中不要一味地只是照搬传统,要积极创新;二是我们的包装设计应在中国文化和民族根基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应更好地处理好现代包装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目前,我国的包装设计一味地向西方看齐,丢失了传统图案所带来的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于文中研究了如何更好地使鱼纹与包装设计相结合,保留鱼纹的特点的同时又符合现代包装设计的时尚感。

3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朱自清(2005)在《闻一多全集生活-新知》中介绍了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热爱祖国,勤苦奋进,追求真理,经过长期的探索,终于在现实的教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走上了为争取人民民主和民族解放斗争的道路,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在新诗创作和古代文学研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丰富了我国的文化思想宝库,确立了他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拍案而起”,为民主而英勇奋斗,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敬仰和赞颂。他写作的诗歌,反映民间生活,与群众联系密切。更有很多对民间生活的写照。闻一多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和榜样。

外国学者Random variable(2001)在《random signal principles》中指出人类的艺术设计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直接影响着艺术设计,标志是用一种特殊文字或者图像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以其精炼之形传达特定的含义和信息。

外国学者Josep(2001)在《Adorn》Structutal packaging中指出20世纪的设计也一直以自然主义和传统的鱼纹形图案为中心。鱼纹形装饰的主要变化就是以几何图形搭配为本的装饰体系。本世纪初,维也纳、格拉斯哥和芝加哥的革新者们发展了一种崭新的现代装饰风格,即以直线、圆圈为主,甚至直线也能产生特殊效果的图案。现代主义的另外一些精英们一直对源自方形和矩形的无穷变幻非常着迷。许多设计师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创造出复杂的综合图案。

外国学者Joran(2000)在《Thinkgeek Emergency Exit》中指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纹饰具有蟾蜍和三足乌的内含,蟾蜍和三足乌在历史上分别是月亮和太阳的象征。而我国古代的华夏族就是以月和日为标志的民族,他们就是《史记·五帝本记》中黄帝之下留有姓名的昌意、玄嚣二支。庙底沟类型的遗存就是他们共同的文化遗存。本文可以说是该文的续篇,着重探讨一下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纹饰上“鱼纹”和“人面鱼纹”的含义。

4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不难发现:

创造具有时代感的优秀包装,从中国文化中吸取营养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包装设计既要有民族情,还要有国际观,唯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包装作品来。

现代包装设计中存在着片面强调形式的求新求异和只注重讲究形式的个性而忽视了对包装设计深层次内涵改造的问题,因此,对于包装设计发展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包装设计表面想象的分析中,而在于透过现象去挖掘它的本质,对包装设计的理解和阐述升华到民族化审美的理论高度。

中国鱼纹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如何继承发展这种文化传统并在新的环境中加以发扬,如何通过对自身文化身份和品格的认同与把握,来应对全球性的文化冲出,在当下变得异常重要。鱼纹运用于现代设计,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也是正在寻觅话语资源的现代中国设计的财富。几千年历史的交替演变也促成了鱼纹的发展和变更,并已深深扎根于悠久的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中,并随着时代发展,鱼纹的传统思想观念已受到冲击,现代观念与传统思想的碰撞又使中国传统鱼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一脉相承的过程中,鱼纹的价值性也反映在运用现代视觉语言的手法,提炼出现代平面设计更加丰富寓意与民族内涵精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篇10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产权理论认为,资产的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明晰的产权界限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客观基础。企业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规范化的公司产权基础上,没有界定清晰的产权、规范的股权结构和合理有效的股权流动机制,真正的公司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行为是难以产生和发展的。在清晰的产权界定基础上,企业资本运营行为有助于推动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的价值型管理和优化重组,进而促进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企业运用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推动公司产权的聚合与裂变,可以进一步促使公司产权明晰化。

产权理论要求产权必须明确。必须能够白由流动。这将从如下方面对资本运营产生推动作用。首先,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动公司并购的社会化。其次,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进企业资本运营市场化进程。第三,产权的白由流动有助于推动企业资本运营国际化。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有助于推动企业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优化企业规模结构。有关资料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其他企业而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成长经历表明:运用资本运营方式,有助于谋求规模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进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通过企业的联合与兼并,日本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重组,获取了规模经济效益。在我国,企业小型化、分散化的特点极为明显。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扩大企业规模,谋求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所谓并购,即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并购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财产、经营权或股份,并使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企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并购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比如品牌、市场、资金、管理、文化等优势,让存量资产变成增量资产,使呆滞的资本运动起来,实现资本的增值。

并购的具体方式包括企业的合并、托管、兼并、收购、产权重组、产权交易、企业联合、企业拍卖、企业出售等具体方式。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并购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推动并购实践的发展;在研究西方

公司并购史时,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并购活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

经济学分析,从而形成多种并购理论。

(一) 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公司有助十促使公司管理层效率改进,产生协同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潜在效益。效率理论可以细分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营运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角化经营理论与价值低估理论。

(二)代理问题及管理主义者(Agency Problem and Managerism)

代理问题是由詹森和麦克林于1976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在代理过程中,由于存在着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代理成本,这种成本主要包括:所有者与代理人订立契约成本、监督与控制代理人成本、限定代理人执行最佳或次佳决策所需的额外成本、剩余利润的损失。这一理论可以归纳为三点:并购可以减少代理成本;经理主义;负假说主义。

(三)现金流量假说(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源于代理问题。在公司并购活动中,自由现金流量酌减少可以缓解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所谓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公司现金在支付了所有净现值(NPV) 为目的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量。詹森(Jensen,1986年)认为,自由现金流量应完全交付股东,这将降低代理人的权力,同时再度进行投资计划所需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更新筹集将受到控制,由此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避免代理问题的产生。

(四)市场势力理论(Market Power)

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并购活动的主要动因在于并购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长期潜在获利的能力。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不代表规模经济或协向效应的实现。只有通过水平或垂直式收购整合,使市场占有份额上升的同时又能实现规模经济或协同效应,这一假说才能成立;反之如果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建立在不经济的规模上,则收购可能会带来负效应。

财富再分配理论的核心观点为,由于公司兼并会引起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兼并利益从债权人手中转到股东身上,或者由一般员工于中转到般东及消费者身上,所以公司股东会赞成这种对其有利的兼并活动。

由于企业购并等资本运营本身的特点所在,就是在产权理论形成以后,关于购并对市场力量影响的讨论依然在进行。从经济有益的一面来看,购并带来的好处也许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此我们前已作了很多的说明。从对社会经济不利的一面来看,购并活动有可能带来垄断。但是现在关于垄断也有人认为其有好的一面,或至少是不可避免的一面。因为垄断集中本身是竞争的产物。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竞争己从简单的价格竞争发展成为质量、技术、服务、产品类别等诸多方面立体的竞争,因此即使是大公司之间也很难就垄断达成什么共谋。此外,大公司和大企业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日益增大,这也是购并等资本运营活动对现代经济发展贡献之一。

除了以上各种理论之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购并中获利一方的收益来源是对企业中其他利益主体的剥夺。如股东为企业内部人,而债权人为企业外部人,在信息方面股东有优势,因此股东有可能通过企业购并来提高股票的价值,而降低债券的价值,由此来对债券持有人进行剥夺。这就是所谓的再分配理论。另外,按照并购的分类不同,早期的理论还包括横向兼并理论、纵向兼并理论、混合兼并理论等,此后再做阐述。

文献综述例子 篇11

二、文献综述

笔者以“头版头条”为关键词,以2000年一2010年为时间界限,对中国知网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权威数据库以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所有数据库进行了搜索,从搜索到的条目中经过分析筛选后得到与头版头条相关的并且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共29篇,其中26篇文章主要刊发在《新闻战线》、《新闻知识》、《地市党报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其余3篇文章是优秀硕士论文。

期刊中刊登的26篇关于头版头条的文章按照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四类:

(一)新闻从业者对头版头条的采写体会及业务研讨。如张建国的《百篇头 版头条新闻的采写体会》,作者根据自己丰富的头条采写经历总结了自己在采写头条方面的经验以及自己在业务方面钻研的方向,给其他记者以启示;还有鲍洪俊的《“政策零距离”是头条的第一要素》,作者通过对一则头条新闻从构思、写作到修改、发表的过程,从中领悟到‘政策零距离’是头条的第一要素;还有米博华的《关于头条》;储雄潮的《吃透调找准点抬高面选好时—谈头条的发 现与写作》;宋令俊的+`沉”得下去,更要“跳”得出来—关于县市报做好工 作性报道的思考》等。

(二)以头版头条为文本来分析其所代表报纸的某一方面特征。如中国社会 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陈崇山的《从四家党报的头版头条看地方特色》 通过头版头条分析总结了四家日报因所处省份不同而具有的不同地方气质以及新闻报道特点;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詹正茂与付署安和写的《头版头条与经营战略—《经济观察报》与《21世纪经济报道》的启示》,重点分析了两家成功的财经类报纸的经营战略是如何通过头版头条来贯彻的;还有姜红与许超众的国家社科规划青年项目的研究成果《从“斗士”到“智者”:舆论监督的话语转型—新世纪以来《南方周末》文本分析》则是通过文本分析来考察报纸的舆论监督问题。

(三)关于头版头条版面编排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文章有阮班慧的《浅析 同题集中/大幅图片作为头版头条的版面艺术》,作者通过对同题集中、大幅图片这两种头版头条版面编排方式的举例赏析,来获得对头版头条版面语言运用上的启示;白静文和李刚的《党报头版头条的选择和编排》,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也都给出了党报头版头条改革的建议。

(四)头版头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如学者陈力丹的《党报头条要有新 闻性》指出了当今党报头条重视宣传价值而忽视新闻价值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 建议。类似的文章还有杨秀国、王哗的《党报头条要体现新闻信》。还有吴红雨、 张扣林、甘恬的《地市党报头条改革的思考》,作者给出了地市党报改革的总思路和突破口;陈力丹、戴莉莉的《党报传统:按新闻价值而不依领导人职务编排版面》,作者从党报传统的演变寻找改革的定位,从中央对党报的指示中找寻改革动力,探讨了党报头版头条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

在硕士论文方面,有三篇文章是有关报纸头版头条的。一篇是暨南大学叶芳 撰写的硕士论文《都市报头版头条研究》,作者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引入横向(与 党报和晚报相比)和纵向(都市报前后期对比)两个对比维度,对都市报自身的 特性及十年发展作了一个初步的勾勒。一篇是浙江大学甘恬的硕士论文《地市党 报头条个案研究—头条官方文本审视》,作者以《嘉兴日报》为研究 个案,也是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其头条新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其中的矛 盾、困惑与问题,为当前地市党报的头条改革提供了变革思路和突破口。还有一

篇是河北大学蒋丽莉撰写的《新时期党报头版头条研究—以(1978- -2006)为例》,文章以30年《人民日报》日报为研究对象,对其定位进行了纵向 深入的研究,通过《人民日报》定位基本特征变化的特征分析我国党报在头版头 条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专著方面,笔者找到了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谭立谋所著的《头版头条的 学问》,2003年9月第一版。作者选择了自己采写过的头版头条97篇,每一篇都配有解读,告诉读者这些新闻被发现、提炼和拓展新闻素材的过程,探讨头条新一2-闻的特点和规律启示读者。还有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郑海宁所著的《头条新闻捕捉》,1990年5月第一版。书中也是主要收录了作者采写的几十篇头条新闻和若干篇评论。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对党报头版头条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其中,新闻从业者 主要是从采编的新闻实务角度去研究头版头条,学者主要是从理论角度分析头版 头条存在的问题。而且研究内容大都只是集中于一点,系统性的、全方位的研究 的还是比较少,这也正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立足点。

参考文献

[1〕谭立谋。头版头条的学问「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2〕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3〕何梓华成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许静。传播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7〕周胜林尹德刚梅爵。当代新闻写作(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丁柏锉。当代新闻文体写作「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1冯健主。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10]裴显生方延明。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陈力丹。党报头条要有新闻[[J]。新闻记者,2004, (8)。

[12〕杨秀国王哗。党报头条要体现新闻性[[J]。新闻知识,2006, (1) 。

[13〕吴红雨张扣林甘恬。地市党报头条改革的思考[[J]。新闻战线,2008, (7)。

[14」孔祥军刘海贵。定位·标准·艺术一对党报头条新闻的理论探索[[J]。新闻战线,2003, (3)。

[15〕王首程。影响党报新闻宣传效果的因素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2005,(12)。

[16〕杨涌。坚持导向正确努力贴近群众—党报头版头条新闻的选择思路【J]。新闻战线,2003, (3)。

[17〕陈力丹戴莉莉。党报传统:按新闻价值而不依领导人职务编排版面[[J]。新闻记者,2007, (5)。

[18〕陈力丹戴莉莉。党报头版:宝贵的新闻空间—《以深圳特区报》为例【J]。今

传媒,2007 (5)。

[19〕徐华西。办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一关于光明日报定位研究田。新闻记者,2001,(11),[20〕周正荣。党报姓党党报是报[[J]。传媒观察,2004,C 3 } 。

[21〕米博华。关于头条[[J]。新闻战线,2006,C7)。

[22〕袁志发。抓新闻宣传必须抓新闻研究—结合办报实践进行新闻研究的一些认识[J],新闻战线,2001,C 10}。

[23〕陈力丹,胡锦涛论宣传的党性原则与尊重宣传规律[[J],今传媒,2006, C3)。

[24〕张杰韩兴华。怎样做好深度报道—全国省市级党报深厨民道研讨[[J]。当代传媒,2007,〔6),[25]吴娴。人物通讯中主流价值观的体现[[J]、新闻世界,2009, (1}。

[26〕陈强,着力选好党报头版头条[[J]。新闻战线,2003C3}。

[28吴国瑛,试论报纸头版头条的精品意识[[J],上海大学学报,20Q0, C7)。

[29〕登荣。冲出头版头条新闻选择的误区[[J]。报刊之友,1997, t9)。

[30]皮传荣,读图时代:重庆报业的观察与思考[[J],新闻界,20Q},}1)。

文献综述例子 篇12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研究

(前言部分)

前 言

百年屈臣氏在被李嘉诚名下和记黄埔收购后迅速占领包括亚洲四小龙在内的十大最繁荣的亚洲市场以及两个欧洲市场,扩张的速度不容小觑。在各大超市商场站稳脚跟的今天,零售业可谓发展势头稳进、市场日趋成熟,如何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生存并发展壮大是很多零售巨头正在研究的问题。屈臣氏是如何实践这一点的呢,笔者认为优秀的营销整合系统是其中的关键,其中尤以客户关系管理中情感营销为亮点。笔者借阅了《市场营销新视点》、《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全案》、《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务》、《情感营销》、《会员制营销》、《市场营销案例》等书,综合了部分新闻及博文的相关内容,旨在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有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正文部分)

参考文献评述

1、《市场营销新视点》梁东、刘建堤(2007)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营销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本书借鉴国内外市场营销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当前营销理论和实践发展动态及为市场营销学界所关注的包括直复营销、概念营销、合作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情感营销、整合营销、体验营销、事件营销、城市营销、体育营销等多项热点问题展开理论指导与研究。

本书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的借鉴意义:论文将以情感营销为突破口,论述屈臣氏会员卡以情动人带给顾客极大的惠顾心理并实现顾客的终身价值。

2、《消费者行为学》荣晓华(2006)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消费者行为研究及营销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成果,博采中外众家之长并加以发展和创新。本书循着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和消费者决策过程的主线展开,逻辑清晰地论述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过程、研究意义、若干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消费者行为学的特点和研究途径,论述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消费者的态度、外在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等,可谓理论介绍全面概括,案例部分生动、启发性强。

本书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的借鉴意义:会员卡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介绍。

3、《消费心理学》李晓霞、刘剑(2006)从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消费者群体与消费心理、商品因素与消费心理、商品价格与消费心理、营销场景与消费心理、营销服务与消费心理、营销信息传播与消费心理等各个角度阐述相关因素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的过程理论指导。 本书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的借鉴意义: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情感过程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全案》程淑丽、王宏(2008)详细地叙述了市场营销各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设计、职位说明书、营销调研、广告、促销、客户关系、大客户管理、新产品开发与上市、销售人员管理工11个工作大项,基本涵盖了市场营销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

本书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的借鉴意义:会员卡制度属于客户关系维护的范畴,本书中客户关系维护的基本步骤规范了会员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基本方法。

5、《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务》杨路明(2009)本书系统介绍了CRM的流程、系统设计与实施,结合实际应用对数据管理、客户服务中心、工作流管理及“一对一营销”等先进管理思想指导下的CRM营销做了详细的讲解。本书还着重探讨了客户关系管理对现代企业的作用和价值,包括变革企业组织和业务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和客户忠诚度、构造企业竞争力、重塑企业文化等,并提出了评测CRM实施效果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最后,本书结合中国实际,介绍了CRM在我国重要行业的应用现状、主流CRM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本书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的借鉴意义: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及意义,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思想——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以及关系营销中的客户关系营销策略。

6、《情感营销》李劲、李锦魁 (2005)一是解剖了情感与营销的隐生与显性关系。情感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亲情、友情、爱情便是其三大基本构件。营销是做商品的商场行为,但其本质却是做人的工作,尤其在商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应该说主要是做人的情感工作。二是提供了一种营销思考与行为方式。换位,这是理解与运用情感营销的基础。顾客是上帝实际上就是企业做市场的逆向换位思考。只有站在市场一端——顾客角度去制定营销策略,并为其确实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才有可能让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地转嫁到商品和品牌上,进而使顾客感动而换得其市场回报。三是可以系统认知与运用情感营销。

本书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的借鉴意义:从情感营销的七项组合因素——服务、诚信、体验、忠诚、员工、产品价格、营销美学的角度阐述,论文借鉴这个基本框架结构。

7、《会员制营销》肖建中(2006)本书介绍了会员制在国内外的基本概况,总结了会员制的五大核心观点,并对会员制的规划与实施做了详细说明。更加重要的是,本书对六大行业中最成功的会员制企业作了详细的剖析。作者注重实战技能的传授,并配以大量的案例,可操作性强,启发性强,对学者实际运用会员制营销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书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的借鉴意义:为论文提供了会员制营销的核心理念——会员是开发与维护客户忠诚的利器。

8、《市场营销案例》郭毅、陈洪安(2006)本书中有10个案例,来自不同行业,涉及营销的方方面面,每个案例均以专题研究形式展开,包括:相关理论和方法、常见问题及对策、案例正文、案例分析指南以及案例分析报告5个部分。从中既学到有关知识,了解到有关的问题及对策,又能针对性地应用有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这样3个层次的安排体现了本书的意图,理论与方法是普遍性的,问题与对策是操作性的,案例与分析是指向性的。

本书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的借鉴意义:为论文的实证工作开展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方法,帮助笔者打开研究思路,催生笔者启发性思考。 (小结部分)

小 结 综合以上文献不难得出,研究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者心理对现实的营销策略的实施有着积极意义。笔者引用了大师们对客户关系管理、情感营销、会员制营销等数个专业术语的定义及涵义,借鉴了案例部分的经典思路及调研方法并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国内外营销书籍文献的相关内容综合整理出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研究内容。此外,笔者引用统计年鉴等网站的统计数据结果,以增强文章实证数据的可信度与准确度,旨在将所涉猎范围内的精品部分展示出来,以期给零售行业会员制营销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部分)

参考文献

[1] 《市场营销新视点》,梁东、刘建堤,2007;

[2] 《消费者行为学》,荣晓华,2006; [3] 《消费心理学》,李晓霞、刘剑,2006;

[4] 《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全案》,程淑丽、王宏,2008;

[5]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务》,杨路明,2009,电子工业出版社; [6] 《情感营销》,李劲、李锦魁 ,2005,经济管理出版社; [7] 《会员制营销》,肖建中,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

[8] 《市场营销案例》,郭毅、陈洪安,2006,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这是一般框架,写作方式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