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9篇正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9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有余数除法例1,例2课时第1课时/共5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表达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在操作中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并能对除法作出合理解释。

2、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经理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余数的含义,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3、结合生活情境,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长除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

准备学生准备圆片20个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问题一: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盆?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教学竖式

(1)学生尝试列竖式

(2)认同除法竖式的一般列法,询问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3)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A、用圆片代替盆花师生一起在黑板上摆一摆

B、观察竖式,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交流解惑。

D、仿写除法竖式

三、动手操作,建构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二、16盆花,如果每组摆5湓,结果会怎样?

1、学生活动:用圆片代替盆花在桌子上摆一摆,结果用竖式表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活动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3、揭题:有余数除法

4、学生试写横式

5、思考:

A如果有17盆话,每组摆5盆花,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如果是18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算式怎么写?先在头脑里摆圆片,再列算式。

B现在有21盆话,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你能列竖式计算吗?

C交流、评价。

6、小结

四、生活应用

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精灵想带同学们去运动会看看,用所学的知识帮他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五练习

1完成书本第51页的做一做

师生校对正确填写形式

2出示小黑板:老师给你20元钱,请你给运动员们再去买几瓶矿泉水,已知每瓶矿泉水3元,能买几瓶,还剩几元?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0月14日《课堂》P22选做《特训》P33-341-5

教学整体反思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2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这节课针对有余数的情况进行。在二、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感*的认识,还未达到理*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

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

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

(学生回答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验算有余数除法是否做对了?(2)求未知数x。)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完成第78页的“做一做”(2)。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出现以下几点:(1)什么叫整数?(2)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3)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4)如何利用关系式进行验算?)

师总结:对,将你们所说的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电脑显示)

(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能被()整除。

(2)因为28÷4=7,我们就说28能被()整除。

(3)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

(4)()÷3=8…2。

2.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1题。

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3.判断。

(电脑显示)

(1)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都比除数小。()

(2)19除以4,商是4,余数是3。()

(3)8能被32整除。()

(4)24只能被6整除。()

(5)128能被128整除。()

师:你们回答得都很好。(电脑出现回响掌声)

4.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2题。

如果学生考虑得不全面,教师进行引导。

5.完成“练习十六”中的第4题。

针对已知被除数、商和余数,求除数的题,可先让四人小组研究,再进行全班交流。

六、布置课外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35,36,3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

后还有余数的情况。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突破:

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熟悉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并自由表达,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学生准备11根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大家把乘法口诀背得怎么样了?老师要考考你,

10÷2=5×7=36÷6=72÷8=

要学生快速回答。表扬回答又快又准确的学生。接下来老师要出一道应用题:张瑶的妈妈带45元钱去超市买鱼,一斤鱼9块钱,问她可以买几斤鱼?怎么列算式?生:可以买5斤,45÷9=5(斤)掌握得真好!鼓励一下,全班鼓掌。我又出题了:硕硕的妈妈也去买鱼了,她带了48元,问硕硕的妈妈可以买几斤鱼,剩多少元?生:买5斤,剩3元。很好!用算式如何表达呢?大家学完如何分草莓就会了。

二分草莓,学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幻灯片:八颗诱人的草莓和两个盘子。八颗草莓如何平均装到两个盘子里,算式如何表达?生:每个盘子装四颗,8÷2=4。好,那么平均装到三个盘子里,该怎么装呢?生:每个盘子装2颗,最后剩2颗。好!算式怎么列呢?等两秒,出示幻灯片

8÷3=2.。.2

商2后点6个点儿,它后面的2叫做余数,这个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领读,学生齐读两遍。8除以3等于2余2。

2出示幻灯片全部内容,提问:这两个算式的不同点在那?

1)生:一个正好分完,一个分之后还有剩余。

2)生:平均分之后还有剩余的那个数是余数。

提问3-5位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表扬。

小结:像这样的算式8÷3=2.。.。.。2除不尽的,平均分之后剩下的不够再分作一份的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解决买鱼的问题,学了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就会做刚才提的问题了吧,谁能告诉大家算式怎么列?生:48÷9=5.。.。.。3我们班的学生真棒!接下来有更难的挑战,有没有信心战胜它?生齐答“有”

4出示幻灯片:找一找那个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23÷4=2)35÷7=3)39÷6=

4)19÷3=5)64÷8=6)18÷4=

7)10÷2=8)81÷9=

提问,师生一起做题。

三分小棒,加强理解

1要求:学生准备11根小棒,以组为单位把他们平均分为2份,3份,4份,5份,余多少?每分一次列一个算式。

2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演示。给予表扬。

3出示幻灯片:11÷2=5.。.。.。1

11÷3=3.。.。.。2

11÷4=2.。.。.。3

11÷5=2.。.。.。1

让学生观察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规律?提问3-5位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表扬。生:余数总比除数小。

四读一读,练一练

出示幻灯片:读一读

37÷8=4.。.。.。510÷4=2.。.。.。2

24÷5=4.。.。.。429÷3=9.。.。.。2

65÷9=7.。.。.。243÷7=6.。.。.。1

提问2-3名学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练一练

1)14÷4=39÷9=43÷8=27÷5=59÷7=

2)动物园里有17只老虎,1个窝里最多住3只老虎,要盖几个窝?

3)鸡蛋5角1个晓婷的妈妈有3块2.她能买几个鸡蛋?还剩多少钱?

生独自做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检查学生做题情况。全对的举手!错一个的举手!错了那个?应该是什么?。.。.。.

五总结:

1什么情况下用有余数的除法?除不尽的时候

2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余数总比除数小。

六扫尾

1打开书35,36,37页,默读

2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七考考你

出示幻灯片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最小呢?﹝﹞÷6=4.。.。.。﹝﹞

如果有时间,当堂解答,如果没有,留做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小棒、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观操作和有趣的习题,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并喜欢数学。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地运用表内乘除法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熟练地解决有关乘除法问题。本节课课前已经让学生准备学具和预习,已经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继续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还要让学生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即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口算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表内除法了,并且学的非常棒,老师这里有几道没有写得数的除法口算题,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回答一下,读算式并直接说出它的得数。(鼓励)

2、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喜欢吃草莓吗?儿童节到了,有一个班的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个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个草莓,可以摆几盘呢?同学们可以用小棒代替,摆一摆。6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巡视指导)

教师:同学们是不是像屏幕上这样分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请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黑板示范)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强调单位的书写、算式每个部分的名称)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同学们在摆果盘的时候发现原来有7个草莓,现在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呢,请同学们再次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7根小棒,每两根分一份,能分几份呢?(巡视指导)

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不能摆到盘子里?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师:我们把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2)平均分时有剩余,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再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写在练习本上。(请两名同学到前面示范)

生:学生写出除法算式。7÷2=3(盘)……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学生汇报。(大家再一起读一遍)

师:那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剩余一个”

(3)通过习题巩固认知p60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观察课件,找出规律

有的同学用小棒摆出了这样的规律图,请你接着写出13根,14根,15根的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除数都是多少?

余数都是多少?

余数可能是4吗?余数可能比4大吗?

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3)拓展———摆五边形,三角形

2、通过习题巩固认知(课件)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借助直观,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1、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

出示相应的横式和竖式:

6÷3=2(盘)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0”表示6个桃全部分完,0是用“6—6”得到的)

追问:竖式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被除数“6”表示一共要分的桃的个数,被除数下面的“6”表示实际分掉的桃的个数)

2、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外加一个桃)

指名口答:一共有( )个桃,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还剩( )个。

出示横式和竖式:

7÷3=□(盘)……□(个)

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1”表示7个桃分掉6个,还余1个桃没有分完,1是用“7—6”得到的)

指出:竖式中的“1”叫余数。在这个问题中,它表示7个桃分掉了6个,还余1个。(在竖式旁板书:余数)

指名把上面的横式填写完整。

组织讨论:上面竖式中的商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7个桃不够分3盘)

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分掉1盘后,还余4个桃,可以继续分下去)

说明: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上面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二、动手操作,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1、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横式和竖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较上述两题的计算过程。

3、启发思考: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动手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

4、讨论: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12根小棒呢?

讨论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

5、比较黑板上的几道竖式,提问:如果除数仍然是4,余数可能会是几?想一想,余数会是4或是比4大的数吗?为什么?

明确:如果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

6、启发类推: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如果除数是6、7或8呢?

引导归纳:你能用一句话说明除法计算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

小结:计算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上面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数是4时,余数要比4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三、联系情境,在比较中掌握试商方法

1、出示18个气球图,提出问题1: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

启发学生联系问题情境解释自己求商的思考过程,并相机明确:可以用乘法口诀先想“3×( )=18”。

2、提出问题2: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怎样想?

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4与几相乘最接近18,又小于18”。

讨论:如果商3,你认为行吗?为什么?如果商5呢?

引导学生联系问题情境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作出解释。

3、提出问题3: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计算时,提醒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学生计算后,指名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

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出结果,再选择一两组题目要求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想除数与哪个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又小于被除数。

说明: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上述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四、实际应用,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用这些纽扣钉8件衣服,还缺几个?用这些纽扣钉6件衣服,还剩几个?剩下的纽扣还够钉几件衣服?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解答后,讨论:想一想,25把扫帚平均分给几个班,剩下的仍然是1把?

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6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支铅笔,8根小棒,练习的算式卡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

(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

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

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横式等号后面的余数及单位名称不能丢掉,写答话时要按题意回答完整、

(5)反馈练习: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

2、教学例4:

(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

(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

(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

(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

(6)反馈练习: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平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三、巩固发展

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

9÷□=□(盘)……□(个)

(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二种方法、)

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

(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

14÷4=3 …2

14÷3=4 …2

(2)

21÷6=3 …3

21÷3 =6 …3

3、做练习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五、布置作业:121页练习三十六第1、3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图片、磁性黑板;每个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用竖式计算除法。(出示两道除法竖式)

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除法竖式里,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是商?并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图,说明题意:要把这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指名学生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教师;谁会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先列横式,然后用竖式计算。)

计算后,教师指着竖式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因为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2)教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要把这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分?(指一名学生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教师:剩下的一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不能。)这说明7个梨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教师;怎样计算呢?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板书:73=)

(3)竖式的写法。(指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被除法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教师进一步提问: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

7个梨,分掉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要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4)横式得数的写法。

教师:经过计算知道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在等号后面写2。还剩1个,就是余数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商2余1,大家一齐读一启遍商2余1。

像这样的除法,求出商后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在课桌上,指名学生说每份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逻指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横式应该怎样写?怎样读?

3、教学例2。

出示横式385=后,指名学生口述怎样写竖式,教师板书。

写出竖式后,着重教学怎样试商。

教师:先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商6行不行?(不行,因为5乘6的积是30,38减30还剩8,每份还可以再分到1,说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为5乘8的积是40,40比38大,说明商8大了,只能商7。)实际教学时,只要发现商小了或商大了这两种情况中的一种,能够找到恰当的商就可以了。最后,引导学生写出完整的竖式和正确的横式。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中的余数和除数,让学生找一找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导学生看图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1、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是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的,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摆一摆圈一圈等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3、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资源。

教材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可能会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等,教学时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

4、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感受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教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在数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进行探索和解答,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5、在教学过程中,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后的合作探究才能更加有效。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

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二)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66=2(个)4(根)

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教学反思: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最大能填几?

4×()27()×4<3

19×()<467×()<67

()×5<146×()<29

学生填完后说出是怎样想的

2、竖式计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新学期,学校刚买来一些篮球、排球,还要把它们装到球筐里去,各需要多少球筐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学生自己观察图意,列出算式:

篮球:15个,每筐装4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排球:28个,每筐装6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4、填一填25÷6=□。.。.。.□

5、4÷□=□。.。.。.6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件。

要求学生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11÷2=5(件)。.。.。.1(米)

6、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7、快乐星期天。同学们,你们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休息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我们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渡过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四幅情境图。

学生提出问题:小明练了几遍钢琴曲?

需要几个碗来盛饺子?

5分钟通过30辆自行车,1分钟通过几辆?

。.。.。.。.。.。.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同位讨论解决。

8、聪明小屋爸爸妈妈买回来一些苹果,让小文和小明来分一分。

小文说:我6个6个地分,最后余3个。

小明说:我3个3个地分。.。.。.按小明的分法,最后余几个?

二、

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

课后札记:

二、手拉手